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知識復雜,理解與記憶難度大,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及教學評價四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的系統性、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為目的,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
近年來,隨著居民對機體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逐漸開設了護理專業。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未來的醫療衛生水平,決定著新醫改是否能夠良好落實。而人才的培養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可見,有必要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以解決問題。
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前準備不足。這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護理教師均會利用整節課的時間,為學生講解相應的護理知識。但因學生課前未預習,理解知識的難度往往較大。當教師提問時,學生很可能一頭霧水[1]。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速度將難以與教學速度相匹配。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將有所上升,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礙。可見,為提高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加強課前準備較為重要。2.課中缺乏興趣。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僅取決于其興趣偏好,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2]。當前,高職護理專業教師的教學多以“填鴨式”為主。除了適當的提問外,教師很少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采用單一化的方法教學,學生課上“昏昏欲睡”“閑談打鬧”“看手機”等行為明顯增多,上述行為如未得到及時制止,學生將難以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同樣會受到較大的影響。3.知識系統性較差。護理專業知識具有系統性,如學生僅掌握了零散的知識,其臨床實踐技能的提升難度往往較大。導致學生護理知識缺乏系統性的原因,與課后總結的缺乏有關[3]。目前,教師很少帶領學生,總結各類專業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將失去方向,其邏輯思維及自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難以形成,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則難以提高。4.評價手段落后。課程評價的意義在于使學生了解自身在知識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主動彌補不足。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傳統課程評價方式,以“總結性評價”為主[4],未考慮到學生在考試中發揮失常的問題。如果學生發揮失常,則機械性地為其評分,相當于全盤否定了學生日常的努力。長期采用上述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被挫傷。因此,將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共同應用到教學評價過程中十分重要。
二、提高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建議
1.做好課前準備。
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以“髖關節骨折的護理”為例,教師應采用設置項目的方式做好課前準備:①分組。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為不同的小組,以便于不同小組的成員通過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項目。②設計項目。分組完成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以下項目:楊某,女,61歲。2018年5月因高處墜落入院,確診為髖關節骨折。高血壓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4年,無其他并發癥。現處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第一天,請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③項目要求。所有小組的學生均應通過預習知識、查找病例、查找文獻等方式,為該患者制定護理方案。④結果呈現。方案制定完成后,學生要以PPT的形式呈現護理方案,并將制定的護理方案通過QQ或郵箱等途徑,發送給教師。確保教師能夠對各個小組的項目完成成果進行審查,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⑤教師準備。教師觀看各小組研究成果后,分析每個小組在知識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尋找各小組所存在的共同問題,將其作為要點進行課堂教學。采用上述方法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課前詳細掌握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降低課堂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能夠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2.課中積極參與。
課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改善課堂氛圍的主要途徑。以“剖宮產患者的圍產期護理”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做“婦女之友”的游戲,以提高教學質量:①教學。課堂開始后,教師應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進行教學。該部分教學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左右,確保學生能夠利用其余時間參與到課堂中。②提問。20分鐘教學后,教師應給予學生10分鐘時間,就課堂知識進行提問,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被及時解決。③分組。學生需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每組成員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④游戲設計。由教師制作“剖宮產圍產期護理提問卡”,卡片中應包括“產前的心理特征”“術中危險因素”“產后常見并發癥”“產后出血的護理”“新生兒窒息的處理”等內容。各小組學生均應在組內選出一位代表,通過隨機抽簽的方式抽取卡片,并回答問題。⑤記分制度。先準備好的小組,可派出代表回答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回答質量,為其評分。待所有卡片均抽取完成后,教師應總結各小組的最終分數。累及得分最高的小組,即可獲得稱號——“婦女之友”。采用上述方法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在游戲中得到檢驗。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氛圍,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的增強均可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課后加強總結。
課后,教師應主動帶領學生對護理知識進行總結,使學生所學習的零散知識能夠形成一個體系。以“惡性腫瘤患者的姑息護理”為例,教學方法如下:①提問。課程結束后,教師應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自行對知識進行總結。為確保學生的總結思路與課堂教學思路一致。教師應在學生總結的過程中適當對其進行引導。例如,學生總結了姑息護理的概念后,未闡述姑息護理的方法,而直接闡述了該護理方式的效果。教師需提醒學生:“怎樣落實姑息護理,才能夠取得這樣的效果呢?”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思路回憶護理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②評價。當學生總結完成后,教師應對其進行評價。對知識點總結細致者,應給予贊揚;對知識點存在遺漏者,應確保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有方向地進行改正。③總結。教師應在評價完成后,帶領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總結知識點。采用上述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清洗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體系,還能夠使學生掌握護理專業的學習技巧,使其能夠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總結知識,提升專業的教學質量。
4.改進評價手段。
改進教學評價手段是提高評價結果合理性的主要途徑。對此,建議教師將形成性評價應用到評價過程中,解決現有問題。例如,教師可將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共同應用到教學評價過程中。期末時,教師可通過總結性評價,評估學生的考試分數。每節課教學完成后,為學生發放自我評分表,要求學生在0~10分之間,對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表現做出評價。而教師則應選出本節課表現最優秀的3名學生,為其記錄相應的分數。與學生的自我評分一起作為形成性評價的評分。假設某學生本次期末成績為55分,未達到及格分數,但該學生每節課堂與教師的互動均較為頻繁。完成課前項目時,所獲得的成績同樣較高。教師提問時,學生的回答同樣較好。此時,教師則可考慮在0~10分的范圍內,為學生在55分的基礎上提高一定的分數。反之,如學生的期末成績未達到及格標準,日常表現同樣較差,則不建議為其增加分數。采用上述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日常表現的重要性,積極與教師配合完成教學,并主動通過查找文獻等方式完成教師所設置的項目。綜上所述,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情況的研究,為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師應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反思不足,將項目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形成性評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使護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章國峰,劉寧寧.醫學院校護理專業體育教學服務學生專業成長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7):20-21.
[2]李茉.德國護理職業教育對我國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示——以我校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1):79-80.
[3]宋雙,竇守強,朱琳.中醫藥高職院校人文護理教育體系科學構建的探討——以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2):4-5.
[4]石紅偉,張騰騰,盧亞琳.“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醫學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8):16-17.
作者:楊小芳 單位:雅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