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縣級預算績效管理加強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預算績效管理是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保障各級財政資金績效目標按時有效達成而開展的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約束等一系列活動。只有科學有效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才能徹底解決辦事和花錢“兩張皮”問題。通過對基層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結合基層預算績效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持續完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有效運用績效評價結果、加快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等建議,助力縣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關鍵詞:縣級財政;績效管理;預算管理
2018年國務院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在3~5年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力爭實現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一體化。近年來,各級政府積極探索并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底子差、起步晚,且縣級政府普遍存在績效觀念不強、專業力量不足等問題,導致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難以縱深推進。
1預算績效管理概述
1.1預算績效管理的內涵
預算績效管理就是把績效管理的理念和科學管理方法與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等進行有效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預算管理模式。預算績效管理的對象和范圍涵蓋了所有財政性資金。績效中的“績”指資金投入使用產生的結果;“效”指使用資金后產生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服務對象滿意度等。預算績效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包含績效目標申報、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反饋和運用5個部分。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需要堅持預算績效管理的“五有”原則,按照預算編制前期有目標、預算執行過程有監控、預算目標完成有評價、績效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運用的原則開展預算績效管理[1]。
1.2預算績效管理的意義
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了強化預算支出的責任,提高預算支出的效率,各級政府應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管等方面重視預算資金的效益和產出,切實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能力,以最少的資金辦最多的實事,以最少的投入向社會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地行使政府職能。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不僅能提升政府部門預算管理水平,壓實資金支出責任,提高政府服務水平,還能進一步優化社會公共資源配置,是實現財政資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以及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的有效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有重要意義。
2縣級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轉變思想觀念較困難
縣級政府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地方政府“重分配、重支出,輕管理、輕績效”的資金管理和分配理念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普遍不熟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對績效評價的意義認識不清,績效觀念不強,對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視不夠。有些預算部門績效管理理念不足,人員的責任意識不強,工作缺乏主動性,在績效目標申報和開展績效自評工作時處于被動狀態,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部分單位甚至對開展此項工作存在抵觸情緒,不愿意配合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各預算單位提交的自評報告中只體現成績,不反映問題,還有的單位未按規定申報績效目標[2]。
2.2最薄弱的環節是評價指標體系
受資源、地域等條件的限制,大多數縣級財政及預算單位照搬上級財政部門制定的績效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影響后續的績效評價結果和評價質量。在實際的評價工作中,評價對象眾多,評價范圍比較廣泛。基層預算績效評價不能結合部門,分行業、分類別設置指標,績效評價指標不能體現差異化特征,導致評價結果的科學性不足。項目決策、項目管理等績效評價的共性指標所涵蓋的二、三級指標范圍較寬泛,側重于對建立規章制度、制定分配原則、編制實施方案、撥付時限等靜態方面的衡量,缺乏對資金使用效果、效率和預算執行剛性約束等動態方面的考量,降低了績效評價效果。
2.3專業人才不足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包括經濟、管理、環境、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涉及領域廣、項目多、業務復雜,要求預算績效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業務素質,特別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斷深化推進,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縣級政府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預算績效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偏低。多數從事預算績效管理的人員同時從事其他工作,對預算績效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實踐能力不強,不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工作人員素質難以滿足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要求,導致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3]。
2.4亟需融入預算管理
實施績效評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運用評價結果。應按照績效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運用的原則,將各預算單位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融入預算管理。縣級財政部門開展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尚未和預算管理有機融合,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仍然是“兩張皮”。縣級預算單位的績效評價工作大多流于形式,評價結果很難真正融入預算的編制和執行中,導致績效評價難以發揮作用,進而影響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推進。財政部門在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才能有效制約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和單位,督促其切實用好、用活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3加強縣級預算績效管理的對策建議
3.1徹底轉變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績效理念的轉變和績效文化的建立是縣級政府全面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若想實施好預算績效管理,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豐富內涵和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縣級部門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預算績效理念,把績效要求融入到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實到每一個預算部門中,使績效理念、績效要求成為預算管理的一部分,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全過程監控,建立“花錢先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工作機制。
3.2持續完善預算績效考評體系
績效考評體系是能夠真實、客觀反映績效評價結果的指標體系,是科學監控、合理評價項目支出經濟性、有效性、公平性的考評體系,是對項目支出成效進行量化的一種手段。因此,縣級政府設置和選取項目支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時,不能照搬上級的績效考評指標和考評方法,而是應該結合縣級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被評價項目的特點,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因素,科學、合理建立分系統、分領域、分屬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本級預算績效考評體系。同時,要留出一定可進行動態調整的考評指標空間,對原有的考評指標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使考評指標能更加緊密地與項目投資績效相結合,更加科學全面地評價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
3.3建立健全人才隊伍培養機制
縣級預算績效管理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專業知識豐富、業務技能扎實的工作人員,因此要充實預算績效管理人才隊伍,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培養。各縣級部門要配備專門從事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各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強化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定期邀請專家進行重點培訓和講解相關知識,強化基層預算績效管理人員工作能力,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效果。
3.4有效運用績效考評結果
有效運用績效考評反饋結果是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最終落腳點,也是來年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出發點,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環節。要想有效運用績效考評結果,應將考評結果運用到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中,實現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對于考評結果不理想的項目,可以適當調減預算甚至不予安排;對于績效評價結果較好的項目,要優先安排預算。從源頭上控制無績效和低績效的財政支出。對于在績效考評中發現的問題,要第一時間反饋到被評價單位,使其能及時改進預算管理方式。同時要對績效考評結果進行通報,將考核結果作為預算編制、執行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加大績效評價結果公開力度,按照政務公開的有關規定,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績效評價結果,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強化財政資金使用主體的支出責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將績效考評結果納入部門和個人年度績效考核中,對工作優秀、業績突出的人員予以表揚,建立健全績效考評結果向同級人大和政協報告備案機制,探索建立“誰干事誰花錢、誰花錢誰負責”的績效問責機制。
3.5加快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
由于財政支出范圍廣,支出項目多,績效目標評價指標呈多樣性、復雜性、重要性等特點。如果沒有信息化系統作支撐,將大大影響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和規范性。上級部門應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基層財政加快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在上級部門的指導規劃下,引入或開發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系統,在全省或全國范圍內逐步實現預算績效信息化管理,建立績效管理數據庫和信息化平臺,加強數據整合,實現績效管理數據互聯互通、共用共享。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績效信息數據對比分析能力,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志勇.淺析如何加強縣級財政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工作[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9):22-23.
[2]林超綱.關于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0):20-21.
[3]吳彥霖,陳聰,吳海宏,等.公共投資項目績效評價與預算分配研究———以江蘇省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9):326-328.
作者:凡天蘭 單位:廣安市廣安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