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探討(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意義、途徑和方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設置循序漸進的對比實驗能力培養目標。同時,結合不同化學實驗教學環節的功能特點,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實現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各種目標。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對比實驗能力
1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意義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載體。化學實驗,尤其是對比實驗,不但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是實現學生三維發展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2初中化學對比實驗的定義和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含義
初中化學對比實驗是指單一變量的、其它條件相同的一組或多組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比較分析,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發生的變化的關系,從而揭示物質的變化規律。對比實驗比其他實驗的可信度更高,說服力更強。學生對比實驗能力指學生依據對比實驗研究課題,提出問題,猜想影響實驗結果的各種因素,然后根據對比實驗的原則、要求和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對比實驗,并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的能力。對比實驗探究集中體現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探索、形成結論的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對比實驗探究中親身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同時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不少對比實驗,但照本宣科并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的能力,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設置循序漸進的對比實驗能力的培養目標,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深加工,結合不同化學實驗教學環節的教學功能特點,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實現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各種目標。
3.1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意識
在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培養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利用問題情景滲透對比實驗思想,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意識。例如在學習課題2氧氣實驗2-3[1]硫在氧氣中燃燒時,可設計這樣的實驗教學問題情景:探究一,將硫放在空氣中,觀察現象。探究二,將硫放入裝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探究三,將硫在酒精燈上點燃,離開酒精燈,觀察現象。探究四,將點燃的硫放入裝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同時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以上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說明了什么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意識。
3.2通過猜想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對比實驗分析能力
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對比實驗意識后,可通過猜想和討論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對比實驗分析能力。例如,學氧化碳的性質———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時,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時,受知識階段性的限制,學生不容易理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為此,將探究學習過程進行改進,增加猜想和討論環節。探究學習過程為:環節一,用試管取適量實驗6-4[2]探究二氧化碳水溶性時制得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象。環節二,讓學生猜想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的可能的原因,據此嘗試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環節三,將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與教材實驗6-5[3]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紙花進行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取長補短。環節四,按教材6-5的實驗方案進行對比實驗。環節五,實驗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起什么作用,使紙花變色的物質可能是什么?第二朵紙花噴上水,起什么作用,第一、第二朵紙花的實驗說明什么問題?第二、三、四朵紙花的實驗分別得出什么結論,合在一起又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對比實驗中各組實驗所起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對比實驗分析能力。
3.3通過較為典型、規范的對比實驗,讓學生掌握對比實驗設計思想
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對比實驗分析能力后,可通過較為典型、規范的對比實驗,讓學生掌握對比實驗設計思想。例如學習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4]。教材的實驗體現了對比實驗的設計思想,但還不夠規范。為了讓學生掌握對比實驗設計思想的精髓,可對實驗探究過程進行改進。改進后的實驗探究過程如下:探究一,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和產物。在試管中放入一小塊鎂,加入5mL稀鹽酸,再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得出結論。探究二,探究實驗條件對實驗現象的影響。環節一,鐵片和鐵粉分別與5mL20%的鹽酸反應。環節二,鋅片分別與5mL20%的鹽酸、5mL5%的鹽酸反應。環節三,鋅片分別與5mL20%的鹽酸和5mL20%的醋酸反應。探究三,按教科書完成探究實驗。通過補充探究二,讓學生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思想:進行對比實驗時,要注意實驗條件的控制,除單一變量外,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對于本實驗而言,一是金屬的形狀和用量要相同;二是用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同一種酸。學生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思想后,再進行探究三,探究鎂、鋅、鐵、銅的活動性順序,得出的結論將更為科學可靠。
3.4在對比實驗活動中提高學生對比實驗的設計能力
在學生掌握對比實驗設計思想后,讓學生進行對比實驗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比實驗的設計能力。例如,在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按教材實驗10-8[5]進行實驗,學生對指示劑酚酞溶液的作用不是很理解。為此,提出問題:在這個實驗中,酚酞溶液起什么作用,加酚酞溶液和不加酚酞溶液會有什么不同,你能將這個實驗改成對比實驗嗎?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對比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實驗的實驗現象發現,氫氧化鈉稀溶液與稀鹽酸反應并無明顯的實驗現象,在實驗中加入酚酞溶液是為了顯示氫氧化鈉稀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進程。實驗后,提出問題:酚酞溶液的顏色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改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嗎?調換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滴加順序,行不行,哪種滴加順序實驗效果更好?如何控制實驗,使酸堿恰好完全反應?讓學生深入探究,更好地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
3.5通過典型實驗習題,提高學生運用對比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具備一定的對比實驗能力后,在期末復習中可利用典型的實驗習題,提高學生運用對比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讓學生探究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時間的氫氧化鈉的成分。學生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猜想這瓶藥品的成分,并設計對比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得出結論。學生在運用對比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強烈的探究欲望,加深對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實現了有效復習。實踐證明,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能力,有助于學生透過實驗現象理解物質變化的規律,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探究水平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結合學習內容,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對比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晶,鄭長龍.化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3.
