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教育體制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已經滿足不了如今教育的發展需求了。因此,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必須不斷革新,既要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力求把學生打造成為社會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1采用新型教育觀念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社會需要,具備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再加上社會的不斷進步,對高職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進行教學改革時,就必須以“應用”為主旨,既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又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操作,奠定他們各專業后面計算機相關課程學習、操作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在具體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切忌隨意盲目,而是必須要有計劃性、目的性,不僅要讓絕大多數學生了解、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還要充分滿足一些學生增強計算機技能的要求[2]。
2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讓他們能夠有效利用新技術,促進自身的快速發展。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要想促進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如何設置呢?其一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把就業需要與學生能力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既要讓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又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其二是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技能目標與教學的任務目標,切忌為了教而教,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切忌一拖再拖,而是應該采取在線或郵件的方式及時解答,幫助學生迅速解決疑惑,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真正實現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目的。
3改革教學手段
縱觀實際,我們發現在之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使用一些傳統的方式(如:黑板、粉筆等)講解教學內容,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根本不理想。而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隨之產生了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現代多媒體技術,其帶有動畫、視頻等功能,能夠豐富課堂內容[3]。并且有效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還能極大地豐富課堂信息量,讓教學內容更加與時俱進,并給學生創造更多接觸、了解新技術的機會,拓寬學生的視野[4]。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該加強引導,采用各種方法牢牢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如:其一是有機結合演示法和上機實踐法。要是有條件的話,在具體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可以先運用演示法。教師可以給學生詳細演示下數據庫的創建過程、操作步驟(添加、刪除等),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消化、理解。但是要讓學生一直盯著屏幕看,他們就非常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這個時候可以適當讓學生進行下實踐操作,有效借助上機操作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其二是懸念法。在具體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嚴格依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與現實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轉動大腦,有效解決問題。
4改革教學方法
1)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對癥下藥。縱觀實際,我們發現不管是學生的學習基礎,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采用針對性地教學方法,真正達到全班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實行一對一輔導,目的是幫助他們跟上教學進度;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加強班(基于多媒體課件基礎上),擴充學生的知識量,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有效借助啟發式、引導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一些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給予學生上機練習的機會,讓他們熟練掌握基本的操作就行;對于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第二課堂”,緊緊圍繞某個具體方向帶領學生進行研究,如:如何設計數據庫?如何制作網頁?等等。2)緊緊圍繞任務化、模塊化,巧妙滲透實際案例于教學內容。在具體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在做好充足準備后,就需要高度重視教學過程,在這個環節,教師既要注重理論內容的精細講解,又要多給予學生上機練習的機會。多多鍛煉、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同時還要加強引導,加強鼓勵,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度,讓學生敢于提問,勇于質疑。這實質上就是嚴格依據任務化、模塊化,把實際案例巧妙滲透于教學內容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改革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效突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其先是提出問題,緊接著是解決問題,最后是總結分析,說白了就是在實際案例中巧妙融入了問題、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加強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有什么說什么,對于僅憑自身一己之力解決不了的,應該與其他同學一起探討,目的是真正消化所學內容,靈活運用所學內容于實際操作.
5改革考核方法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在具體考核學生成績時不能僅僅關注日常、期末考核,更應該高度重視過程考核,說白了其實就是既要有平時考核,期末考試,又要有過程考核,只不過過程考核占得比重相對大些,最少都得50%以上,這樣的考核機制才是全面科學的,才能充分符合新課標、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過程評價時必須嚴格依據相關評價標準,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如:自評、互評等等。在該環節中可以有效借助階段性測試,充分展示學生合作探究的成果,這樣學生就能得到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贊許、認可,他們也會越來越自信,并且快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努力改正。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警示、鞭策后進生。
6結束語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需要廣大教師沖破傳統束縛,把思想從舊的條條框框中解脫出來,不畏怯,敢于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增強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成效,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娜.基于大數據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J].才智,2018(34):141.
[2]楊志堅.基于就業能力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迷,2018(31):286+288.
[3]孫影.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農家參謀,2018(19):149.
[4]湯穎.關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的探討[J].軟件,2014(4):173-17
作者:張小寒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