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物業經營與管理課程實訓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結合《商業物業經營與管理》課程的實訓教學現狀,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實訓項目的設計、教學文件的開發、考核評價的實現等方面進行分析,對該課程實訓教學設計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物業經營管理;實訓教學;物業管理
一、《商業物業經營與管理》課程實訓教學現狀
(一)課程目標定位不匹配行業需要
不同的商業物業類型(寫字樓、購物中心、酒店等)對其管理人才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一方面需要具備物業管理的基礎專項技能,如環境、安保、維修等,但管理較住宅物業難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理念,在保值物業的基礎上,通過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這需要策劃、招商、日常運營等能力。在今天許多商業物業緊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擁有。然而,在現有的商業物業課程目標定位中,往往還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業人員能力培養,將住宅物業人員的能力需求簡單套用在商業物業人員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課程的目標定位與實際的行業需要不匹配。
(二)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陳舊與實際崗位需要脫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物業的發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業物業的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卻沒有較好的跟上行業的發展。商業物業的崗位需求不再僅僅是專業維修人員、保安人員、財務人員、保潔綠化人員、行政人事人員等,它需要市場調研、市場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經營管理崗位人員。顯然本課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設定應與實際的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傳統的物業管理崗位技能需求。
(三)課程評價不能較好反映崗位能力
課程評價包括考核主體、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業物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評價仍以教師為主,考核方式以傳統的卷面考試為主,考核內容偏向常規物業管理內容,這都不能較好的判斷和反映商業物業崗位能力的水平。商業物業實訓課程的評價需要融入學生的互評,以此檢測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業的評價,以此檢測學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同時考核方式需融入現代化的評價手段,考核內容可進行能力分項,協調各項能力考評比例,這樣保證考核方式的多樣,考核內容緊貼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學的評價學生的能力水平。
(四)課程實訓環境與實訓教師難以滿足
商業物業的崗位人員的從業能力需求,商業物業的實踐類型多樣,且各個類型間的經營管理差異,這都對本課程的實訓環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商業物業的實訓教師是需要懂物業管理、又需要懂房地產開發、還需要懂商業物業的運營的綜合型人才,這就對商業物業的“雙師”教師提出了難度。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建設校外的商業實訓基地,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讓實訓課程生動形象,實現線上、線下的商業企業教師的介入,豐富本課程實訓環境與實訓教師。
二、基于“互聯網+”課程實訓教學設計
(一)基于崗位能力確定實訓教學目標
通過對物業企業的調研,發現商業物業著重在經營層面,其內容包括策劃、招商和日常運營管理,其崗位著重在綜合經營部相關崗位。從崗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即工作任務開始分析,明確崗位的工作說明與工作規范,從而明確了商業物業經營與管理的實訓教學目標,即通過對各種商業物業的業態分析、基礎物業管理、設施設備管理、物業節能措施、商業物業資產管理、商業物業績效考評和商業物業行政管理等,讓學生具備商業物業項目調查分析能力、商業物業項目招投標管理能力、商業物業招商策劃能力、商業物業合同管理能力,商業物業資產價值挖掘能力等。
(二)從崗位評估-工作任務-能力分析-實訓項目設計
本課程的實訓項目體系設計是從對崗位的評估入手,明確典型的工作任務,分析其所需的崗位能力,進而確定實訓項目,針對每個實訓項目設置若干實訓模塊,再將實訓模塊分解為對應的工作任務,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點。本文以實訓項目“基于商貿物業-大型購物中心的物業招商”為例,闡述實訓模塊“制定購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關工作任務。
(三)制定基于實訓項目的實訓微課等教學文件
傳統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往往不能形成一體化,在“互聯網+”背景下,本課程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點與實訓任務的融合,讓學生在任務導向下,自主探究學習。在每一個實訓項目下,確定每一個實訓模塊,根據工作任務形成對應知識點的微課、動畫等資源,讓知識與技能碎片化,同時又能在任務導向下形成內在邏輯聯系,進而實現相關任務模塊,同時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同步學習與提高。
(四)全過程、多樣化進行實訓課程的考核評價
本課程采用全過程評價系統,重視學生每一次參與、態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樣化評價方式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評價,而不以一考定成敗。在具體的考核評價中,利用自主學習云平臺跟蹤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隨時可考核查看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成果;利用QQ、微信、藍墨云班等軟件,實現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與學生的實時討論、溝通與評價;每一個實訓任務的完成,均會形成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成果評價等,不以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通過以上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最終形成全過程的評價依據。
三、結語
綜上,在基于“互聯網+”《商業物業經營與管理》課程實訓教學的設計上,實訓教學目標的確定基于崗位能力,匹配物業行業的實際需要;在實訓項目的具體設計上由崗位出發,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注重能力的體現,將實訓項目模塊化,知識與技能碎片化,更利于學生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掌握與學習;在實訓教學文件的開發下,利用學生學習的規律和知識點、技能點的構成,開發相應的微課、動畫等教學資源,與實訓任務統一融合;在整個實訓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中,注重評價主體的豐富化,讓企業教師、學生自己、授課教師都擁有評價的權利,同時利用自主學習云平臺、QQ、微信、藍墨云班等互聯網平臺,拓寬學習與評價的多樣性、及時性,最終形成全過程的評價依據。這樣的課程實訓教學設計,能更好的回歸到行業需求、崗位需要,在課程實訓教學中真正實現“任務驅動,能力本位”,但是隨著物業服務行業的不斷發展,要想實現課程能始終與崗位需要匹配,還需不斷調整豐富“碎片化”的知識與技能點,當然這樣的靈活性,也正是本課程實訓教學設計的特點。
作者:黃璐 葉昌建 張丹媚 單位: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