[2]王晶,鄭長龍.化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17.
[3]王晶,鄭長龍.化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18.
[4]王晶,鄭長龍.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11.
[5]王晶,鄭長龍.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0.42科教論壇科技風2018年4月
作者:張衛東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中學
第二篇: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改革
摘要:初中化學課程的課標要求是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原理,同時要具有對化學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課標更是要求初中化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軟實力,如化學創新精神以及探究性學習能力等等,化學實驗教學既能夠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是培養學生化學意識以及化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教學方法,但是目前初中化學實驗課程存在著客觀以及主觀上的諸多問題,需要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的藩籬,積極探尋課堂創新策略。本文主要通過對化學實驗的分析,探究初中化學實驗課堂創新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創新改革措施
初中化學課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基礎理論教學,二是實驗操作教學。從兩者的關系來看,理論教學是實驗教學的基礎,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層次升華,二者都是初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中實驗操作教學對于初接觸化學科目對其充滿好奇心的初中生來說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目前卻漸漸陷入固守成規的泥潭,部分教師只顧依照教材中的實驗安排教學,甚至將實驗操作課當作是一種形式化的課程來進行教學,并沒有深層次的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因此,當前的化學實驗課程需要進行創新改革。
一、轉變實驗教學過于謹慎的風格,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目前,由于化學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比較多,教師在進行實驗課堂教學時往往會表現的過于謹慎,生怕學生因為操作不當而損壞實驗設備或者是出現危險狀況,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并容易先入為主讓學生認為化學實驗必須嚴格按照教科書上的實驗步驟來完成,完全不能進行創新研究,如此一來化學實驗課堂的氛圍容易變得死氣沉沉,學生也不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來完成試驗創新探究。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盡量為學生創造自由平等的交流探討環境,給學生創新研究的空間,鼓勵學生有新的好的想法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獲得許可后便可以進行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如教師在教學“溶液酸堿性的檢驗”這一實驗操作課程時,教師完全可以打破僅利用酸堿溶液來進行實驗操作的做法,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示蘋果的汁液是什么味道的,是屬于酸性溶液,還是堿性溶液,學生的回答是不肯定的,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檢測蘋果的汁液是什么溶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完全依照教材來進行教學,但是卻在完成課堂任務的基礎上引入了實際生活的部分,打破學生接觸化學實驗的恐懼感與陌生感,從而為學生以后進行深層次的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二、實驗目標要明確,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化學課程,因此對化學設計實驗的相關步驟還未做到完全的熟悉,如果教師希望讓學生以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參與實驗課堂的話,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細致且耐心的引導,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課題供學生去研究并設計實驗方案,給予學生以初步的提示和引導,讓學生能夠明確實驗目的,這樣的做法可以給學生一個簡潔明確的開頭,避免學生在實驗設計一開始就遇到難題從而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進行實驗探究的平臺,當然,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觀察,最好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實驗操作上的失誤,從而避免學生因為操作失誤而出現安全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這一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實驗室中對二氧化碳進行化學制作與提取,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新實驗方法,讓學生可以對實驗的操作步驟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并借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1]。
三、把握課堂的重心,注重對學生的操作訓練
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核心是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同時在學生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但是有的化學課堂的重心發生了偏移,就是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出意外,對理論基礎知識的講解比較重視,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部分教師由于過于謹慎,導致了實驗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向學生強調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學生僅僅具有小部分的時間來完成實驗操作,最終容易導致學生進行實驗的時間不足,無法完整的完成實驗操作,從而起不到加深學生印象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把握課堂的中心環節,明確實驗環節才是課堂的核心,教師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實驗操作訓練。其次,教師應盡量改變傳統教學中一些過程比較復雜的實驗選擇不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反而是通過觀察教師的操作來學習記憶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課堂,學生不僅很難參與其中,而且容易走神,一旦漏過某些細節就會導致對實驗操作過程的錯誤記憶,因此教師應盡量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實驗操作,讓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從而起到加深學生印象的效果[2]。
四、創新實驗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行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主要需要廣大化學教師的推動,只有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視野的開闊度以及開明度,才能真正讓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付諸行動。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當打破原來的守舊思想,采用充分激發自身主觀能動性的方法來提升課堂質量,通過進行大量的創新實驗研究來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趣味化學實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課題來讓學生自行完成實驗過程的全設計,再通過全班同學的比較和評比以及不適當地方的修正,來充分激發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的熱情,為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作出推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實驗課程的創新教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巨大工程,初中化學教師應當積極承擔起相應的教學創新重擔,為提升初中化學課堂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芳.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28):73.
