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企業為了滿足日常的會計核算以及處理其他復雜的會計業務的需求,就會要求員工應具備一定的崗位勝任力。介紹崗位勝任力的含義,分析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促使學校培養出更多具備崗位勝任力的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崗位勝任力;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近些年來,隨著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僅有所增加,而且對于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是因為會計人員知識與能力的完美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完善日常的會計核算。會計作為一門在日常工作中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會計專業學生除了要掌握會計相關理論知識,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的靈活應用能力更為重要。因此,學校應重視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的培養。
一、崗位勝任力的含義
“勝任力”一詞是由國際上公認的創始人,即美國哈佛大學的DavidMcclelland博士于1973年所提出來的。麥克里蘭博士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出了“勝任力”一詞,闡述了會直接影響工作業績的個人條件以及行為特征稱為勝任力,而勝任力的相關特征可以將處于某一工作中的表現優異者以及普通者區分開來[1]。謝平華(2018)闡述了會計崗位勝任力模型中包括通用能力、崗位特需能力以及會計職業素養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會計崗位勝任力中發揮著其各自的作用[2]。
二、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面臨的問題
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崗位勝任力,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更需要在實際的會計工作環境中具備勝任力。但是,在培養的過程中正面臨以下問題。
(一)學校會計課程設置不合理1.會計專業理論課課時安排遠多于實訓課課時。會計專業學生一般于第二年開始著重學習專業課,有些學校在整個學期都安排了理論課,而對于實訓課的課時卻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大三與大四的理論課課時有所減少,但是實訓課課時也并未大幅增加。對于會計專業,再多的理論學習仍需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而學校安排較少的實訓課課時并不利于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的培養。2.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內容較為單調。目前大學所設置的會計實訓課程包括手工做賬,這是最為基礎的實訓方式之一,主要是根據每一筆經濟業務編制會計憑證,記錄會計賬簿,最后編制財務報表,這是作為一個會計人員需掌握的基本會計流程。隨著近年來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的出現增加了會計電算化的實訓內容,財務軟件的操作使用也是實訓的內容之一??傮w來說,目前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內容較為單調,主要以校內實踐為主。
(二)理論課教學方式不夠完善1.理論課教學方式單一。目前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一般是以老師為主,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授課,“一言堂”的課堂現象比較常見,而且理論課較少會有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比如提問環節,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和乏味。還有一種教學方式是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但是多媒體所展示的內容無異于教材,因此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仍然很單一。2.理論課教學方式與會計實踐操作有待結合。理論課教學一般只以教材上的內容為主,較少列舉實際會計工作中的例子,這就要求教師在會計實踐方面有一定的經驗,而缺乏經驗的教師則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理論課即使借助多媒體的幫助,也較少通過視頻等方式來展示實際的會計崗位工作流程,使學生無法更直觀地了解相關內容。
(三)學生對會計崗位及勝任力的認識不足1.學生對會計崗位的認識較為淺薄。學生對會計崗位的認識不足主要體現在:會計崗位與出納崗位的區別與聯系未能了解,各自崗位所負責的工作領域并不能完全掌握;會計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尤其是對企業中會計人員所負責的日常事務與流程等方面并未十分了解;會計人員在企業、銀行以及稅務等方面的業務處理也不是很熟悉。2.學生對于會計崗位勝任力的重視程度低于考取會計證書。目前,會計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更重視考各種會計證書,比如初級、中級、高級會計職稱,以及注冊會計師證、注冊稅務師證等各種證書,因為這些證書與會計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是緊密相關的,有助于找到好的工作[3]。因此,學生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證方面,從而忽視了會計崗位勝任力所要求的綜合能力。
三、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應采用的對策
在認識到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所面臨的問題以后,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具備會計崗位勝任力的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對策:
(一)合理安排會計理論與實訓課程1.適當增加會計實訓課程的課時。學校以及教師應關注并重視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會計實訓課程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學校在設置會計課程時應適當增加會計實訓課程的課時。會計工作流程是漫長且較為復雜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鍛煉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校內的會計實訓能夠在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供對應的會計實踐,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因此,應盡量滿足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的會計實訓課程的課時要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2.豐富會計實訓課程的內容。在豐富會計實訓課程的內容方面,除了內容要與理論課相呼應,同時為了使學生體驗完整的會計工作流程,學??梢耘c一些合作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在學生需要企業實習時可以深入到這些企業進行會計實踐。同時,可以與事業單位合作,安排學生實習事業會計的相關內容;資金充足的話,還可以與國外的學校交流安排學生出國學習,將實訓課程國際化。總之,會計實訓要盡量與社會上真正的會計工作崗位接觸與交流。
(二)完善理論課教學方式1.使理論課教學方式多樣化。理論課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帶動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多樣化的理論課教學方式主要包括:趣味教學方式,主要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播放自己所制作的有趣的教學課件或者視頻,較為直觀地了解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動提問環節,可以提供加分等鼓勵方式讓學生盡量都積極地參與進來;經常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小組會計知識競賽或者小組演講等各種需要師生共同合作的活動,使理論課課堂盡量地活躍起來。2.增強理論課的實踐性。增加理論課的實踐性其實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理論課內容與實踐例子相結合,舉例可以加深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認識與記憶,比如講財務報表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巨潮資訊網查找某一上市公司出具的財務報表進行詳細說明;沙盤模擬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活動,教師可以安排類似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可以講述自己曾在會計工作中所經歷的故事或者是審計中所印象深刻的案例等方式來增加理論課的實踐性。
(三)學生應加強對于會計崗位及勝任力的認識1.了解會計崗位的具體內容。只有了解自己的專業、了解崗位內容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例如會計與出納崗位的范圍是不同的,會計崗位包括總會計師崗位、會計主管人員崗位、出納崗位等多個崗位,它的概念范圍更大;而在職責方面,出納崗位職責包括審查原始憑證、登記日記賬等方面的業務,而會計崗位職責是登記會計賬簿、進行納稅申報以及保管會計檔案等方面的內容;對于會計崗位的認識,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從網絡、圖書、實踐考察等多個途徑加以了解。2.了解并重視崗位勝任力。崗位勝任力要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其他應具備的能力。以出納崗位為例,出納崗位勝任力主要包括通用能力、崗位特需能力以及會計職業素養這幾個方面,其中通用能力與會計確認、計量以及報告的基本會計業務相關,崗位特需能力主要是指需要與銀行打交道的相關業務處理,而會計職業素養主要是會計職業道德、素養觀念等方面的內容。為今后順利地進行出納崗位就業,學生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崗位勝任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崗位勝任力的培養,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夠順利完成。這種能力的培養不僅為會計專業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同時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秀的具備崗位勝任力的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以盡量滿足我國會計崗位對優秀的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焦小英.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應用型市場營銷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30-31.
[2]謝平華.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8,(1):221-231.
[3]王曉亮,史江波,楊瑞平,吳秋生.通識教育視域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財會通訊,2019,(16):1-5.
作者:王玉翠 高蕊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