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四自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學生人數也逐年遞增,因此如何做好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當前高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針對大學生當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并提出創新四自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四自教育的內容概述
(一)自我服務
高校學生通過自我服務來完成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并從中獲取學習信息,解決各項事物,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與學習能力等來為自我服務。學生在高校中可根據自身喜好來獲取專業內容,參與社團活動等,自我服務中,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皆為校園生活的重點內容。高層次的自我服務則是學生在完成日常專業課程后,追求拓展自身各項專業素養與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相關服務內容。
(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含義是高校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主動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反思,通過自行管理自己的生活、學習、時間來約束自身,從而達成實現自我目標的奮斗過程。
(三)自我監督
自我監督的含義是指大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遵守教育內容與教育過程,以教育目標為起點來不斷對自我偏差行為、動機、目標、習慣進行調整,不斷對自身行為進行評價與內省,從而達到自我監督的目的。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學生能夠在高校中激發自身主觀能動性,與高校教育相互配合,實現最終教育目標。四自教育實現目的便是將自我教育貫穿于高校學生學習生涯中。高校學生四自教育內容并不可被孤立實施,而應以相互促進、相互輔助來不斷內化大學生思想,自我教育可實現目標,自我服務體現大學生個人能力,自我監督保障大學生行為規范,自我管理發揮大學生個人素養,只有將四者有機結合,才可發揮出高校立德樹人理念的教育目標。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社會閱歷且自我意識較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大學生由于生理、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原因,從而逐漸增強自我意識,但由于大學生常年處于校園的保護中,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目光狹隘,比較片面,經常會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出過激舉動。當學生被家長與學習限制自由、人際關系不佳、學習成績較差、戀愛遭受挫折時,由于心理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從而在不良情緒的引導下出現違反校紀校規的現象。
(二)行動散漫且無法約束自身行為
部分高校學生在初中高中時期常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當邁入大學校門時仍然無法轉變這種學習方式,從而無法適應大學校園自由的學習狀態與氛圍。同時,部分高校學生無視校紀校規,且行動散漫,導致當前多數高校中頻頻出現大學生無視課堂紀律、逃課、曠課等行為。甚至有些大學生公然在校內損壞校園公物、樓上擲物,這也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的表現。
(三)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過于薄弱
部分高校學生在結束高考后,由于對高校各個專業缺乏明確認識,從而在邁入高校校園大門后無法對該專業學習目標進行定位。有的學生在學習過后發現所學專業并不適合自己后便放棄學習,在該專業考核中也只是抱有不掛科的心態,甚至一些學生考入大學是為了擺脫家長與高中校園的管束,對自身未來從未規劃過,更無從提及自我教育了。
三、高校大學生四自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一)構建全方位四自教育框架
高校專業課程教學占據學生的主要生活內容,因而教師可在指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開展第一課堂教學來延伸第二課堂教育,由此發揮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輔導員可在管理學生日常生活中針對大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還可開展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活動,以此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個人修養、心理健康與政治素養,并時常在教學課堂與宿舍之中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在學生層面,大學生四自教育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以往被動教育轉變至自我意識教育,從而在教師與輔導員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各項教育活動之中,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皆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滲透,形成全方位四自教育的校園文化精神。
(二)以黨建工作帶動團建工作
高校想要充分發揮出四自教育的作用,可建立大學生黨建平臺,讓黨員在平臺中進行管理與落實四自教育。大學生黨建平臺內的主要成員可從高校優秀學生黨員中挑選,并在黨支部的引導下開展黨建平臺工作。該平臺工作內容主要為黨建工作和黨務工作。黨務工作是指黨員日常工作內容,其中包括黨員轉正工作、黨組織關系、黨員發展、推優團員與培訓入黨積極分子等工作。其中黨建工作是指在學生黨支部的協助下組織黨員開展實踐活動與專題教育等內容。隨著黨建工作與黨務工作的不斷深入,大學生黨建平臺可為黨建與黨務工作解決人員數量問題。首先,黨員助力在實踐與培訓過程中逐漸明確黨員工作發展與具體內容規劃,以此實現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與自我服務的四自教育內容。其次,高校大學生通過黨建服務工作與各項管理事物可進一步完善自身能力,對大學生黨員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開展大學生社會服務工作
高校通過利用社會服務平臺與其他方式來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畢業就業問題,減緩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強大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與自身能力的信心。同時,大學生在面向社會時可將社會經驗與大學校園經驗相互銜接,為大學生從事對應職業提供發展空間。因此,高校應積極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業教育平臺等,還可通過校企合作模式來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以此推進四自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力度。在當前創新大學生教育形式與教育方法的過程中,部分高校將大學生專業與社會企業有機結合,通過社會企業和高校教研室合作的方式來面向社會舉辦大學生專業工作機構。該工作機構由學生組成,以此拓展高校學生社會服務空間,同時還將大學生專業知識轉變為社會實踐經驗。此外,高校還可在學生暑假期間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服務社會工作之中,以此增強大學生服務意識。
(四)社團活動提升學生四自教育
校園文化中社團活動占據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生活可在社團活動中更為豐富,同時社團活動還可作為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會根據自身愛好取向來選擇社團活動,站在心理學角度來看,大學生的興趣可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愿望,并將其內化為學習動力。高校社會活動在開展形式方面具有強烈的靈活性與趣味性,從而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社會活動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質,則可讓大學生從中找到專業成就感與自豪感。因此,高校輔導員可增強組織管理校內社團活動,讓其發展的有組織、有規劃、有內容,充分利用高校學生興趣來引導他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的四自教育參與性。
(五)讓四自教育貼近大學生生活
大學生在高校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便是公寓,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第二教育基地。同時,四自教育也可同樣滲入大學生公寓之中,讓大學生生活與其更為貼近。高校可通過創建文明寢室等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在黨支部教育活動的開展下實施黨員與黨員宿舍示范制度與責任制度,發揮出高校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帶頭作用,在團建與黨建活動的開展下讓學生能夠在公寓中實現自我管理作用,并有效結合養成教育、文明教育、基礎學風教育等,以此提升大學生文明素養與公寓衛生狀態。此外,高校在黨員宿舍模范制度與責任制度下引領普通大學生結合自身服務工作,調動大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與自我服務意識,以此改善高校宿舍臟亂差的行為狀態,更為高校調研大學生思想動態與排查宿舍安全隱患提供新型可實施路徑。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需主動掌握大學生宿舍動態,并抓住大學生宿舍這一教育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四自管理工作有效深入到大學生宿舍之中,讓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被四自管理所影響,從而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由此可見,四自教育的有效落實不僅能夠讓大學生主動接受校園政治思想教育,還可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其將來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方剛.加強高校學生“四自”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2):55-56.
[2]賈秀總.弘揚“四自”精神發展“四自”理論——紀念“四自”提出20周年[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3(4):7-11.
[3]田樹學.依托“先鋒寢室”創新大學生公寓“四自”育人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18(2):78-80.
作者:李濤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