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學傳承工作室人才精細化管理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平樂郭氏正骨;精細化管理;人才培養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遴選公布了第一批64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開啟了國家層面集中力量、重點投入、規范建設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發展的新階段,開創了中醫學術流派傳承興盛發展的歷史新局面[1]。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2年印發的《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第一輪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及2019年印發的《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第二輪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中可以明顯看出:人才培養是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的首要任務。事實也是如此:人才是中醫學術流派傳承與發展之本,是流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作者長期從事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的建設工作,在工作實踐及與其它中醫學術流派的交流合作中發現:雖然各流派都意識到了人才培養對于流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然而相對于醫院自上而下科層制有效管理的方式而言,流派管理具有相對松散的性質[3],流派人才培養的方式及培養效果與流派人才培養的初衷有所差異。現有文獻多圍繞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的建設任務進行闡述,而對于其科學高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少有探討。本文歸納總結了中醫學術流派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并以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近些年來引入精細化管理方式的實踐及發展成果為例,以期對我國中醫學術流派人才培養的建設工作有所裨益。
1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設要求,流派人才建設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①以流派代表性傳承人為主體,通過團隊的臨床跟師帶教、流派典籍研讀、臨證經驗探討、流派文化傳承等方式,培養能代表流派特色的高水平流派傳承人員,并建立一支人員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團隊。②采取集中理論學習、跟師帶教等方式培養外單位傳承人才。2016年第一批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的驗收成果表明,以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為推手,確實加快了中醫學術流派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進程,流派傳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了一定提升;通過外單位傳承人員培養,實現了流派特色診療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流派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提升。然而,流派人才培養的許多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答,限制了流派人才培養的效果。究其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缺乏專門管理團隊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流派傳承工作室的建設要求,需組建一支由項目負責人、流派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傳承人及相關學科人才組成的流派傳承團隊,共同承擔項目建設任務。現實情況是,項目負責人、主要傳承人多為在職臨床一線人員、臨床工作量大、科研任務重,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多為年事較高或已退休的名老中醫藥專家,該團隊的人員構成制約了流派人才培養工作的進度。
1.2流派主要傳承人“傳而不承”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各種現代科學技術與手段的引進,中醫醫院的管理、中醫科研要求等的限制與矛盾,當前絕大多數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的工作者,均不再是單純的中醫學者,使得流派的傳承已不再正統。一些流派主要傳承人雖中醫基礎扎實、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但受課題、榮譽、社會效益等方面的指標限制,局限于對個人利益的追逐,偏離了成為“流派名家”的初衷,對推動流派傳承發展創新作用有限,部分主要傳承人“名傳而實未傳”“傳而不承”[4]成為不爭的事實。
1.3流派后備傳承人“學而不實”
目前的中醫藥教育模式趨于一元化、同質化,獨特的流派思想及特色診療技術難以融入教學過程中[5],導致了流派后備傳承人培養難度加大。此外,部分人員把“流派傳承人”當成一種光環和頭銜,沒有充分認識到流派人才培養對其中醫藥文化素養、中醫藥功底提升及肩負發揚中醫藥文化歷史使命的重要性,在跟師學習、誦讀經典、參與科研、學習流派特色診療技術等方面付出有限,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存在“學而不實”的現狀。
1.4外單位傳承人“用而不思”
中醫學術流派培養外單位傳承人的初衷是推廣流派的學術思想與特色優勢,弘揚優秀中醫藥傳統文化,擴大傳統中醫藥的應用范圍,提高中醫藥人員的服務能力,惠及百姓。但事實是,目前外單位傳承人培養面臨的問題是人員涉及面廣、中醫藥文化素養層次不一、診療水平能力差異性大,且均為在職醫師,臨床工作繁雜,學習時間受限,對流派學術思想的學習與領悟趨于形式化,特色診療技術的學習偏重于實際操作,而對辨證施治,為何用、如何用、更好用缺乏思考。以上中醫學術流派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看似是工作團隊及傳承人員因工作量大等外界因素導致的,然而追本溯源后發現,其根本原因是傳承人員對于繼承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使命感的缺失及建設單位對傳承人員工作力度支持不夠、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人才培養過程的粗放化。
2精細化管理在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人才培養管理中的實踐
平樂郭氏正骨起源于洛陽市孟津縣平樂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朝乾隆嘉慶年間(1793年),歷經227年,盛傳八世,享譽中外。它是一個理論體系完整、學術內涵和診療經驗豐富詳實的中醫骨傷科學術流派[6]。1952年平樂郭氏正骨第五代傳人高云峰先生和其子郭維淮將祖傳秘方“展筋丹”“接骨丹”公之于世,獻給人民。1956年元月,高云峰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二次會議,受到、的親切接見。勉勵他“多帶徒弟,好好為人民服務”。同年9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高云峰在孟津縣平樂村建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中醫骨傷專科醫院———洛陽專區正骨醫院(現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并在組織的安排下開始接收異性徒弟進行培養。自1956~1959年,高云峰前后共培養了13批徒弟,達91人之多。1958年,在國家衛生部、河南省衛生廳的支持下,高云峰建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中醫骨傷本科大學———河南平樂正骨學院,面向全國正式招生,專門培養高層次中醫正骨人才,傳承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學院從1958年建立至1962年停辦,4年間共招收7個班,培養專科人才137名、本科人才98名[6]。1992年,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與河南中醫學院聯合舉辦成人中醫骨傷大專班,至2001年在全國范圍內共招收10屆計500余名學員,截至目前這些學生大都成為本地區名醫、專家、教授和骨傷科骨干。鑒于其突出的歷史貢獻,2008年“平樂郭氏正骨法”被國務院收錄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平樂郭氏正骨流派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我國首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對于平樂郭氏正骨流派而言,中醫骨傷人才培養歷史悠久,不僅經驗豐富、教學方法也較為完善,中醫骨傷人才培養基礎扎實,因此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自2012年啟動工作以來,始終響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然而受社會環境、統招骨傷人才培養模式及臨床醫師考核標準等問題的限制,也面臨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共性問題,遭遇發展瓶頸。2015年,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創新性地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流派管理的實際中,從精神引導、組織構建、分類培養、制度保障4個方面構建了人才培養管理體系,追求人才培養工作的規范化、精確化、數據化。實踐證明,科學、先進的管理方式從整體上提升了平樂郭氏正骨流派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2.1文化親潤、精神引導
