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正面臨著病毒威脅、黑客攻擊、系統(tǒng)性漏洞、釣魚網站、操作失誤和用戶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對此,需建設網絡安全監(jiān)測構架,安裝防火墻,重視對網絡安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保障用戶的賬戶安全,建立安全威脅誘捕系統(tǒng),提高數據庫的加密水平,及時檢測修復系統(tǒng)漏洞,以豐富防范手段,提高安全系數。
關鍵詞:大數據;計算機;網絡安全
1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
大數據是依靠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演變形成的,其數據來源主要依靠計算機的信息輸入和用戶的信息共享。基于大數據視角,必須考慮到計算機網絡安全所受到的威脅種類,以便進行針對性防范。
1.1病毒威脅
計算機網絡病毒有自我復制、傳染性以及毀滅性等特點,會導致計算機系統(tǒng)被破壞。一些網絡病毒可以同時讓幾十萬的攝像頭訪問網絡,進而導致網絡癱瘓。在這些病毒中,木馬病毒是用戶在上網過程中最難防備的病毒之一。木馬病毒經常出現在網絡開放終端中,由于其快速滋生的特性,會影響到計算機數據的安全性。
1.2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主要分為軟件節(jié)點型和主動型兩種。主動型的黑客攻擊目標明確,會針對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攻擊,直到系統(tǒng)崩潰。而軟件節(jié)點型黑客主要是針對用戶的某些文件信息進行攻擊,用戶的文件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竊取或破壞[1]。
1.3系統(tǒng)性漏洞
計算機軟件在開發(fā)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系統(tǒng)性漏洞,若是有意留下的漏洞便會形成后門。這些系統(tǒng)漏洞或缺陷的存在就為黑客攻擊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黑客攻擊時會呈現出巨大的破壞性。如果有非法分子覬覦計算機中的文件資料,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4釣魚網站
如果用戶安全防范意識不足,就會在某些釣魚網站留下大量的個人信息。這些網站會偽裝成看似正規(guī)的網站,一旦登錄留下信息,個人的財產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1.5操作失誤
由于人主觀能動性的存在,操作行為很容易出現失誤或錯誤,有些關鍵性的失誤可能會導致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崩潰。
1.6用戶網絡安全意識不強
大多數網絡病毒是通過不法網站進行傳播的,想從根源上防止病毒傳播,就需要用戶牢牢樹立起安全意識。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病毒產生的種類、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式也在不斷更新[2]。在進行網絡訪問時,應通過網絡安全軟件進行檢測,如果貿然使用未經檢測的網站很可能會導致計算機感染病毒。
2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2.1建設網絡安全監(jiān)測構架,安裝防火墻
網絡安全中使用的殺毒軟件主要有騰訊電腦管家、360殺毒軟件等,這些殺毒軟件都可以在后臺在線運行,可實時進行網絡安全檢測并精確檢測出入侵目標,對提高網絡安全水平有著重要意義。防火墻軟件不僅能夠降低計算機被病毒攻擊的風險,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黑客入侵,在檢測到病毒后能夠及時向用戶發(fā)出警告,確保用戶處在一個干凈、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中。網絡安全管理框架如圖1所示。
2.2重視對網絡安全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要加強網絡安管人員自身素養(yǎng)建設,進行網絡安全管理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績效考核,便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安管人員的工作熱情。在招聘過程中要高標準,嚴要求,保障網絡安管團隊的專業(yè)技術水平。
2.3保障用戶的賬戶安全
大數據時代,每個用戶的賬號和密碼就是自己在網絡世界中的“身份證”,如果這個“身份證”丟失或被別人盜用,將會造成極大的經濟財產損失,保證網絡信息的安全性非常有必要。應從安全系統(tǒng)開發(fā)入手,提高密碼的復雜性,使用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符號組合的密碼,不要因登錄方便而在不常用的瀏覽器中設置記憶性密碼,在退出系統(tǒng)時也要退出登錄再關閉瀏覽器,并清理掉個人信息。
2.4建立安全威脅誘捕系統(tǒng)
受到黑客攻擊時,可以利用目前的欺騙防御技術在黑客攻擊途徑上設置仿真沙盒,混淆黑客的攻擊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記錄黑客的攻擊行為,獲取其IP地址等網絡信息。通過大數據手段建立防御模型,能夠主動發(fā)現威脅并靈活采取攔截手段,能夠為大數據平臺提供全面的檢測服務[3]。安全威脅誘捕系統(tǒng)流程如圖2所示。
2.5提高數據庫的加密水平
數據記錄著人們生活中的所有活動軌跡,甚至可以通過數據預測每個人的需求,所以數據庫也是黑客最喜歡攻擊的。當數據庫受到攻擊后,便會導致數據庫內的信息被泄露、破壞,系統(tǒng)也因此癱瘓。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應注重數據庫的加密水平。
2.6及時檢測修復系統(tǒng)漏洞
系統(tǒng)漏洞是黑客攻擊的便捷途徑,對此必須建立起定期檢測漏洞、修復漏洞的制度。檢測漏洞時不能應付了事,應積極主動搜集漏洞信息,對數據庫內的信息進行安全監(jiān)測,如果發(fā)現漏洞,應及時采取相關對策。此外,企業(yè)或個人也應對以往出現的網絡安全事故進行分析,并制定出信息系統(tǒng)應急防護預案。3結語我國基于大數據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技術正處于發(fā)展階段,防范手段和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對此,需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完善和優(yōu)化網絡防范技術,提高安管人員綜合素養(yǎng),用戶也應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周億城,陳靖,唐滿華,等.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風險和解決對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20,(35):83-84.
[2]呂豐秀.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分析[J].電子世界,2020,(21):177-178.
[3]王偉忠,張欣,王大江,等.大數據和云計算環(huán)境下網絡安全分析與解決方案研究[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20,(11):102-110.
作者:陳銳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