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作學習下的化學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分工合作學習的概述
1.1定義
所謂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在課堂上的教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分工合作性程序促進學生之間在小組中的共同學習,從而還能利用其合作性的人際交往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的形成。
1.2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本要求
對于新型的合作學習方式下面提出了三個要求:首先,學習主體: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要明確一件事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發揮著引導的作用;在教學上,不應該是教師來決定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量。其次,教學課程:教師在備教案的時候,盡量要做到新穎、深動、有趣,進而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求知欲,以便于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并付諸于行動,學生通過教師的引領也能從教學中領悟出學習的合作精神。第三,共同體:學生在學習期間,要做到積極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要培養出交往的技巧。
1.3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屬于一種創新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還能彌補學生之間的差異與不足,從而真正的實現每位學生的目標。學生的合作學習主要是將溝通、交流技能在學習中融為一體。合作的過程本來就是學習的過程,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與人相處的品質,探究式的合作與對話使學生主體獲得發展,最終促使學生健康、理性的成長。
2培養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2.1教會學生傾聽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部分學生不愿意傾聽教師或者是別人的意見,因此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認真的傾聽的習慣,注意聽別人講述重點,學會收集、思考、分析、綜合、整理信息的要點,進而對其評價,完善自己的思維。
2.2教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將自己所發現的事物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對不同的觀點進行不同的探討,從而發現不同的思路。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應該在不同的程度上鼓勵學生發言,教師還要及時的給予肯定或者是表揚。同時小組中的組長人員要不斷的更換,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進行合作學習,使他們對小組的合作學習充滿信心。
3初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
以往的教學總是流于形式,那么現在的合作學習如何能避免學習流于形式現象的發生呢?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升化學教學的質量呢?下面將以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做為例子進行相關的講解。
3.1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合作學習的創新之處就主要是借鑒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形式的合理核心,并且還賦予了嶄新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最鮮明的特點體現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班級中小組的建立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分成的小組之間水平要相當,小組內的成員各有差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等進行分組,以便與他們之間的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其優勢。堅持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平衡,這樣才能良心競爭。通常每個小組以4~6為宜,組長一名。
3.2教會學生會疑問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通常會先給小組制定學習目標及任務,接著學生會產生相關的疑問。例如,對初中化學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教學。學生對二氧化碳是比較熟悉的,清楚的知道二氧化碳不僅能消滅火種,還能制作成汽水;不僅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在夜晚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而且知道使用石灰水對二氧化碳進行檢驗。此時學生會懊惱:為什么CO2會有這么多的用途?是什么性質決定的呢?待這些懊惱出現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此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氧氣的性質進行回憶,對其物理性質(色、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等)進行小結。然后再將一瓶灌滿了CO2的瓶子取出,讓學生對CO2的其他性質進行猜想并實驗。
3.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進行指導
對CO2性質的確定,可以通過分析、討論、推導、實驗的流程而得出結論。遇見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可以先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進行協商、討論,并查閱課本上的知識找出解決的辦法。若是某些小組不能自行的解決,那么就可以請教老師給予幫助。當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操作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指正。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互助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就應該及時的對小組進行調控。尤其是對于能力較薄弱的小組更加要多點關心,適度的給予一些暗示,幫助該小組更好的進行學習。
3.4注重化學實驗教學
對于初中生來說,剛步入化學教學,面對教課書上實驗過程發生的一系列現象激發了學生了對學習的化學的興趣,當然也勾起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向往,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化學實驗的教學[4]。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設計好教材上的每一個實驗的演示,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增加實驗的內容,盡可能的讓學生在自己動手之前明白其中的實驗方法,最好是能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方案(不能脫離該實驗的本質),并且還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要仔細的觀察與詳細的記錄。但是,因為實驗器材、課堂的時間等的局限性,采用小組合作實驗就是最佳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提升了教學的效率,而且還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的意義。例如:做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有的小組實驗成功,有的小組卻實驗失敗。請問:為什么做同樣的實驗,卻會出現失敗呢?請問這是否與傾倒二氧化碳時瓶口所對的地方有關系?接著分組讓學生操作實驗并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更加清楚的知道:順著火焰上方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倒入燒杯中,這樣的蠟燭是不會熄滅的,沿著燒杯壁緩慢的倒入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就會成功的,接著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首先,各個小組中的學生分工完成二氧化碳的的溶解實驗,并詳細的觀察做好記錄;其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并要觀察其變化;學生通過實驗之后,教師問道:通過你們的操作,請問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哪些用途?對二氧化碳的檢驗有多少種方法?你們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在小組的交流中進行探討、交流。
3.5將課內課外的實驗研究相結合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處理,通常采用課內課外的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既能增加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的開動腦筋勤動手,還能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性的問題的能力。如設置“怎么樣去證明人的呼吸作用確實是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家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并通過小組討論之后設計的方案,將學生帶入實驗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案進行實驗的對比。一般學生設計好的方案有:a、先將空氣用較軟的塑料管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再使用吸管在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氣,最后再對石灰水變渾濁之后的程度進行比較。b、在一個裝有適量的澄清石灰水的氣瓶使用一個上面帶有兩根玻璃管的雙孔膠塞將其塞緊,然后在不同的導管中吹入和吸入氣體,最后對石灰水的渾濁度程度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設計、實驗的探究之后,使他們在探究與對比中學習和了進而化學的學習方法,從而真正的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6小組交流與問題的小結
小組在進行了交流學習之后,各個小組要派一名代表對其本組設計的實驗方案、實驗的現象、CO2的性質進行匯報。報告完畢之后,再閱讀化學教材,將學生探究出的結論與書中的知識進行對比,對CO2的性質進行小結并引導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3.7對實驗效果的合理評價
小組經過合作學習、交流之后,老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相關的問題,再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對本組的實驗進行作答并對該次實驗效果進行復述。同時還要讓各個小組對本組以及其他小組的實驗方案、實驗效果進行評判,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在由化學老師對各個小組的方案,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或者是對表現比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等,教師的評價的同時尤其是注意多褒獎、少貶義;多激勵、少打擊;便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小結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的這一教學模式,既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又是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變革。通過組建取長補短、互幫互補的學習小組,通過學生自己自動手操作獲取化學知識的原理、結論的實驗,既提升學生在學習上、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創新、探究的意識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