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單循環燃機電站進氣冷卻系統設計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單循環燃機運行在高氣溫條件時,滿負荷工況下發電功率和熱效率均快速下降。通過設置進氣冷卻系統,既可以利用燃機排放煙氣的高溫熱能,又可以顯著提升發電功率和全廠凈效率。因進氣冷卻系統增加的投資費用,4~6年即可收回成本。
關鍵詞:單循環燃機;LM6000PC;進氣冷卻;吸收制冷機組;冷凍水
某南亞國家電力基礎設施亟待發展,但面臨著燃煤發電污染嚴重,天然氣燃料配套設施缺乏的困境,同步發展燃油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是目前的最優決策。根據電力發展規劃,該國家擬在某地擴建燃機電站來替代需退役的燃機機組。由于國家電網結構尚未完善,容納能力受限,電站供電總容量確定在105~130MW之間,擴建3臺單循環燃機,燃料為柴油和天然氣。
1燃機選擇
根據擴建容量和裝機臺數要求,以及燃機在ISO工況下燃油時熱效率不低于36%,可選的燃機有GE公司生產的LM6000PC、SIEMENS公司生產的SGT-800和SGT-A65TR。其中SGT-800屬于工業用燃機,效率較低;LM6000PC和SGT-A65TR屬于航改型燃機,效率高。在主機選型階段,根據各制造廠的初步配合方案,采用機組的壽命周期運行成本比較法,最終方案選用了LM6000PC燃機。LM6000PC燃機設置14級高壓和5級低壓壓氣機,壓比29.1,采用進口導葉調節。透平設置2級高壓和5級低壓透平,軸向排汽。該型燃機可在較低燃料壓力下啟動。燃機現場設計條件為年平均氣溫30℃、空氣濕度80%,設計條件下單臺燃機功率為40.2MW,熱耗率8933kJ/kWh,燃機排煙溫度471℃。增大燃機功率和提高效率的方法有設置進氣冷卻和噴霧中間冷卻,電站淡水資源缺乏,水源為海水,為了減少電站用水量,選用進氣冷卻系統方案,并評估進氣冷卻系統的經濟性。
2帶進氣冷卻系統的設計方案
2.1系統流程
本項目為單循環燃機方案,燃機排出的高溫煙氣作為制冷系統的熱能,回收廢熱符合低碳環保要求,由此確定制冷系統采用煙氣型溴化鋰吸收制冷機組。每臺燃機設置一套制冷機組,為了簡化系統和便于控制,采用單元制系統。燃機排出的高溫煙氣流經高壓發生器,來自吸收器的溴化鋰稀溶液經低溫和高溫換熱器加熱后,依次進入高壓和低壓發生器被加熱,產生制冷劑蒸氣。制冷劑蒸氣經冷凝器冷凝后進入蒸發器發生閃蒸相變,同時吸收冷凍液熱量。制冷劑蒸氣進入吸收器,來自低壓發生器濃溶液被冷卻后噴淋在吸收器管簇,吸收制冷劑蒸氣成為稀溶液。吸收制冷系統流程見圖1。燃機壓氣機進口設進氣冷卻器,冷凍液將進口空氣冷卻到一定溫度后進入壓氣機。單套制冷系統設計條件為將氣溫30℃、濕度80%的空氣446.7t/h冷卻到14.5℃、濕度100%,計算制冷量約5520kW,需要煙氣量40t/h和循環冷卻水1112t/h。冷凍液通常有純水和50%丙二醇溶液二種,南亞國家年均最低氣溫約20℃,無需考慮冷凍液結冰,故冷凍液選用純水,需要冷凍水流量為427t/h。制冷機組冷卻水可采用海水或者海水淡化后的淡水。海水淡化需要采用二級反滲透系統。海水冷卻方案的冷卻塔和循環冷卻水泵、管道及相關附件則需采用耐海水腐蝕材料。設計條件下,燃機壓氣機進口空氣溫度降到14.5℃、濕度100%時,單臺燃機發電功率提高到43.333MW,熱耗率為8552kJ/kWh。
2.2制冷機組輔助系統