[2]蘇日娜.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7):112.
作者:劉燕 單位:山東省寧陽第六中學
第三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化學是宏觀世界了解微觀世界的重要窗口,是人類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對于剛開始系統性學習化學的初中生而言,化學既新奇有趣又讓人迷茫.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化學呢?化學實驗是一種使用面廣、接受度高、啟發性強的好方式.它通過展示具體的實驗現象來傳達其中的抽象原理,并能運用在大多數化學課堂中.優質的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下面談談創新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一、創新課本實驗裝置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實驗裝置或實驗器具是不可或缺的.它們是展示實驗現象的重要工具.學生不僅要記憶這些實驗裝置、器具,還要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這不僅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還能為學生今后在生物、醫藥、化工等專業方面的發展奠定基礎.實際上,化學實驗器材能被許多常見的生活用品所代替,如用眼藥水瓶替代膠頭滴管、用吸管替代導管、用筷子替代玻璃棒等.使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能夠拉近學生與化學實驗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并深刻理解化學知識.例如,在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實驗時,課本中關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通過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的反應達到的.首先放置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于錐形瓶中,然后通過長頸漏斗向錐形瓶中注入稀鹽酸,再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特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這套實驗裝置的器具通常是由玻璃制成的,由于玻璃儀器的易碎性,可能在課堂上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課本中的實驗裝置并沒有考慮到反應過程中如何控制反應氣量,反應后藥品如何實現分離.針對上述問題,我嘗試對這套實驗裝置進行一些創新:用礦泉水瓶代替錐形瓶、塑料袋代替集氣瓶,并利用在礦泉水瓶內鋪放少量黃沙的方法降低反應速率,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另外,在礦泉水瓶中設置了液體藥品和固體藥品的分離篩網,能夠減少對藥品的浪費.改進后的實驗裝置,不僅適合于課堂演示,也適合學生在課外動手實驗,優勢十分突出.
二、創新拓展性實驗內容
初中化學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教師要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使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新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求知欲強烈和好奇心旺盛的時期,通過展示新奇的實驗現象,必然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思考實驗原理.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并開展拓展性實驗,能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還要布置課外實驗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領會和理解.例如,在講“走進化學世界”時,我沒有馬上展開課本內容的講解,而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段生動的化學現象視頻,吸引學生對化學學科的注意.然后利用銨鹽溶于水吸熱而導致水凝固結冰的原理,以魔術師的身份向學生表演了一場魔術.這種神秘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在一場熱烈的討論后,引導學生正式開始課堂學習.以這樣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啟初中化學學習的序幕,充分考慮了學生接觸新事物的心理需要,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創新綠色化學實驗
我國正在提倡綠色環保,保護環境是當今主流趨勢.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思想.有些化學實驗雖然設計巧妙而新穎,但是使用的藥品有一定毒性或腐蝕性,操作過程有一定風險,而且可能產生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物質.對于這類實驗,不但要格外注意藥品和實驗器材的保存和使用,防止在實驗過程中對教師、學生和環境產生危害,還要積極創新,降低實驗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危害.對于一些具有危險性和危害性的實驗,教師要從控制藥品劑量、改良實驗步驟、改進實驗器材等方面入手,創新綠色化學實驗,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傳遞給學生.例如,在演示“硫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由于硫與氧氣的燃燒反應會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不僅對人體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還對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教師可以對實驗進行創新:在集滿氧氣的集氣瓶里倒入少量的水和一片新鮮的樹葉,在集氣瓶橡皮塞上開一個小孔并將鋼制燃燒匙的匙柄固定在小孔中,然后在燃燒匙內點燃少量的硫磺并初步觀察火焰的顏色,迅速將其伸入集氣瓶并塞緊橡皮塞,再次觀察火焰的顏色變化.待硫磺燃燒殆盡輕輕搖晃集氣瓶至煙霧基本消散,此時就能看到樹葉明顯發黃.這個創新實驗本身結合了多個實驗,既驗證了氧氣的助燃特性,還暗示了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并啟發了學生可以利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特點消除或減輕實驗中二氧化硫的危害.這樣,將多個化學知識點串聯起來,不僅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還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與見識.
作者:胡花 單位:江蘇鹽城市潘黃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