中醫學術流派傳承人才不僅要通醫理精醫術惠百姓,還肩負著中醫藥文化繼承與發揚的歷史使命。因此,流派工作室將流派發展史、流派精神、流派文化及學術思想的灌輸作為傳承人員精細化培養的出發點,不斷強化傳承人員對流派的文化認同感、集體榮譽感及使命感,培養其“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的精神追求,促其成為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將醫術與醫道相統一的有智慧、有品格、有修養、有擔當的優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人[1]。
2.2組織完善、責任到人
流派傳承人員均為臨床在職醫師,身擔臨床、科研、跟師學習等多重任務,極易面臨工作之間相互沖突的矛盾。為幫助流派傳承人員協調好各項工作,醫院在傳承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由醫院業務副院長、平樂郭氏正骨流派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郭艷幸教授對口負責流派傳承工作室的人才培養工作,并設立平樂正骨學術思想研究室,配備3名專職工作人員,由平樂郭氏正骨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郭珈宜同志作為科室主任接受主管副院長的直接管理,負責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與執行。
2.3明確目標、分層培養
結合精細化的管理思路,平樂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構建了人才培養三級指標管理體系,一級指標為產出指標,二級指標分為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和時效指標[7],三級指標又分為傳承人跟師時數、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次數、傳承人跟師筆記完成數量、導師典型醫案整理數量、參加流派學術研討會次數、流派相關學術論著及數量、培養任務完成標準、完成時限等30余個指標,將傳承工作室年度人才培養任務、培養要求、完成時限完整統一起來。在建立人才培養指標管理體系后,鑒于培養對象不同的知識結構和層次以及未來發展需要,流派傳承工作室將培養對象的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主要傳承人———“守正創新”、后備傳承人———“求真務實”,外單位傳承人———“勤學善思”。主要傳承人“守正創新”即繼承本流派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診療技術方案、經驗方、科研思路與方法,能夠凝聚本流派研究團隊團結協作和帶領本流派持續發展的德才兼備的優秀拔尖人才[8]。后備傳承人“求真務實”即以臨床隨師和流派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挖掘研究作為主要傳承方式,經過3~5年的學習,掌握本流派的傳承歷史、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診療技術、經驗方藥、科研思路與方法。外單位傳承人“勤學善思”即以臨床科室主任帶教、參加平樂郭氏正骨特色診療技術培訓班、“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學術思想”專場報告會、“正骨大講堂”等方式了解流派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診療技術。明確的培養目標配以完善的人才培養指標管理體系,有效地指導了各類傳承人員的工作目標及工作進度,同時兼顧了流派其他建設任務的完成,實現了流派各項建設任務的協同發展。
2.4制度完善強化考核
精細化管理的前提是建立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依據和標準,是實現流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石和保障。基于此,針對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任務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著重要求,秉承精細化管理理念,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在人才培養方面制訂了師承人員工作計劃及考核方法、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進修人員接收及管理辦法、平樂郭氏正骨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艷錦、郭艷幸學徒遴選及考核管理辦法;此外,流派傳承工作室制訂了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遴選及管理辦法、平樂郭氏正骨特色診療技術培訓班教師選拔及管理辦法,并嚴格按照文件要求遴選專家開展工作。制度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及責任到人的管理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流派人才培養工作進行中的隨意性和低效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在目標考核中,除嚴格按照年度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考核外,添加了傳承人滿意度指標,這既契合了精細化管理“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也為次年流派工作室目標設定、任務分配、人員合作交流打了下良好的基礎。
3結語
以精細化管理理念指導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人才培養工作是促進中醫學術流派圓滿完成人才培養建設任務的有效之舉,也符合當代醫藥衛生管理的需要。在當前國家著力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形勢下,中醫學術流派人才培養工作的持續性發展不僅能夠滿足百姓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也會對建設單位的學科專科建設、整體人才隊伍培養、知名度及美譽度提升等多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有助于推動建設單位整體實力的跨越性發展,為實現建設單位的長遠目標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洪凈,吳厚新.對中醫學術流派傳承發展中一些關鍵性問題的思考[J].中華中醫藥志,2013,28(6):16411643.
[2]張婉妮,黃會保.對中醫學術流派形成、傳承與發展的思考[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10):2124.
[3]李辰,劉煒宏.針灸流派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針灸,2015,35(5):501505.
[4]王瑩瑩,楊金生.對中醫學術流派與傳承方式的若干思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1):4446,49.
[5]王鵬,王振國,劉更生,等.當代中醫學術流派研究與傳承發展[J].中醫雜志,2013,5(10):814816.
[6]白穎,郭珈宜,郭艷錦.平樂正骨史話[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
[7]鄧斯敏琴子.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0.
[8]胡建鵬,丁玲,呂晶晶,等.新安王氏內科學術流派傳承人才培養的探索與思考[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1):14.
作者:葉艷蓉 張虹 單位: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