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經濟會計體系構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經濟條件下,會計模式過于單一,呈現出線性的發展模式,無法滿足現今社會經濟體系的要求。隨著循環經濟概念的提出,會計模式也進行針對性調整,從原本單一的線性模式變換成為循環模式。文章在闡述循環經濟會計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意義的基礎上,對循環經濟會計建立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循環經濟發展中現行會計模式局限性的探討,進而提出循環經濟會計模式構建的路徑,希望可以為我國循環經濟會計體系構建奠定基礎條件。
【關鍵詞】會計模式;會計體系;循環經濟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循環經濟理論,其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從2003年開始。在2013年,隨著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之后,值得中國更加堅定地走上了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這為今后的循環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循環經濟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保障。
一、循環經濟會計的產生及重要意義
(一)循環經濟會計的產生
目前,全球范圍內環境問題不斷發展,使得人們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并且也開始進行自我反思,重新思考自己對于環境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并且人們也逐漸開始認識到自然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態環境本身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過分的攝取,必定會受到環境的報復。另外,人們也開始認識到,傳統的粗放經濟模式之中的大量廢棄物的出現、大量的耗費,都會加劇環境惡化,造成資源的枯竭。所以,只有不斷地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才可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循環經濟模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并且循環經濟之中的減量、利用和循環等原理對于資源利用率提升也有所幫助,可以避免環境被破壞,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這也是當前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
(二)循環經濟會計的重要意義
第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經歷了重大變革。因為傳統經濟的影響,現有的GDP不會涉及到自然資源使用的費用消耗和生態環境退化導致的損失;當環境遭受破壞,就會導致洪水災害等問題出現,但是堤壩的修建又會提高GDP。所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同循環經濟之間存在相互違背的要求,需要通過變革來實現其改變。第二,企業核算內容面臨重大調整。傳統經濟下,效率是唯一的追求,縮小到企業層面,就是直接的經濟效益追求。企業一直都在逃避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就是因為生態環境保護同經濟效益之間存在相互的抵觸。但是現階段的循環經濟要求,迫使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只有在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自然資源效益大統一的基礎下,企業才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階段的一個真實現象。就美國、日本等國家最近幾年對于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就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觀念之后的變革[2]。
二、循環經濟會計建立的理論依據
從受托責任理論發展來看,雖然對于受托人責任履行,對于反映質量要求是恒定不變的,但是可以根據客觀的現實要求來調整其范圍。在循環經濟下,受托責任因為客觀環境的改變就會引入更多新的拓展,這樣就為循環經濟會計的出現奠定了客觀的基礎條件,而這一條件又因為受托責任而變得豐富,其主要表現在反映會計要求的范圍上更加的全面。那么,企業循環經濟的受托責任主要包含的內容:第一,自然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環;第二,企業的清潔生產和精細化生產;第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進一步的污染控制;第四,對于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法律法規的具體執行;第五,在循環經濟環境大背景下企業的信息報告與責任。所以,隨著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受托責任已經從原本的環境領域和經濟領域進一步發展到消費領域、自然資源領域和產業領域。當前的循環經濟會計是傳統模式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經濟制度體系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統,是在循環經濟理論下的,將生態環境效率、經濟效率和自然資源效率作為目標,企業活動的主要對象是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樣就可以對會計學原理和具體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這樣也可以進行相對應的確認、反映和實際的管理。但是需要考慮到,循環經濟能夠成為分支,不僅僅是因為對傳統會計原理與方法的繼承,更重要的是在概念和框架方面有很多的創新。循環經濟會計屬于一個子系統,就決定了在指導思想與理念方面都與循環經濟保持相對的聯系,自然而然就可以體現出循環經濟的特點[3]。
三、循環經濟發展中現行會計模式的局限性
(一)會計核算內容的局限性
目前,會計核算內容還有所欠缺,在必要的會計事項之中還缺少自然資源和環境資產等相關的經濟業務,并且也沒有發展在相關聯的支出和收益核算體系之中。從實踐方面來看,企業僅僅增加了綠化費和排污費,在繳納稅金之中,也只添加了城市維護建設稅,這些都表明現階段的會計模式同環境廢棄物以及生態環境等監督和核算都無法滿足實際提出的要求。在循環經濟模式之下,企業會計是具體經濟業務的反映,同時也是造成環境影響各種實際因素的反映,對于環境保護所引發的會計事項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核算,同時,還可以考慮到循環經濟會計的實際要求,進而將環境保護經濟效果、環境活動的實際情況以及資金運動等都可以反應其實際結果。
(二)會計計量的局限性
目前,貨幣計量是企業選擇最多的計量方式之一。當循環經濟出現之后,企業逐漸提高對環境質量的認識,但是考慮到不同的影響因素,其計量的標準也會有所差異,如排放量、污染面積、單位濃度等,如果只采用貨幣計量,就無法將會計主體環境的實際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循環經濟會計雖然依舊需要將貨幣計量作為其主體,但是需要配合上非貨幣計量階段環境的狀態信息,就可以讓人們輕松地理解信息,直觀地了解信息,幫助理解貨幣的具體指標。
