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云會計下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云會計和財務共享在目前的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中進行運用有突出的現實價值,其能夠解決財務管理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實效的有效提高。所以在分析云會計和財務共享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對大數據時代的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進行分析有突出的現實意義。文章分析相關的內容,旨在為實踐提供幫助與指導。
關鍵詞:大數據;云會計;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
引言
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應用的大環境下,大數據時代到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信息化建設以及服務外包模式逐漸成為會計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就這一趨勢的具體發展來看,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共建。財務共享中心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實踐中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其系統框架建設與服務流程、管理等均有顯著的問題,所以為了實現財務共享中心和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整合,分析相應內容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一、云會計和財務共享的相關概述
明確云會計和財務共享的基本概念,并對財務共享管理模式的優勢進行分析與明確,這對當前財務共享績效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實施有突出的現實價值。以下是相關內容的具體分析。云會計[1]從概念理解來看,所謂的云會計具體指的是將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和目前的互聯網工作思維、在線云技術等進行相互的結合,并基于上述要素進行企業信息化會計財務管理系統的構建,從而開展云在線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工作。簡單來講,云會計是會計信息化建設和外包服務模式的完美融合,企業可以基于購買形式向線上服務提供商購買信息化會計軟件的使用權,這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成本的降低來講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是財務共享中心[2]。基于概念解釋對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理解,其具體指的是將企業在不同實體地點中的會計業務加以整合,并在所構建的財務共享中心開展統一化、規范化的快捷財務管理工作,比如記賬、財務報告等。簡單來講,財務共享中心實際上是將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下的實體化會計業務進行的虛擬化和信息化演變。如此一來,企業不需要在各辦事處、網店進行專業的會計工作隊伍配置便可以開展具體的工作,這對于企業運行高效以及成本控制而言有突出的價值。目前,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工作實踐中被廣泛地應用。基于財務共享中心的應用實踐做分析可知其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該模式能夠有效地實現企業收入來源的拓寬。就現實分析來看,部分大型企業有專業化的研發和管理團隊,評價團隊,這些企業可以構建起更加合理且穩定的共性服務中心,并向其他的公司提供有償租賃服務,如此一來,憑借團隊優勢,部分大型企業的收入來源實現了拓寬[3]。(2)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實現了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解放。基于現實進行分析會發現隨著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大量的專業性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會從煩瑣的業務中解放,如此一來,專業人員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企業財務業務方面,這對于提高企業發展決策計劃的合理性來講有重要的意義。(3)實現了企業運行成本的降低,而且對精簡企業會計工作隊伍有顯著的幫助。(4)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模式在財務管理業務高度集成方面的效果顯著,這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績效提高有顯著的幫助。
二、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框架構建分析
基于云會計進行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框架建設,必須要明確管理框架的具體層次結構,這樣,管理框架在實踐中的具體作用發揮以及管理操作等會更具針對性。基于現實分析可知,當前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框架主要有六個系統結構層次,以下是具體的結構闡述:(1)系統基礎結構層。基礎結構層主要由計算機設備、存儲器設備等和系統配套的獨立網絡等構成[4]。(2)系統業務結構層。這一層主要是對系統的業務進行劃分,同時確定業務方向等。(3)系統數據管理層。這一層主要包括了會計業務數據庫和數字化信息庫。(4)系統服務結構層;這一層主要包括的內容有系統的服務模塊以及提供服務的具體框架。(5)系統應用結構層,這一層內有不同的系統應用模塊,其發揮著不同的作用。(6)系統用戶結構層,該層主要集中的是系統的用戶群體。
三、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
