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文化下的思政教育管理挑戰與機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形勢進行審時度勢,革新思想引領工作的內涵,營造良好的網絡育人氛圍,創建網絡運行的保障機制,從而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文化環境;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挑戰;機遇
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形勢進行審時度勢,全面促進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創造性發展。
一、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一是在多元文化發展背景下,國際形勢的發展特點逐漸出現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征,而且各國文化和多極化政治內容,通過網絡文化環境,來沖擊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并且部分西方國家在網絡文化環境中,利用新疆問題、臺灣問題、人權問題等各種借口,不斷融入各種錯誤的社會思潮以及思想與文化觀念,以此來達到對我國西化、分化、丑化的目的。高校作為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在多元文化和西方錯誤意識的沖擊下,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進行正確引領。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在與我國文化碰撞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意識,進而在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的碰撞下,出現不良的思想政治觀念和態度。如此一來,給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挑戰,如何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以及如何增強學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文化平臺的高速發展,使得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的特點日益呈現出來,在網絡環境中,由于各種不同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交集與融合,使得不良網絡文化和網絡虛假信息及垃圾信息,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心理,很多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為尋求刺激,則在網絡文化環境中崇尚暴力、墜入虛擬世界無法自拔,進而間接地給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另外一大挑戰。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就必須解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所面臨的各種思想問題和心理疾病,從而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在網絡使用中,形成明辨是非和不良信息的能力,使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有效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發展。
二、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呈現的新機遇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在多元的文化和網絡文化環境下,所呈現出的新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網絡文化環境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新手段和新方式。在新形勢下,大學生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接班人,高校必須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的引領,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形態與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之間產生共鳴,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質量。在開展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時,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微”手段,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向學生傳播高校最新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內容和目標,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并且通過相關微文化,實現對學生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有效解決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管理中,管理難度大、信息傳播速度慢、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進而促進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交互性和有效性發展。第二,網絡文化環境,打破傳統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受限于時間、地域的問題,更好實現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泛在學習”,學生可以運用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在思政教育工作網絡平臺、網絡文化育人平臺,對最新的思政教育管理內容進行學習,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隨地地對學生進行管理以及教育內容的豐富,極大地實現高效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互動性,讓其教育內容更好與學生的身心和思想意識產生共鳴。同時,面對西方的不良思潮和文化的沖擊,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傳播思政教育內容,引領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方面,而是要通過多樣化的管理方式,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思政教育內容和傳統優秀文化在網絡中進行傳播,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圖文并茂和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進而不斷推動信息和文化在網絡平臺中的傳播,令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學習理念,學會對不良信息進行甄別。第三,網絡文化環境為高校占領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主陣地帶來很大機遇。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中的各個軟件和平臺,來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及其他信息,由于大學生缺乏對網絡文化環境的正確識別能力,使得在通過軟件和各個平臺了解國家發展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時,西方惡勢力很容易通過互聯網平臺滲入,對我國的發展和現行政策進行攻擊和丑化,挑撥離間、惡意誹謗等,進而來沖擊和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念與主流意識形態。這時,高校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及時占領網絡輿論的陣地,不斷圍繞學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和現象,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管理與引領,進而在網絡管理和教育的過程中,更好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不良網絡輿論的打擊工作中,提高自我甄別信息的能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并且對試圖分化、丑化、西化我國的不良輿論進行有力打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效率,為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三、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對策
(一)革新思想引領工作的內涵在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需要明確強化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意識到,在新形勢背景下,高校逐漸成為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前沿宣講陣地。因此,高校要積極革新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思想引領工作的內涵,以創新型的思想工作內涵,來促進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陳舊、落后、單一的工作形式進行創新,以此來更好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感需要。在新情況和新形勢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堅定的立場和審時度勢的工作原則,堅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進行解析和了解。同時,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將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視為思想引領工作的內涵,并通過高校網站、思政教育工作平臺對學生進行新時代思想的全面培養和教育,同時,采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與高校黨團組織形成合力的方式,結合網絡文化環境的發展現狀,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引導和培養,從而充分發揮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與黨團組織,以學生為本和對學生思想進行引領的工作作用,從而更好地通過高校黨組織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結合,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武裝及引導,不斷提高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進而在高校內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環境。在革新思想引領工作的內涵時,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結合網絡文化環境的特點,積極在校園網站或平臺中開展“我與信仰對話討論會”“文明校園征文大賽”等活動,進而更好地將相關活動的開展與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形式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二)營造良好的網絡育人氛圍在新時期背景下,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新的變化,因此,面對新機遇和新變化,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要結合網絡文化的特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網絡育人氛圍,通過網絡氛圍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時效性。一方面,在網絡文化環境中,高校可以采用選樹青年榜樣和學習典型的方式,將先進的學習榜樣和典型,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示范教育,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對青年榜樣和學習典型的精神以及態度進行學習。從而間接地發揮出青年榜樣和學習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培養和引導。另一方面,在營造良好網絡育人氛圍的過程中,學校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站,以公寓文化活動為載體,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公寓文化建設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管理,進而使學生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動中,強化對思政教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使學生除在課堂學習之外,也能通過網絡文化育人平臺和網絡文化環境來獲得思政教育實踐和知識,最大化地突出網絡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積極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培養與管理,充分將公寓對“物”的管理轉向對“人”的培養與管理,從而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發展。
(三)結合網絡延伸管理路徑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工作的結合,有利于充分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給予學生更美好的校園發展空間。在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要結合網絡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的特點,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拓展和延伸。高校可以結合新媒體優勢和資源,明確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與學生共同創建紅色在線、青年之聲等思政教育工作管理陣地。并且結合微博、微信、QQ等平臺,加強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和具有代表性思政教育內容的講解與宣傳。同時,也可以采用將思政教育工作內容中的大道理轉化為微語言和微文化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大化地通過網絡文化環境,實現對時政教育工作內容的線上宣傳。
(四)創建網絡運行保障機制為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理進行,則需要高校在網絡文化環境下,積極對錯誤思潮和不良信息進行抵制,合理創建網絡運行與保障的機制,避免網絡不良信息和消極內容,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進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與此同時,學校要嚴格監控校園網站和相關網絡平臺,積極占領網絡輿論的主陣地,全面管理網絡中的相關思政教育信息,并且還要加強對學生上網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更好地使學生在校園文化環境中,對信息進行有效甄別,進而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管理方式被廣泛地應用到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面對當前網絡文化環境下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應革新思想引領的工作內涵,營造良好的網絡育人氛圍,創建網絡運行保障機制,從而促進其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與時俱進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鳳,李加武,萬堯緒.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探討〔J〕.銅陵學院學報,2016,(5):78-81.
〔2〕林惠琳.“互聯網+”視角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實現路徑探析———以易班網建設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S1):206-208.
〔3〕周探偉,劉向榮.微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知識經濟,2017,(24):133-134.
〔4〕鄒佳.網絡時代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7):222-223.
〔5〕王維.試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2):7-8.
作者:薛莉 單位: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黨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