(三)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現有的會計信息披露都是以財務報表為主,以文字的說明以及后續的附注作為輔助條件,在循環經濟會計中,非量化的信息和實物方面的信息相對偏多。因此,無論是格式,還是內容都應該針對性地調整和改革。基于當前的循環經濟背景,企業經營活動所面臨的環境會對企業的運營安全、財務成果以及風險等因素產生影響,同時也是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組成核心,直接關系到未來發展趨勢和投資安全。所以,企業需要在財務報告之中納入環境信息,這樣才有利于投資者對企業實際身處的環境加以了解,確保投資決策能夠滿足科學化和合理化要求。
四、循環經濟會計模式的構建思路
(一)選擇會計核算體系
在學術界,針對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的選擇有兩種思路:第一,在現有的財務會計體系之中納入循環經濟會計,并且同財務會計之間能夠相互融合。第二,建立循環經濟會計體系,確保其單一性。考慮到兩種模式在具體的操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首先要選擇一種合理易行的方式來體現會計實務。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企業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之中納入循環經濟會計事項這一種方法,并且進行了綜合型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這樣的融合方式,一般需要開設環境核算的明細賬戶,并且能夠嚴格地按照現有的制度與準則,歸納環境會計要素,做好具體的分類核算,并且在財務報告的編制之中,可以順利生成環境財務信息,這樣才有利于后續決策的制定。循環經濟會計核算體系的獨立性研究,是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值得探討的環節之一。但是就整體情況來看,這一種設想研究更偏向于理論,在實際操作上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需要從會計實踐的現實情況進行考慮[4]。
(二)確認循環資源會計
循環經濟對企業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著重的強調,所以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會涉及到確認自然資源會計和生態環境資源。考慮到這一方面,國內外在觀點確定上還存在明顯的差異,大到生態環境,小到企業環保方面費用資本化,甚至還有部分包含了環保資產的流動性。但是環境資產不能被企業所局限于計量以及認可的資產上。基于循環經濟角度,就可以獲取更多的資源渠道,如自然生態環境、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等,但是企業在沒有通過法律程序或者是購買程序獲取使用權和控制權之前,只能夠將其看成為可以選擇的經濟資源,不能成為企業資產。在會計實務處理之中,可以針對現有的會計賬戶體系,就需要對環境會計同企業現階段的會計要素進行相互的匹配,同時具體地核算二級明細賬戶。利用這樣的授權方式或者是交易,就可以讓獲取的循環資源計算其存在的資源,并不需要通過授權或者是交易來自我積累,形成相對應的生態環境資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類資源如何想要成為企業賬面資產反映的實際成果,就需要考慮到維護所消耗的成本。因此,在某一特定時間段之內,就需要逐漸積累相關的成本,使得其資本化,最終滿足資產價值的要求。
(三)構建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現有會計體系之下的財務報表是無法將循環經濟會計要素信息完全反應出來的,環境信息披露也注重治理環境,沒有考慮到循環經濟帶來的生態效益以及企業資源利用情況的真實反應。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循環經濟會計是一個分支,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討的在環境信息披露模式和財務信息披露模式基礎上的循環經濟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構建。傳統會計并未反映循環資源活動,財務報表也沒有列入循環經濟會計要素之中,所以需要將循環經濟會計要素相關的信息補充進財務報表,同時針對循環經濟會計相關的信息報告書,環境治理以及企業資源利用等情況,都應該進行單獨披露。在企業會計準則之中,企業的循環經濟資產以及循環經濟負債都符合具體的定義要求。因此,也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中將其明示。在企業的利潤表當中,還需要將循環經濟收益、循環經濟成本以及循環經濟收入等方面的內容都逐一地明示。在附注之中企業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披露是重點考慮的內容,并且還需要將企業資源實際的利用情況反映出來,進而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保障。基于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資本屬于稀缺性的一種,而循環資源所擁有的價值是不可能通過貨幣來進行衡量的。所以,在報表之中呈現出來的數據是無法將企業的價值真正反映出來的。所以,本文主要是借鑒了相關的信息披露內容以及環境報告書當中的一部分內容,從而將具體的活動內容表示出來。循環資源本身擁有再循環和再利用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實施循環經濟,會有生態效益伴隨。目前,在計量貨幣存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為了滿足企業可持續的發展要求,就需要將企業的循環資源活動在循環資源報告書之中完整地披露出來。另外,還需要將處理循環資源和廢棄物的相關項目研發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5]。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企業會計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做不到與時俱進。在這一大背景下,循環經濟會計出現在世人面前。本文通過對我國循環經濟會計體系構建的分析,希望通過這樣的闡述,可以對未來循環經濟會計體系的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能夠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宋志遠,李維剛,2015循環經濟會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8):215-216.
[2]李曉宇,2016.低碳經濟下我國會計體系的構建探究[J].中國市場(34):237,246.
[3]張娜依,2015.循環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的構建[J].當代經濟(28):134-136.
[4]孫雨婷,宋英慧,2014.循環經濟會計基本理論構建[J].經濟視角(上旬刊)(6):47-48.
[5]賴坤宇,劉磊,王秋潤,等,2016.關于傳統會計與循環經濟會計的比較分析[J].時代金融(9):179,186.
[6]孫志巾,2014.基于PDCA循環的管理會計體系構建與實踐———以電信公司為例[J].西部財會(5):30-32.
作者:朱麗紅 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