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公開課教學誤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計算機專業課教學較難,計算機專業的公開課教學更難,主要原因是公開課教學中常常呈現一些誤區。該文羅列了幾種常見的教學誤區,并探索了成因與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公開課教學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不斷出現,由于學生基礎弱、習慣差,造成學生競爭力低下、課堂教學難度大等現象。究其原因,有不少源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誤區。筆者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試將常見的幾大計算機專業公開課教學的誤區進行呈現,以探討解決方法,促進專業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一、計算機專業公開課的界定
公開課是教師教學的一種展示,某種程度上更是教師水平能力的集中體現,常用于教師的各種考核、評估,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在這堂短短的45分鐘課里,教師教學方式五花八門,各顯神通。本文主要界定的是中職計算機專業公開課的課堂教學,計算機專業課有其作為信息技術類專業特殊的地方,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手段、方法往往也比較特別,呈現的誤區也與眾不同。
二、幾大教學誤區和解決方法
日常所見的計算機專業公開課教學誤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八種。
(一)教學語言口頭化
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師生語言、目光以及心靈多方面交流的過程,而與學生交流,語言或口語自然是第一要素。教學語言甚至可被視為是教學的生命,是師生互動的主要載體。公開課教學語言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口頭禪過多,計算機專業的術語不夠準確。如把計算機稱為“電腦”,將計算機課稱為“電腦課”,把鼠標單擊稱為“點擊”等,術語的不準確或過多的口頭禪,均會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損壞了教師形象;另一方面減弱了專業氛圍,破壞了教學情境。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效果必會大打折扣,影響教學水平。因此,教師適當補充與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就十分重要了。
(二)教學目標復雜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分析后做出的科學判斷,是課堂效果教與學綜合評估的依據。教學目標的確定,直接影響到之后教學的實施與評價。而計算機公開課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誤區主要表現為目標過高、過于復雜,讓學生無所適從。如追求一堂課面面俱到,三維目標每項都能羅列2—3條甚至更多,每堂課都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工匠精神,甚至要注意他們的審美和愛國愛家的情感。往往40—45分鐘完不成任務,課堂時間不夠以至拖沓,長此以往,教學效果低下,學生也失去了興趣。相反,適度的教學目標重點突出,難點到位,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職校的學生最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三)教學評價單一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總結,是對一堂課的歸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評價應實現多元化。但在實際的計算機公開課教學中,評價單一化、生硬評價、虛晃評價還是屢見不鮮,如因顧忌公開課時間的關系評價草草收兵,評價時主要呈現終結性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寥寥無幾。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部分制作需一定技巧、理解有一定難度的計算機專業課堂,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教師公開課教學應加以重視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充分運用自評、互評等不同形式的評價。
(四)教學手段過于花哨
說到教學手段,計算機專業的課堂手段應該是最多的。本身就是信息技術類專業,新手段應用或運用新技術順理成章,但是過多的信息技術手段疊加,糅合不好,這道“菜”可能就砸了。生搬硬套信息技術手段,一堂課中微信、視頻、云課堂、QQ群,一會兒手機(移動)端,一會兒PC端,沒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課堂重在積累,手段貴在堅持,需要教師用教學智慧進行手段的有機組合,才能真正突破實時教、學、評、測的困難,體現手段優勢,突破難點,讓信息化手段起到真正的效果。建議采用一種好的主平臺,課內教學均在平臺上進行,課外延伸與拓展教學時空。
(五)教學組織欠合理
說到教學組織,現在很流行的就是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了,不少公開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會時不時地出現分組、協作等字眼。這里所提的一個誤區正在于此,小組用得好是加分的,但用不好沒有任何效果。一般的課堂不一定需要用到小組,只有當內容較多、學生基礎不一、大家有合作習慣時,小組才有效果。最好的小組是有分工,明確職責,如網絡專業中的工程師、設計師、施工員與測試等,組長對應工程師,其他個人與其他行當相對應,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但大多公開課堂上這種分工是做不到更是做不好的。設計課堂教學需特別注意這一點。建議公開課教學時選好合適的內容,開展分組教學。
(六)教學時間拖沓
大凡公開課,都有一個特點,設計課的專業教師都希望每位聽課的教師或評委感覺到本課是完整的、具體的,最好內容豐富、知識技能點俱到,而實際上不大可能,換來的往往是內容繁雜、課時不夠,甚至出現拖課的情況,影響師生情緒,有些拖沓的時間可能還不止幾分鐘。究其原因,還是內容過多,時間分配不合理,未采用分組等手段,未采用分層教學,部分過多的內容未留到下節課教學等。教學的適當結束也是個技術活,需不斷演練才能掌握,建議有多種預案,真的發現時間不夠時,進行取舍。
(七)教學過渡生硬
一堂好的課除了有豐富的內容呈現外,還需要有一個流暢的過程。目前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與項目教學法都能讓專業課堂如虎添翼,兩種教學法都遵循一條主線,特別是使任務驅動法,課內主線清晰,過渡精巧,但往往不少公開課中導入各子任務(項目)間的過渡都會比較生硬,為導入而導入,為引出而引出,轉場不很流暢甚至有些突兀,影響了課堂秩序。不少計算機專業公開課課堂主線不集中,學生聽課形不成課堂的完整結構。建議專業教師多進行這方面的積累,用好教學實例,選好與專業結合的案例,為專業課堂服務。
(八)教學作業被虛化
不少學生課后反映上機課是沒有作業的,其實這正是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比較忌諱的。實際上,計算機專業的不少課程是需要記憶與鞏固的,不能因為學生教室沒有計算機,不能上機操作就不布置作業,適當的理論歸納、課外微課學習都十分必要。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習慣的培養,職校學生往往自制力較弱,長期沒有作業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習慣。建議計算機專業教師進行學科的提煉歸納,形成教學體系,研制適合計算機專業的課堂與課外作業,為專業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要減少上述誤區就要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要效益,給學生以機會。教師在改善教學習慣、減少教學誤區的時候,實際上也在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展現自己的教學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王荷紅.走出任務型教學的認識誤區[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6(1):30-37.
[2]石大明.創設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7):105.
[3]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評論,2006(6):46-48.
[4]許方文.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誤區及其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20):4-6.
作者:張海鈞 單位:寧波建設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