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校園外賣經濟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外賣經濟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而興起,目前已經成功進入了全國各大高校。本文從需求和供給端分析了校園外賣經濟的成因,發現目前外賣雙寡頭的囚徒困境現狀,分析了肺炎疫情對校園外賣經濟的影響以及外賣經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給出了有針對性的思考建議。
關鍵詞:校園外賣;外賣經濟;囚徒困境;環境污染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高速發展,目前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現象———互聯網經濟。外賣產業就是互聯網經濟的產物。如今高校已經變成了外賣商家爭奪的主戰地,而大學生成了互聯網外賣的消費大軍。外賣以其方便快捷,價格優惠,美食種類豐富,線上支付等優點,吸引了大批校園用戶。外賣不僅給學生帶來了便利,而且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同時也帶動了校園周邊商家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隨著外賣產業的興起而產生的大量白色垃圾給周邊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污染,且外賣食品的安全問題愈演愈烈。本文將分析高校外賣經濟興起的原因及發展現狀,同時針對目前高校外賣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與思考。
1校園外賣經濟成因
1.1需求端方面,大學生群體性的需求促進了校園外賣的發展
(1)學生方面,自1999年中國開始高校擴張進程,校園內的大學生人數就不斷增多,而校園面積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如食堂)并沒有隨之擴大,最終導致了大部分校園內食堂需求供給失衡的局面。許多學生中午下課去食堂買飯得排二三十分鐘的隊,往往吃完飯就沒有時間休息了,從而趨向于選擇相對方便快捷的外賣。(2)外賣平臺方面,幾乎每個外賣APP里都充斥著“特價”“打折”等字眼,商家也會推出“新用戶立減”“滿20減5”等活動,因此部分外賣的價格會比食堂的價格低,從而成功吸引了沒有經濟獨立、對價格敏感的大學生群體。(3)食堂方面,許多高校的食堂缺乏創新,菜品種類墨守成規,沒有創新精神且菜品單一,大同小異。在針對消費者消費需求方面,食堂無法像外賣一樣靈活地掌握客戶需求,常常具有滯后性和被動性。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大二的時候就會吃膩食堂的菜品而拋棄食堂選擇擁有豐富選擇的外賣。此外,還有一些對食物有特殊要求的群體,例如減脂人群,病人等無法從種類 貧瘠的食堂中獲取自己想要的食物而選擇外賣。(4)天氣方面,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天數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外賣經濟的興起。
1.2供給端方面,校園商圈的蓬勃發展吸引著眾多商家入駐,給校園外賣提供了先天條件
校園商圈中的種類繁多的商家,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和平臺差異化的需求,使得校園外賣經濟能夠得以實現,為外賣進入校園提供了極好的先天條件。
2校園外賣經濟發展現狀
2.1外賣行業的雙寡頭局面引起價格戰,雙方陷入囚徒困境
目前校園內的外賣市場主要有美團、餓了么、品牌專享宅急送、迪速幫等品牌,雖然外賣平臺層出不窮,但是美團和餓了么超九成的市場份額仍難以撼動。隨著2017年百度外賣被餓了么收購,2018年阿里收購餓了么且與口碑合并,我國外賣市場最終形成了阿里和美團雙寡頭競爭的局面。相關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外賣交易額占比67.3%,餓了么(包括餓了么星選)占比26.9%,其他外賣平臺僅占5.8%。目前外賣市場的雙寡頭局面不僅沒有帶來良性競爭或合作,反而由于雙方打價格戰而陷入囚徒困境。假如囚徒困境的得分情況如(表1),若其中美團選擇先降價,則美團將分走所有利潤;若餓了么選擇先降價,則餓了么將分走全部利潤。此時,之前沒有選擇降價的企業也會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降價,此時兩家都只得到極少的利潤。為了爭奪市場,兩家企業會持續增加補貼力度降低價格,拉開價格戰的序幕。在價格戰中,雙方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只有雙方選擇合作,共同提價,才能走出囚徒困境,實現真正的盈利。
2.2受疫情影響,部分校外外賣經濟呈下滑趨勢,校內外賣經濟逐漸興起
受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高校實行封校政策,禁止外來車輛及人員進入校園,導致相關高校校外外賣的訂單數和銷售額驟降,部分商家倒閉,外賣經濟出現下滑趨勢。與此同時,迪速幫等校內外賣正在逐漸興起。部分高校的食堂開始嘗試與迪速幫合作,開展校內外賣業務。但是,校內外賣目前還存在配送費不合理,商家少,配送員少等問題待解決。
