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特性的分析,結合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提出依托學科競賽提升“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革措施。實踐表明,本文所提的教學改革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創造力、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具有較好作用。
關鍵詞:交通管理與控制;教學改革;學科競賽;就業競爭力
一學科競賽的具體安排
(一)時間安排
由于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配時方案設計、交通仿真、交通仿真實踐四門課均安排在第5學期開課,所以本次比賽安排在上半年進行,參賽對象為大三學生,鼓勵跨專業、跨學科組隊參賽。學期初成立競賽工作小組,并由工作小組公布比賽方案,動員學生組隊參賽,學生自由組隊,每隊不超過5人;學期中,各參賽隊伍確定參賽題目,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參賽作品;學期末進行比賽答辯,由企業資深工程師及交管部門技術人員從方案的規范性、創新性以及現場表現三個角度進行評分表現優秀者可當場獲得企業帶薪實習機會,經過論證的優秀方案可在所研究路段實際執行。
(二)組織安排
競賽相關組織工作均由競賽工作小組負責,本著“學生自治”的原則,競賽工作小組由學生自愿者組成。競賽工作小組負責競賽方案的撰寫、競賽宣傳、報名登記、參賽題目初登記及變更登記、競賽答辯組織、賽后總結等工作。必要時,由專業教研室老師負責協助競賽工作小組完成相關工作。
(三)競賽內容安排
以珠海市港灣大道—金鳳路交叉口至港灣大道—唐淇路交叉口約5公里長路段為研究對象,該路段包含5個交叉口,其中2個十字型交叉口,2個T型交叉口,1個不規則交叉口,含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以及4個公交站點,道路沿線以企業園區為主,部分園區停車需求巨大。該路段高峰時段機動車流量較大,個別交叉口行人過街需求較強。珠海市交警支隊負責提供該路段一天24小時連續交通量以及各交叉口全天信號配時方案,所有數據隨競賽方案一起公布。各參賽隊伍根據所提供的數據以及自行組織的現場調研,自擬優化方案,并運用仿真手段進行評價分析。
(四)競賽結果
此次比賽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交通工程專業2015級學生為參賽主體,共計14支隊伍報名參賽,其中2支隊伍為跨專業組隊,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參賽比例高達93%。14支隊伍的參賽題目涵蓋單點交叉口信號配時優化、連續交叉口信號協調控制優化、過飽和狀態下信號協調控制方案設計、流量波動性對交叉口協調控制方案影響分析、停車場組織優化、公交站點位置對交叉口通行能力影響分析、園區無障礙交通系統設計等話題。充分運用了交通信號控制技術、動態交通仿真技術、交通影響評價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交通工程設計等專業相關技術。經過企業資深工程師及交管部門技術人員點評指導,2支隊伍的參賽作品撰寫成論文投稿,1支隊伍的參賽方案被交管部門直接采納,一批表現優秀的學生獲得企業帶薪實習機會。學生普遍反饋此次比賽提升了專業學習信心,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二學科競賽對提升“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質量的作用
通過引入學科競賽,將相關課程的教學串聯起來,學習與競賽融為一體、教學與競賽指導融為一體,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1)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幅提升。通過素質拓展學分、企業帶薪實習機會、比賽獎金等內容吸引學生參加比賽,通過比賽將枯燥的知識與身邊實際案例相結合,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帶著問題聽課,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由于比賽內容與課程的聯系較緊,學生不再是被動聽課,而是積極主動去了解相關知識,對課堂關注度大幅度提升,課后主動聯系任課教師答疑解惑,學習效率明顯提升。(3)課后學習時間得到保證,對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補充。為了突出方案的創新性,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最新技術動態,對相對成舊的課堂內容進行補充,彌補了知識短板,提升了學生的競爭力。(4)團隊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將學科競賽與日常教學融為一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科競賽的參賽門檻,改變了競賽只有優等生才能參與的局面。參賽隊伍只有在充分溝通交流的基礎上,發揮團隊成員特長,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績。學生的團隊意識及組織協調能力得到有效鍛煉。(5)多方參與,教學相長,提升了專業知名度。比賽得到珠海市交警支隊、相關企業大力支持,企業除了提供高額的比賽獎金、帶薪實習崗位之外,還結合自身業務經驗對參賽方案進行專業點評,學生和教師的實踐能力以及專業知名度均得到巨大提升。
三學科競賽對提升“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質量效果的總結
本文所提教學改革方法將學科競賽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依托學科競賽,打通課上與課后、理論與實踐之間間隙,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鍛煉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了“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了“學校與企業零距離、理論與實踐零間隙,教學與就業零過渡”的“三零”目標。
參考文獻
[1]黃興華.交通仿真技術在“交通管理與控制”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6:80.
作者:鄧榮峰 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