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導致的結果
教師偏離閱讀教學的宗旨,人為地改變閱讀課的教學目標,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
二、問題的解決
(一)關于詞匯
詞匯與語篇之間存在很大障礙。詞匯量、詞匯的能力(識別單詞意思、在說話與寫作中選擇合適的單詞、在語境中知道詞的意思)與閱讀技巧有明顯的相關性。學生在閱讀一段含有多個生詞的語篇時,可能因無法猜測生詞的詞意而對語篇不甚了解,影響閱讀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能受限于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而放棄培養學生猜測生詞詞義的機會,直接在閱讀教學前進行詞匯教學,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使學生喪失語篇閱讀的策略和能力。閱讀教學課的詞匯教學應該如下:
1.從主觀上培養學生面對生詞的能力我們在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紅樓夢》和《三國演義》時,即使是語文老師,也無法熟識其中的生僻字和詞,但這不影響我們對此類書籍的閱讀和理解。因此,指導學生首次面對生詞時在主觀上不應焦慮,忽略它的存在,當生詞在文本中重復出現時、在語境中再現時,學生即可通過語境猜測此詞的意思,從而自我掃清閱讀障礙。
2.培養學生的詞匯能力和使用字典的習慣閱讀課的詞匯教學不同于常態課的詞匯教學。常態課的詞匯教學是為課文教學服務的,通常安排在課堂活動前,按照音—形—義的順序教學。閱讀課的詞匯教學,教師對生詞的處理步驟是:著重培養學生通過生詞與文本的關聯度猜測生詞的意義—通過讓學生查找字典,根據上下文的聯系和語境選擇正確的詞義—教師對詞匯技能的培養,通過構詞(前綴、后綴、合成等)和詞的搭配,加深學生對生詞的認識—最后解決詞形的拼寫和記憶。
3.擴展詞匯量詞匯量和詞匯的運用能力直接制約學生的語篇閱讀效果。在農村中學,受到家庭教育和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所能獲得的英語知識多數甚至全部來源于英語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在常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詞匯技巧,培養學生的詞匯意識,學到一個生詞,要能在腦海里聯想到該詞的派生詞、合成詞或它的詞語搭配。比如,health這個生詞的教學,教師可順帶教學該詞的形容詞后綴healthy,加前綴unhealthy,該詞一些通常出現的搭配goodhealth,keephealthy,behealthy等,使學生能在語言活動中靈活使用詞匯,在文本復現中內化詞匯,使詞匯在實踐中得到積累。引導學生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英語,比如廣告、歌詞中穿插出現的英語單詞;生活用品中的英語說明;學生樂于觀看簡單的原版的英語動畫片等,這些都是接受英語、擴大詞匯量的很好機會。指導學生建立詞匯銀行,養成自覺使用英文字典的習慣,達到增加詞匯量提高詞匯能力的目的,真正為語篇閱讀清除障礙。
(二)關于語篇意識
語篇能力的形成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關鍵因素,語篇能力制約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是促進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的保證,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篇意識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總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實現聽、說、讀、寫四項功能培養目標,殊不知,這反而弱化了閱讀課應有的功能。閱讀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語篇、解決語篇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明確此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1.閱讀前引導學生通過課題或語篇的插圖預測語篇內容。英語的文本不同于語文,語文的作文題目講究題目新穎、有創意,英語的文本題目則講究直截了當,因此,多數文本內容可通過題目預測;如語篇有插圖,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what/when/where/who/whose/how)引導學生預測文本內容。
2.閱讀中教師可采用認讀、略讀、跳讀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章大意,搞清文章的發展脈絡、篇章結構、段落聯系及句際聯系,正確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為進一步的細節閱讀打好基礎。教師設置的題型可以是:為文本選擇標題;找出語篇中的指示語、文本的主旨。初中課文結構并不復雜,通常是總—分—總的結構,要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開頭句和結尾句。把握了文章的整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主旨大意到細節、從表層到深層理解課文。設置的題型可以是:根據所讀內容填表;補全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連線,等等。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尋找根據。(龍海市古縣中學,福建龍海363100)鄭亞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摘要:由于受限于應試教育,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從句子層面分析語言,把詞語(閱讀課前先進行總之,在閱讀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研究文本整體,在閱讀過程中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尋找整體框架,并在理解過程中發揮整體功能。
3.閱讀后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基礎上,再進行語言知識的教學。詞語和語法如果脫離語篇進行單獨地教學,則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處于無序狀態的構件,這樣零散的知識不利于學生語言輸出時提取和應用。如果我們在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語篇知識后再教進行語言知識教學,這樣使詞語在典型的語篇中呈現,則更利于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搭配和句法分布位置,各知識部件就有自己的順序位置,同時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網絡系統,知識信息不易遺忘又便于提取。設置閱讀后的題型可以是:單詞、短語的替換;單詞在文本中釋義的辨析;句子順序重組;補充文本中抽掉的句子;單句復句轉換;文本的復述,等等。閱讀就是在個人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文本互動構建新的意義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就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創建一座橋梁讓學生與文本產生互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的生成,使學生在分析語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詞匯和語法———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要以檢測學生理解活動為主線,不能以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結果為主導,更不能以語言知識講解為目標。閱讀教學應以幫助學生理解為核心目標,既要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又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三)關于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正確有效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不足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教師必須更新教與學的方式,增強教與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積極開發、廣泛利用其他資源做教材資源的補充、延伸和擴展,適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初級英文報紙、報刊,因其信息多元、動態活潑、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而廣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此類具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學生讀來通俗易懂,饒有興趣。根據中學生的追潮心理,還可向學生介紹一些流行英文歌曲,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原生態的語言;也可向學生推薦網絡中原版基礎的英語動畫片,動畫片里人物對話簡短、活潑,語調靈活多變,是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生有機會接觸生活中的英語,這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佳途徑,良好的語感有助于學生成功地完成閱讀。閱讀課的教學應以語篇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語篇閱讀能力,從整體粗線條的閱讀理解入手,由表及里地多層次閱讀,分輕重緩急地解決詞語、句型和語法,使語言知識的學習溶于閱讀理解過程,并通過課后的拓展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作者:鄭亞貞 單位:龍海市古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