2.3校園外賣經濟提供了較多崗位,為失業人群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開展外賣業務的商家數量以及學生人數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對外賣騎手的需求,而外賣騎手的入職門檻較低,能夠增加低學歷失業人群的就業機會,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是目前存在外賣平臺對騎手的培訓不足,管理不嚴格的情況,造成騎手素質參差不齊,影響校園外賣經濟發展的狀況。
3校園外賣經濟存在的問題
3.1外賣經濟產生大量白色垃圾,造成環境污染
塑料外賣的外包裝已成為外賣的主要污染來源,平均一份外賣,會用到1-2個塑料袋,2-3個餐盒,以及一份一次性餐具,這些都是白色垃圾,基本很難降解和進入回收鏈條,最終造成負環境效應。早在2007年,我國就出臺了“限塑令”,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但是自該通知出臺之日起距今已10余年,塑料垃圾仍然處處可見,企業和公眾沒有深刻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缺乏相關意識。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短板突出,缺乏相應垃圾分類地設施,造成垃圾混合處理,影響后續的回收利用和處理工作。
3.2對高校食堂產生一定的沖擊,助長大學生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習慣
互聯網外賣方便快捷、種類繁多,而食堂種類單一,排隊時間長。食堂無法提供互聯網外賣的同質性服務,且食堂不能像外賣那樣靈活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常常具有滯后性和被動性,因此大部分學生傾向于選擇外賣,從而造成食堂盈利下降。目前外賣平臺上的產品,除去一些特價產品外,大部分產品的價錢高于堂食較多。若大學生養成了點外賣的習慣,則會花費一大筆錢甚至2/3的生活費在點外賣上面,對于沒有經濟獨立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消費習慣,不利于學生消費價值觀的養成。
4思考與建議
4.1外賣平臺合作走出囚徒困境實現共贏
外賣行業的雙寡頭企業(美團和餓了么)應采取積極策略尋求合作,抓住合作契機,走出價格戰的囚徒困境,共同提高價格并實行統一的優惠和宣傳力度,增加凈利潤,實現集體利益最大化。外賣平臺應攜手嚴抓外賣外包裝改革進程,強化商家環保意識,投入資金幫助相關降解技術的創新發展,力求把外賣經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延長外賣經濟的生命周期。
4.2實體經濟加快轉型,打造校內外賣體系
高校食堂可與迪速幫等校內外賣平臺合作或者打造自己的食堂APP來實現校內外賣體系的構建,完成實體經濟的轉型。在打造自己的校內外買體系前,食堂應對本校大學生的消費偏好、用餐需求、預期配送費、可接受送餐時長等進行詳細調查,確保產品完美擬合學生需求,發揮自己食品質量安全可靠、價格低的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力。由于大學生已完全適應線上支付體系,因此食堂外賣APP應尋找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打造線上支付體系,完善用戶體驗。目前由肺炎疫情帶來的封校政策為校內食堂外賣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4.3高校應增強垃圾分類教育,完善配套設施
在垃圾來源上,高校應定期開展環保相關講座或課程,確保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深入人心,鼓勵學生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并呼吁校外外賣商家、控制校內食堂外賣商家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從而降低外賣白色垃圾的產量。在垃圾去向上,高校應主動完善垃圾分類的配套設施,將垃圾分類與學生成績掛鉤,激勵學生主動完成垃圾分類,建設綠色校園。
參考文獻
[1]張林偉,何佳樂,趙怡,等.高校校園外賣垃圾分類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20,39(16).
[2]劉瑤,鄭修運,王輝坡,等.大學生校園外賣調查與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9,(26).
[3]周浩偉.大學校園外賣現象透視與省思[J].科技視界,2019,(12).
[4]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財務管理專業課題組,趙鵬程.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比較———基于校園食堂和校園外賣的比較[J].征信,2018,36(08).
[5]張紫薇.外賣O2O平臺在校園市場的博弈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05).
[6]呂秀云.大學校園外賣市場發展現狀及經濟影響———以洛陽市各高校為調查對象[J].現代企業,2015,(09).
作者:劉曉宇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