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大學生特點與教育管理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90后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的主體,受社會環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與以往大學生有著很大不同。高校要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
一、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由于大學生受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每個時期的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的特點。目前,高校大學生主要是由“90后”學生群體構成,隨著社會經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他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熱愛學習,求知欲強
當代大學生處在信息化時代,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新鮮事物,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會積極的了解和學習新鮮事物。90后大學生大多是家庭里的獨生子女,受家庭寵愛程度較深,有著較強的主體意識,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此外,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尋找方法來滿足對知識的渴望。
(二)思想活躍,心態開放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接觸最為密切,他們除了依靠網絡來獲取自己所需信息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網絡來張揚自己的個性。當代大學生更加擅長運用多種途徑來接觸新鮮事物,使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的心態更加開放,對社會的認知更加豐富和理想。面對新鮮事物,他們能夠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對待。
(三)個人發展目標預期高,成就動機強
當代大學生對人生的態度比較積極,充滿對未來的期待。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必將實現理想。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當代大學生更加努力,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此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他們往往具有較高的目標預期。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存在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處在信息化時代,思想和行為比他們的前輩要開放、先進,但是依舊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追求物質享受,具有較強功利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物質生活質量,或多或少都存在攀比心理,在交通、購物等方面開銷大、出手大方。當代大學生比較關心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在與人交往上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動機。此外,當代大學生政治思想不成熟,較少參加政治活動,缺乏政治熱情。有些大學生雖關心政治生活,但是對其關心上有著實用性和功利性傾向,尤其是在入黨方面,把它看作是實現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而且,當代大學生沒有較高的政治問題鑒別能力,面對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極易迷失自己。此外,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堅定,面對多樣的價值觀念,自己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動搖。
(二)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較弱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越來越優越。受計劃生育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溫室中長大,受到家庭的嬌生慣養,致使他們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與他人的交流溝通。此外,由于他們主體意識較強,在集體活動中很難與他人相處,缺乏較強的集體主義意識。
(三)心理問題突出,抗挫能力弱
當代大學生從小受到嬌生慣養,遇到挫折困難都由父母幫助解決,導致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困難,缺乏獨立解決能力,很容易受到挫折困難的打擊。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當代大學生承擔著學習、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造成了其較大的心理負擔,而且由于當代大學生缺乏與父母師生的交流,導致心理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此外,當代大學生出生在網絡時代,對網絡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大把的時間用在游戲、社交、購物上,缺少現實生活中的溝通交流,致使他們逐漸出現了憂郁、孤獨的負面情緒。
三、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對策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但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產生錯誤的思想和行為。高校要重視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行為。具體來說,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要多樣
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形式來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是非觀念,同時依據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以當代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事跡幫助學生塑造獨立健全的人格。此外,教師還要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進行拓展和創新,定期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使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考水平和鑒別能力。
(二)完善人文關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當代大學生從小受到嬌生慣養,遇到挫折困難都由父母幫助解決,導致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困難,缺乏獨立解決能力,很容易受到挫折困難的打擊。作為高校輔導員,要主動走到學生群體當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學校要建立心理咨詢室或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采取正確的方法做好自我調節,同時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在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中加強引導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溫室中長大,受到家庭的嬌生慣養,致使他們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高校要多組織各類文體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使其在活動之中加強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輔導員要與大學生建立朋友關系,獲得大學生的信任,經常深入教室和宿舍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并幫助學生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此外,高校還要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競爭心態,弱化大學生競爭的功利性和盲目性,確保大學生在和諧、合作中公平競爭,不但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還要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四)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當代大學生對人生的態度比較積極,充滿對未來的期待。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必將實現理想。高校要幫助當代大學生充分發揮出這一特點及優勢,鼓勵大學生積極思考歷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著眼未來,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輔導員要幫助大學生學會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并樹立自己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鼓勵大學生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發圖強。
(五)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管理
當代大學生擅長運用網絡途徑來接觸新鮮事物,使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政治態度、思想道德、價值取向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和西方消極價值觀不斷通過網絡傳播到大學生群體當中,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管理,依靠網絡平臺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高校還要依靠有效的網絡安全技術對網絡中的不良信息進行過濾,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他們熱愛學習,求知欲強,思想活躍,心態開放,個人發展目標預期高,成就動機強。但是他們也存在一些問題,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使其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
作者:房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