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并行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深入融合十分重要。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在管理模式、管理內容方面有其共性,然而當前高校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理念不協調、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決策重點偏差、管理工作環節有待完善等問題。這就需要高校樹立全新的現代化高校管理理念、強化教育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聯動、構建學生自主管理實踐新模式、創設高校管理實踐新模式等途徑進一步推動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人才培養;結合
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尤其重要,但是因為兩者分屬不同職能部門,因此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存在有工作不協調等各種問題,為了使兩者之間更好的結合到一起,本文通過研究二者之間的工作的狀探索出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一體化的具體方案,做到“教書”和“育人”的統一。
一、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并行發展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本文對現有文獻進行有效梳理,將這些問題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培養目標不全面、開展工作不高效和權責劃分不明確。
(一)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不協調、不統一在高校內,負責開展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不同。教學管理工作范疇包括:制定教學計劃、監督教學質量、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等,其中教學部門需要嚴格把握教學核心,嚴格考核、評估認可教師的教學能力狀況;而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就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特別看重教學管理內容。學工部的關鍵任務就是考核輔導員,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深入了解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及行為規范,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給予高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二者相獨立的教育背景下,無法將兩大工作部門有效的整合起來,不能發揮部門的協同力量,各司其職,根本無法共同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工作上。此外,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工作的不協調,還會影響均衡素質教育的實現,知識學生、教學兩大管理工作脫節,阻礙了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的決策重點存在偏差基于整體角度來看,高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均為學生,將學生培養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然而教學、學生兩大管理部門所制定的決策重點存在差異,前者強調學生成績的提升,工作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素質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而后者則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并沒有過分關注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這就會導致輔導員不能實時性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無法發揮提高學生成績和學習效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素質教育水平。
(三)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環節有待完善高校在實際開展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工作環節相脫節的問題,缺少健全的聯動機制,無法實現二者的有效整合。高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工作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定期抽查教師的備課、授課狀況,做好教風管理工作。但是學生管理部門側重的是校園學風管理,對違反高校規定的行為進行監管,包括遲到、曠課等。雖然兩大管理工作的方向不同,但是最終目的都是培育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卻沒有深入分析兩大工作間的聯系,輔導員未同教務工作者進行充分互動,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共性及其必要性
(一)高校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的共性1.管理模式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標就在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規范,確保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開展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約束和規范,將多元化教育服務提供給教師,從而改善教學質量。所以,基于理論視角而言,探究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兩大工作的共性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加快高校教育工作標準化發展進程,在有效降低教育投入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教育價值,實現培育優秀人才的目標。在合理把握高校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共性特點的基礎上,可以對互動機制進行構建,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管理工作效率,優化和升級高校管理格局,通過強化管理工作的方式來改善實踐效益,使高校的管理水平達到顯著提升,穩定地推進高效化的管理工作。2.管理內容針對高校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兩大工作的管理內容而言,均存在管理全面化和服務多元化的特點。與理論管理觀念存在本質的區別,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工作均存在于單一層面管理體系之外,即為管理目標存在差異,但服務對象均為學生,這就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契機。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內容包括制定教學材料,而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將優質的教學管理實踐條件提供給學生群體。所以,高校學生管理、教學管理二者彼此輔助和促進,在差異化的管理目的之下,依然能夠對二者間的協同互動機制進行構建。
(二)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必要性在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闡述了一些重要的觀點,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辦好我國的高等學校教育和建設我國的世界一流大學一定要緊緊地抓住人才的管理和培育。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我國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事實,人才培養是我國高等學校建設的基本職能,也是我國高等學校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樣也是我國高等學校建設的最終目的[1-3]。然而,在我國高等學校建設的管理問題中,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高校是否能夠培養出高質量學生的核心問題。此外,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國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他們也能夠較好地解決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辦學規模正在逐漸擴大,這些高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使得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4-6]。