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績效管理可以使財務共享中心管理模式的優勢與價值得到更充分的表現,所以在財務共享中心管理實踐中強調績效管理意義顯著。就現階段的資料分析來看,績效管理需要強調如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目標的明確是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實踐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之一。基于上文的相關分析可知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主要目的是解決當前大型集團公司在財務管理層面中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出于問題解決的需要,集團公司可以將總公司、子公司以及各部門的財務業務進行高度整合,并為具體工作開展提供具有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的公司內部財務管理服務。不僅如此,部分公司還可以將自身所構建的專業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向其他的企業進行租賃,從而獲得額外的收入[5]。基于此,在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實踐中,基于持續性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具體目標開展相關工作,提高客戶的黏度有積極意義。就財務管理目標的具體明確來看,還需要立足于實踐情況,并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對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財務情況等展開綜合性的分析,并在分析基礎上針對性地明確財務共享中心的管理目標,這樣,工作開展的方向更加明確。
(二)加強績效目標的分配在績效管理實踐中,強調績效目標的分配對于績效管理的實際效果提升也有顯著的作用。就具體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工作開展來看,必須要對管理的職責范圍以及管理方向等做確定,同時要對管理職責范圍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并基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團隊進行相應條件的配置,并對工作目標做量化,這樣可以構建起更加清晰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簡單來講,績效管理實踐中的目標分配實際上就是對工作責任范圍、相關責任的明確劃分和量化。在績效目標的分配實踐中需要注意兩點:(1)為了實現對所分配管理目標的貫徹落實,必須要構建起與之相配套的個人獎懲機制以及績效計劃。就具體的管理實施來看,如果不同單位部分實際工作績效低于所分配的目標,此時可以使用相應的懲罰措施,同時還需要開展后續的問題分析工作。通過這樣的機制敦促工作開展,企業績效達標和管理效果提高會更加明顯[6]。(2)就績效目標分配來看,其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特征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員在實踐中需要根據企業財務的實際情況以及各部門人員的具體績效任務實施進度情況對績效管理的整體目標分配等進行優化與調整。同時,在實踐中需要基于運行問題做相應機制的分析,這對于實踐中影響因素的規避和預防有突出的指導價值。
(三)構建預警監測的體系在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實踐中構建預警監測體系對相關工作的開展也有顯著的價值。以下是預警監測體系構建的相關分析。第一,受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影響,不同部門、單位在信息交換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問題,而且信息交換的過程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因素影響下,財務信息與管理信息的交換、傳輸等會存在比較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對信息數據的準確性產生顯著的影響,而且還會導致各類企業各類財務管理風險問題無法在第一時間被及時發現,這對于企業經營來講是非常不利的。第二,基于具體問題的解決,針對現狀構建預警監測體系,同時借助云會計技術實現企業各項財務信息的實時傳輸,這樣,各個單位、部門的人員可以憑借自身的權限在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相關數據資料的及時提取與分析。在財務數據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審核,這能夠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問題的出現。總的來講,預警監測體系在績效管理實踐中的具體利用不僅會對不同單位、部門的人員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的監測和記錄,還能夠及時地發送預警信號,這對于工作進步而言有突出價值。
(四)健全問題分析的機制基于績效管理實效性發揮,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健全問題分析機制也有巨大的價值。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問題分析機制的健全強調如下工作。第一,明確問題分析機制健全的主要原因以及目的。分析實踐工作可知,企業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開展工作,因為工作量以及技術等因素的限制,財務管理出現問題的時候難以實現對內部因素的具體分析,這對于后續的預防措施制定是不利的。正是因為缺乏完善的問題分析機制,所以不少企業在財務管理實踐中,問題無法準確、及時地分析,自然也就無法規避相關問題。第二,針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在財務共享中心構建的過程中對配套的問題分析機制進行構建,并在大數據挖掘信息技術的利用基礎上實現對企業各項財務信息數據的采集、提煉,這對于掌握重要信息,開展財務管理問題分析而言有重要的價值。不僅如此,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工作實踐中,信息化技術的靈活使用可以發現績效管理過程中的潛在問題,這對于績效管理的整體計劃、改進來講幫助巨大。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背景的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工作對于財務共享中心的具體價值發揮有突出的影響,所以在實踐中必須要對績效管理工作進行分析與討論。文章在相關內容分析基礎上明確績效管理的具體策略,最終目的是要指導實踐工作。
參考文獻
[1]孫瑜.財務共享模式下基于大數據智能化的應收賬款管理優化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9.
[2]趙賀茹.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20(08):191–192.
[3]趙鐵成.大數據下財務共享中心的績效管理實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03):225–226.
[4]王振宇.基于大數據時代的企業云會計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管理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7):17.
[5]趙賀茹.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20(08):189–190.
[6]韓冰.基于財務共享的“云財務”數字化人才培養改革探索[J].商業會計,2019(19):120–123.
作者:劉奎男 單位:空軍航空大學服務保障中心財務結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