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實踐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將課堂實施過程分為自主探究、互動交流、生成新知三個階段,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通過互動交流給予學生展示自己觀點、方法、成果的舞臺,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碰撞,迸發創新火花,獲得自我激勵,并于生成新知階段加以鞏固和落實。其基本流程可分:自主探究、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總結反思、當堂檢測等六個步驟。
1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的一般步驟
1.1自主探究
(1)自主預習。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依據導學案進行自主預習。調查表明,85%的學生個體能夠自主學會50%以上的教材內容,《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內容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學。(2)自主反思。對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做好標記,以備下一步提交小組討論。通過自主階段,學生的知識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同時,學生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解決疑難、內化技能的渴望。我及時捕捉到了學生的這種渴望并將課堂推入第二步生生互動環節,督促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互助互學。
1.2生生互動
(1)精選典型例題,并設計相應跟蹤練習,要求各個學習小組按照順序從前到后依次確定各題的答案及解題方法,學習小組中率先完成的小組依次獲得板演答案的優先權。這樣的方式較好的激發了小組間的競爭意識,給互動交流設定了具體可見的目標,從而避免了討論盲目低效,并有助于控制課堂節奏。(2)為保證討論過程中全員參與而非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教師可與大家共同擬定規則:在師生共評階段上臺展示的人選不作限定,而是由教師根據組員表現作現場指定。這樣的方式使得各小組內不覺間形成了“小組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著重關注了以下幾方面問題:①學生存在的問題是否與課前預設相同,錯誤思路產生的根源是什么?②學生的討論中是否生成新的問題并及時設計跟蹤訓練?③學生參與討論的深度、廣度,尤其是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否能夠自覺主動參與討論。經過生生互動環節,學生個體的疑點難點已基本得到解決,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問題和新思路,這個時候,經過各個小組的共同努力,解題方法實際上已經“呼之欲出”,接下來只需通過組組互動“掀起你的蓋頭來”了。
1.3組組互動
(1)小組展示。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對各個小組的表現給予評價和激勵,使組員對合作學習產生成就感,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個人展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及時根據問題難度和討論效果指定學生進行個展示。學生的展示有的條理清晰、精彩紛呈,從學生自信滿滿的講解中可以看出,不需要過多的表揚和獎勵,眾人的關注已經給了他最大的滿足和贊賞。當然有些學生的展示也暴露出了錯誤和漏洞,但卻成為了師生互動、總結反思的切入點。
1.4師生互動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和反思既需要自己的獨立思考,也離不開教師的追問和點撥。在這一環節,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方法,用語言進行歸納提煉,形成基本技能。同時針對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設計相應的變式訓練,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強化學生的化歸意識,從而化繁為簡,各個擊破。互動階段的順利完成,并不是一堂課的終結,我們應利用學生的思維連貫性,及時總結、當堂檢測,鞏固所學。
1.5總結反思
通過前面的探究、互動環節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這時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對知識進行整理,規律進行總結,思想方法進行提煉并形成觀點。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完善、提高。這一環節教師主要起啟發、引導作用,為學生留出探索的空間。而實際上,總結反思不只可以用語言表述的方式,通過一節課的探討與學習,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得到了解惑、釋疑,他們內心學習愿望的滿足使他們渴望有機會表現、表演和表達。因此可將每個小組內的成員編成一對一的形式結對輔導,通過生生互助查漏補缺、實現雙贏:一方面,成績較弱的同學因為優秀同學的幫扶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成績優秀的同學在幫扶過程中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學習而使自己理解知識的水平進一步深化,由會做到會講,而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于講給別人聽。
1.6當堂檢測
精心設計變式分層練習,使學生在運用知識中形成技能,培養學生遷移與創新的能力。當堂檢測要求在課內獨立按時完成,不準學生抄襲,教師不予指導。在題目批改過程中運用師批、互批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表現欲和認同心,實現“以兵教兵”、合作共贏。
2“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理
2.1激活認知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指向學習活動本身,是一種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需要.它派生于探求、操作、領會及應付等心理素質,但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激活、增強和系統培養.認知內驅力常來源于學習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有的是學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積極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心理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誘導性的探究性問題,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積極思維,自主探究.人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2.2提高合作有效性
要得到高效、有序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必須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角色.如組長、書記員、檢查員、發言人等.合作學習時,由組長對本小組學習進程進行掌控,小組的討論、合作釋疑井然有序,對合作學習的成果或疑難問題都能得到小組成員的充分關注和幫助,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大信息的交流和反饋.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不再混亂嘈雜,體現了一種高效能、低耗時的課堂學習結構.當然,這些角色應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使每個成員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2.3促進高質生成
高質生成是探究式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它包括學生能自主發現和勇于提出新問題、發現新結論、新方法、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敢于向權威挑戰的精神。展示交流階段給學生創造了充分表現的時空,師生合作相互激發,誘出思維“亮點”,教師及時捕捉并積極地啟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課堂高質的動態生成.這種通過探究、合作、展示得到的體驗和感悟已不僅屬于知識范疇,已經上升到理性,擴展到情感、價值觀等領域,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場所和樂園。
作者:張媛媛 單位:山東臨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