在傳統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問題中,二者之間結合是比較緊密的,然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變化,二者之間變得更加密切。在現實的高校管理問題中,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之間既有交集,同樣也存在一定盲區,如果二者沒有進行真正地有效結合,或二者之間協調不暢,這將會使得高校的管理工作變得孤立起來,進而影響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最終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難以保證達到最佳效果。事實上,一些高校還在獨立地發展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他們這兩項管理活動幾乎沒有交叉聯動。一方面,他們的教學管理工作僅僅注重學籍、考試、課程和成績等;另一方面,他們的學生管理工作僅僅注重思想、政治、心理、生活等。這樣的高校是很難得到較好發展的。只有將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真正的有機結合,才能夠使得二者發揮出最好的優勢,最終實現真正全面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7-9]。基于上述考慮,我國的高等學校應該要積極探索如何將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結合,以期更好地推進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以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的措施
針對上述高校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本文給出相應的具體措施。
(一)樹立全新的現代化高校管理理念在強化高校各項管理工作互動性的過程中,必須從根本上樹立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高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服務對象為教師、學生,通過對兩大管理工作協同互動機制的構建,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便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各方面狀況,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綜合教學管理能力得到增強。在以往管理模式之下,輔導員、管理工作者都依靠經驗來落實各項工作,無法結合時展的需求,開展統籌分析和規劃布置工作。在發揮協同互動機制效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代管理體系,擴大管理范疇,借助多樣化的方式來有效融合學生管理工作、教學管理工作,包括更新和轉變管理理念、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等。這樣就能夠基于不同維度來促進高校管理整體效率的提升,打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強化教育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聯動為了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學程度,就需要實現教育管理一體化聯動。基于傳統管理模式之下,主要是領導部門、教師負責開展教育管理考核任務,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展示,雖然會在管理考核過程中存在問題,但是因為地位較低,根本不能與教師進行平等的溝通。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強化教育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聯動的方式來解決,能夠落實考核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學生平時表現等工作內容,有效彌補了傳統管理考核模式的弊端,不再單單關注教育條件和學習能力,能夠在平時教學工作中發現教師、學生存在的問題,使學生也能夠在管理工作發揮作用,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奠定基礎。
(三)構建學生自主管理實踐新模式作為高校現代管理工作的關鍵構成,學生自主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自主管理主要指的是,學生作為主體,擁有管理主動權,簡化了教學管理流程,使教師能夠結合反饋信息,改善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安排布置管理工作項目。高校在落實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發揮學生自主管理法的優勢,對學生自主管理實踐新模式進行積極的構建,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項管理工作,提高了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便于對管理項目進行優化布置,有利于教師和管理工作者了解學生的需求,更好的接納學生所提出的意見,能夠進一步健全高校管理體系。
(四)創設高校管理實踐新模式高校管理標準完善與否、管理決策科學與否以及管理有效性均需要通過管理實踐來檢驗。要想將高校所制定的管理標準有效地應用到實踐管理工作中,提高實踐管理效率,就需要結合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和條件,立足于實際,不斷創新實踐管理模式。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協同互動實踐的過程中,應深入分析和探究當代大學生的教學環境,基于學生專業教育的層面,對管理工作進行細化,確保高校管理工作、學生教育實踐相協調,減少時間沖突問題的發生,將優質的高校教育及管理服務提供給學生,并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在提升高校管理實踐效率的過程中,也必須注重學生自我約束力的培育和增強,要基于思想理念的視角,使學生正確、理性地看待高校管理工作,讓大學生主動參加管理實踐工作,讓學生 能夠嚴格約束自我,使協同互動機制的效用得到充分體現,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成長成才。
四、結語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會帶來一系列的良好效應,這些良好效應會給高校管理帶來一些顯著的實際作用。一方面,二者的結合會使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和科學,而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從粗放式管理改變成細致化管理。另一方面,二者的結合還會給學生和學校帶來一些其他效應。例如,高校的學生會自覺地遵守和履行學校的一系列校紀校規,高校的學生會得到來自學校多方的照顧和關心,學校的管理工作會變得更加容易展開,教書和育人結合為一體會使得學生的發展變得更好,從而使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得到大力拓展和推廣。
參考文獻:
[3]吳園園,劉云雁.教學管理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貴州農機化,2020(2):55-58.
[4]吳耘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基于“新常態”背景[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6):162+200.
[5]祝慶軒.學生個性化發展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探微[J].知識經濟,2020(18):163-164.
[6]劉賓生,韓柏濤.本科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一體化育人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7-8.
[7]付宏鵬,孫銳.漫談高校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融合機制[J].教育現代化,2019,6(67):177-178.
[8]王莉莉.淺析民辦高校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67):194-195.
[9]霍玉潔.期望效應在職業院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基于學生管理視角[J].現代交際,2019(2):162-163.
[10]衣海永.高校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融合機制探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9,35(1):76-80.
[11]潘莉娟.新政策下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專業化水平的策略:比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兩次文件精神[J].教育觀察,2017,6(22):62-64.
作者:付曉 單位: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機械與智能制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