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學競賽促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簡稱青教賽)是國內最高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著眼于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競賽以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能力訓練為著力點,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
[關鍵詞]教學競賽;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筆者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和參賽者,親歷了多次校級、天津市級與國家級教學基本功競賽,這里主要結合自身參與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經歷與體會,對青年教師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充分發揮競賽的作用進行深入探討。
一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概況
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以下簡稱青教賽)是國內最高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第二屆青教賽設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學科、自然科學應用學科三個組別。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每個競賽組別各推薦1名年齡在40歲以下的專職教師參加決賽。競賽以“上好一門課”為理念,要求參賽選手在賽前完成涵蓋參賽課程三分之二以上內容的20個學時的教學設計和與之相對應的20個教學節段。競賽由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三部分組成,三者權重分別為15%、80%、5%。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的、思想、分析(內容、重難點)、方法和策略以及安排等。比賽前一天抽簽確定各選手的參賽順序,比賽當天,提前一小時抽簽確定選手參賽的具體節段。在課堂教學中,評委主要從教學內容、組織、語言與教態、特色四個方面進行考評。而在課堂競賽之后,則需聯系實際教學情況,在一個小時內閉卷完成教學反思的書面材料。
二傳道•授業•解惑
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涵蓋了工、農、醫等學科領域的自然科學應用學科組的情況做一總結。
1傳道
指出,“一個優秀的老師,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將其落實在教學中就要求教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自身就要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帶給學生滿滿的正能量。要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在本次青教賽中,絕大部分教師都將這種理念與思想貫穿教學始終,展現出新一代高校青年教師的風采。
2授業
首先,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核心之所在,而教師的“授業”即體現在其中。大學課堂貴在深度與涵養,因此教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面、厚重的知識底蘊,正所謂“厚積而薄發”。同時,青年教師必然要與時俱進,了解學科發展新動向,更新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向學生傳遞生動活潑、富有時代精神的知識。在本次競賽中很多教師都是理論聯系實際,將含有豐富信息量的知識架構在厚實的專業基礎之上,將貼近前沿的學術發現融入鮮明的學科特色之中。其次,教學要深入淺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先把教學內容吃透,通過自己的吸收、轉化,再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進而引導學生去理解、思考和發現。再次,合理、巧妙的教學組織與設計是關鍵一環。教學過程安排合理,方法運用靈活、恰當,啟發性強,能有效調動學生思維和學習積極性,方可稱為合格的教學組織與設計。而本次青教賽中無處不彰顯著參賽教師們在此方面的匠心獨具。最后,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所有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都要靠教師來實現和呈現,所以教師要有親和力與感染力,儀表得體,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準確、流暢,語速節奏恰當,肢體語言運用合理,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3解惑
大學課堂貴在啟發與反思。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必須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并需留給學生一定的啟發性和反思空間。本次青教賽不設學生席,參賽者直接面對評委及觀摩者授課,很多教師根據積累的教學經驗,采取各種手段對教學中學生普遍出現的疑惑之處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闡述,做到了重點講透、難點講通、關鍵講清。另有部分教師教學的最后對學生進行啟發與思維拓展,延伸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應用學科和知識點的能力與興趣。
三教學回歸———青教賽后的反思
1專業性與完整性
首先,要保持教學的專業性。大學課堂不是科普園地,而是傳播專業性、學術性及前沿性知識的殿堂。由于競賽每一組別涵蓋了多種學科,故少部分參賽者把教學節段設計成了科普講座,淺顯的講解固然能讓大家很快理解,但試問:這是不是為競賽而采取的一種功利措施呢?其次,目前各類教學競賽均要求每個教學節段為20分鐘,而實際的一堂課是45分鐘,教學節段不能是對一堂課簡單地生硬地壓縮,應該是相對完整的一段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材及教學設計時特別注意保持教學的完整性。
2教學性的回歸
(1)去表演化。三尺講臺是教師工作的舞臺,而“此”舞臺非文藝工作者表演的“彼”舞臺,大學課堂應該體現的是教學性與講授的藝術性。然而,有極少數教師卻把講臺變成了作秀的舞臺,這已然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故去表演化不僅是在競賽中,也是在正常的教學中必須注意的。當然,在不舍棄教學性的前提下,教師可以依據需要,采取各種手段,諸如動畫、視頻、音頻、圖片等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引入仿真、實驗,甚至將課堂搬到實驗室,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2)去營銷化。營銷要求業務員采取各種方式調動客戶的情緒以促進銷售。個別教師為吸引學生,煽動情緒,課堂氛圍非常熱烈,如同營銷活動一樣。而大學課堂上的師生之間不是業務員與客戶的關系,教師不能象推銷產品一樣講課,師生要通過共同的努力達到教育的目的。可見,去營銷化也是大學課堂回歸的重要方面。
(3)去過度化。對于廣泛應用的多媒體的使用,筆者認為應該合理、適度。而有少數教師卻表現過度了,比如PPT模板過分追求酷炫,添加過多的音頻、視頻文件,這樣做的結果一是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核心的教學內容被忽視一旁;再者,現場一旦出現播放問題,勢必影響教師的正常發揮。另外,無論板書還是PPT,都應該圍繞教學展開,而不是為了板書而板書。同時,目前一些青年教師字寫得稍差,板書設計也不夠合理、美觀,建議多加強此方面的訓練。
3賽后影響力的加強
教學競賽作為一種導向,對教師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促進教師進一步重視教學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競賽的影響力,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首先,可從賽制的具體操作細節上做進一步的完善工作。例如,青教賽的學科分組范圍比較大,能否進一步細分?再如,青教賽每組32位選手安排在兩天完成比賽,未比賽的選手不能觀摩其他人的課堂教學,且由于時間緊迫,亦未安排評委點評和與選手交流,能否在這方面改進一下?其次,要加強競賽的輻射能力。所謂“輻射”的第一層含義是對參賽教師日常教學的輻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要注意發揮更深層次的輻射效應,例如在競賽結束后,能否考慮開展一些活動,讓更多無緣參賽的教師進行觀摩與學習,從而推動青年教師甚至全體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最后,要采取進一步的激勵措施引導青年教師重視教學。不可否認,目前全國高校中還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部分青年教師也對教學重視不夠。目前各級教學競賽均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例如青教賽就有將國家級、省級五一勞動獎章授予每組別第一名的舉措。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長效機制?例如,青年教師必須參加基層以至更高等級的教學競賽,成績優異者可作為對應級別的教學成果,在晉升職稱時與科研成果同等對待。同時,對一般的競賽參與者也給予一定的表彰與獎勵。而對于在基層競賽中連續幾次成績較差的青年教師則需制定一些敦促措施,幫助其盡快采取各種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教學競賽以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和能力訓練為著力點,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理應以此為契機,不斷努力,無畏前進,提高業務水平,才能為學校和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Z].新華網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5002.shtml.
[2]顏研.講課比賽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
[3]趙菊珊,馬建離.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教學競賽[J].中國大學教學,2008(1).
[4]張翀,周利民,蘇明釗.教學競賽為教師隊伍建設搭平臺[N].北京:工人日報,2014-08-31.
作者:李曉靜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