在方案準備階段,分別按照進氣冷卻+海水冷卻塔方案(方案一)、進氣冷卻+二級反滲透+淡水冷卻塔方案(方案二)開展了方案配合和報價。方案一報價為712萬元/套×3=2136萬元;方案二報價為690萬元/套×3=2070萬元。本電站為擴建機組,原廠并未預留擴建場地,擬建設場地是原廠廢棄的132kV配電裝置場地,場地面積十分緊張。方案二投資略低,但是占用場地會大于方案一。此外,方案二中滲透膜需要定期更換,且高壓水泵增加了廠用電耗,運行維護費用較高。因此本項目選用了方案一,即進氣冷卻+海水冷卻塔方案。制冷機組需配套進煙和排煙煙道,排煙煙道經引風機接至煙囪,每路煙道上設一只電動隔絕門。單循環機組本身耗水量小,增加制冷機組后,原水取水和預處理系統容量增加約40%,相應管道需增大,并需增加工業水泵至冷卻塔前池、冷卻塔與冷卻水泵之間的供回水管以及各管道上的隔離閥。制冷機組制出的冷凍水送至燃機進氣冷卻器,換熱后回至制冷機組的吸收器,每路管道上設電動隔離閥。
2.3機組性能指標
不設置進氣冷卻系統時,設計條件下單臺燃機功率為40.2MW,熱耗率8933kJ/kWh。3臺燃機總發電功率為120.6MW。設置進氣冷卻系統后,設計條件下單臺燃機發電功率提高到43.333MW,熱耗率為8552kJ/kWh。3臺燃機總發電功率為129.999MW。這二種方案對應的廠用電量區別是進氣冷卻系統(包括冷卻塔和冷卻水泵、引風機)、原水取水和預處理系統,其他電負荷基本相同。廠用電負荷分項統計見表1。不帶進氣冷卻系統的廠用電量是2208kW,廠用電率為1.83%。設置進氣冷卻系統后,廠用電量共計3133kW,廠用電率為2.41%。因為本項目燃機容量小,且是單循環機組,進氣冷卻系統電負荷占總廠用電的28.5%,所以廠用電率反而增加了0.58%。PPA協議規定電站年利用小時數是2000h,初期為燃油運行,一旦液化天然氣氣化站建成,燃機轉為天然氣運行模式。由于天然氣投入時間并不確定,因此方案比較只基于燃油模式進行,這二種方案的機組性能指標見表2。進氣冷卻系統使發電功率增加了7.8%,全廠凈效率提高了1.52%,發電功率提升幅度大于凈效率提升幅度,因此全廠年耗油量呈增加趨勢。
3方案經濟性
3.1投資費用比較
單臺LM6000PC燃氣發電機組,不帶進氣冷卻裝置時價格約16770萬元,帶進氣冷卻裝置后價格約16900萬元。煙氣吸收制冷機組、冷卻塔和水泵組、引風機由制造廠成套提供,單套價格712萬元。制冷機組、冷卻水泵和冷凍水泵組集裝,冷卻塔基礎面標高高于制冷機組基礎面2m,引風機靠近制冷機組。在燃機和進氣制冷機組之間設置進/排煙煙道和隔離門、冷凍水管道和閥門。冷卻塔和冷卻水泵之間設置循環冷卻水供排水管道及閥門。二種方案投資費用明細比較見表3。設置進氣冷卻系統后,全廠總投資費用需增加3207萬元。
3.2年運行費用和收益比較
設置進氣冷卻后,年耗油量將增加,由此可見年燃料費用將增加。當地柴油價格為0.638美元/kg,美元/人民幣匯率按6.5計算時,帶進氣冷卻系統時年燃油費用為21486萬元,不帶進氣冷卻系統時年燃油費用是20821萬元。即設置進氣冷卻系統后,每年將增加燃油費用665萬元。設置進氣冷卻后顯著提升了機組功率,年供電量增加0.169億kWh。根據當地柴油價格計算出燃油成本電價是0.847元/kWh,再考慮折舊、財務費用、凈利潤和稅等,該電站含稅上網電價不應低于1.1元/kWh,每年售電收益可增加1859萬元。扣除年燃油費用增加額后,年售電凈收益增加1194萬元。
3.3結論
單循環燃機排出高溫煙氣的部分熱能被進氣冷卻系統利用,煙氣熱能利用率9%,進氣冷卻系統使發電功率提升了7.8%,全廠凈效率提高了1.52%。進氣冷卻系統使得年售電凈收益增加1194萬元,為此增加的3207萬元投資在第4年初即可收回成本。當含稅電價在1.0元/kWh時,年售電凈收益增加1025萬元,大約在第5年初可收回成本。
4結束語
單循環燃機設置進氣冷卻系統大幅提高了發電功率,但是凈效率提高幅度小。當進氣冷卻系統應用于聯合循環機組時,制冷抽走的熱能使汽輪機組功率減小,發電功率提升幅度遠小于單循環機組。全廠凈效率會下降,氣溫越高,凈效率下降得越多。因此,進氣冷卻系統適合于應用在常年高溫地區的單循環機組。對于聯合循環機組,若電網允許機組多發電,才可以考慮設置進氣冷卻系統。
作者:汪海玲 周武 葉慧蓉 單位:中國電力建設工程咨詢中南有限公司 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