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后期調色在電影中應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各行各業創造了無限的可能,也滿足了多元的需求。其中后期調色更是因為工具的進步,從原本的“隱形產業”轉變為如今扮演尤為重要的角色。在電影制作中,后期調色的應用不僅能還原現實中的色彩,還會為電影賦予一定的視覺風格,對劇情的轉折、人物的表達、時空變化的劃分等方面,后期調色都是有力的保障。因此,電影后期制作人員要有熟練的調色技巧,同時還需具備藝術創造能力。
關鍵詞:后期調色;電影;應用
后期調色是轉變特定的色調,形成另一種有不同感覺的色調。從特征來看,它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過程。隨著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大眾審美追求的多元化,后期調色有了極為重要的應用意義。在數字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下,調色軟件層出不窮,滿足了電影制作中更高層次的要求。但后期調色不管是應用何種調色軟件,都需要為整個電影服務,在遵循一定調色原則的基礎上,還要實現藝術效果,從而提高電影整體的視覺吸引力。
一、后期調色在電影中的應用意義
(一)賦予電影獨特的視覺風格
完美的電影制作有復雜的制作流程,除了劇本的創作、畫面的拍攝,還需要后期進行音效和特效等方面的制作。通常影片都需要表達一定的主題和立意,而后期調色則可以在形式上進行巧妙的配合,在呈現好的視覺效果的同時,能夠更深刻地傳遞主題思想,并營造氛圍和渲染情感。[1]另外,對電影前期拍攝中燈光、色彩等各環節存在的問題,通過后期調色可以進行相應的修復,使場景得到平衡。比如針對電影拍攝中畫面過于蒼白、實體拍攝難以拍到特定的色調等情況,后期調色師就可以在后期借助相應的數字調色工具進行修正和補充,從而優化電影作品的視覺風格,使其能夠在色調、內容、畫面以及情感上達到和諧一致的效果。
(二)還原現實中的色彩
后期調色在電影中的應用就是將原本拍攝的圖像色彩調整為理想狀態中的色彩。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觀眾對畫面的感覺很少會有對調色的覺察,即認為現實的畫面是五彩斑斕的效果。但這基本需要由調色師“化妝”,經過一定的調色為觀眾呈現藝術上的真實感。[2]以導演安東尼奧的《紅色沙漠》為例,其在電影史上被公認為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電影中出現的絢爛的紅色,會使觀眾心神不安,但這種調色并不是對地理存在物進行簡單的描述,而是對處于工業文明中人的迷失的寓意,這種色彩既是一種寫實,同時又是一種心理寫照。受顯示器、拍攝環境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電影中所構造的畫面使得現實中存在的色彩失真,例如電影前期拍攝中,演員的皮膚沒有較好的呈現、鏡頭曝光不佳等現象經常發生,因此調整拍攝畫面的缺陷、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復成為了電影后期調色的初步任務,這能夠使電影畫面色彩分明,具備獨特的風格。
(三)進一步深化電影主題
色彩是一種視覺元素,在電影后期制作過程進行相應的調色是制作者必要的選擇,調色應用恰當能夠豐富視頻畫面,提升電影作品的藝術價值。通常來說,電影作品中的后期調色有明顯的主觀色彩,不僅能夠營造各種各樣的氛圍,同時也可以對色彩進行夸張地表現,這種調整除了能夠為觀眾呈現顏色本質上具有的魅力,也可以間接展現電影的思想,深化主題,在情感與觀眾產生較好的共鳴。以電影《情書》為例,其以白色為主色調,其中涉及的白色有風吹起的窗簾、山間、羊腸小道、漫天飛舞的白雪等,相互之間銜接,使電影整體呈現出純白的畫面。白色象征著愛情的純潔,這種色彩為電影營造了優美的情緒意境,并進一步暗示了影片的主題。后期調色促進了電影女主角在夢想和現實間的平行發展。
二、后期調色在電影中的應用策略
(一)遵循基礎的調色步驟
隨著數字技術的全面發展,后期調色軟件種類增多,但在電影應用過程中基本需要實現兩個步驟。首先是一級調色,這需要整體把握一部電影作品,借助調色軟件中的色輪來對畫面的白平衡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存在曝光不足、畫面色彩不和諧等問題,需要調節畫面的亮度、飽和度以及對比度等參數。其次則要進行二級調色,即對電影畫面的風格進行調整,使局部色彩達到和諧狀態。[3]比如對選取的局部畫面做降噪處理,同時也可以對某一畫面的視覺風格進行針對特定需求的調整。但具體調色需要與電影劇情相適應,以《潘神的迷宮》為例,其中色彩直接關系到劇情的轉折和高潮,因此影片中以特定的色彩來區分。一開始女主角不知自己的身世,生活壓抑,電影色彩偏暗,呈現出冷色調;而當她成為奇幻王國的公主時,電影的調色相應進行了轉換,變成了紅色、金色等一系列暖色。
(二)根據電影主題和畫面明暗進行調色
將后期調色應用在電影中,首先不能脫離主題,而關于主題色的調整,AE軟件則有較多的調色工具,沒有局限于單一地使用其中一個特效,按照實際的需求可以組合應用。而細節上的偏色,不管是綠、是藍還是其他色調,依舊需要通過片頭主題的具體內容來明確。以藍色調為例,在相同的場景中,膠片的感光色彩中都有一種微妙的平衡關系,因此這種色調應用較為廣泛。但是要人為地提升電影片段素材的色彩純度,其他關聯的中間色彩無法達到匹配,呈現的畫面難以和諧,這時候為使主題色彩突出,則可以將所有中間色調調整傾向于一種色調,往往調整的基礎色彩以主題色的補色為關鍵。觀眾有一定的色彩敏銳度,因此后期調色需要注重彼此間的搭配。如果整個畫面傾向于藍色調,其中出現的黃色就會相應偏綠,在調色工具中選擇綠,使其可以在色輪中轉化為黃。最終所呈現的畫面是藍色基調上融合有鮮明的黃色,一方面亮部結構飽和,另一方面暗部結構色彩濃厚,整個畫面會有強烈的細膩感。除此之外,還需要按照電影拍攝中的畫面進行后期調色。一些畫面缺乏飽和度,過亮且灰,其中黑色部分會有突出的問題,比如人物的眼睛或者頭發不夠黑,使得畫面缺乏生動性,那么就可以使用AE中的curves進行適當的調整,這實際上是圖像曝光的伽馬曲線。電影膠片的伽馬曲線以“S”形出現,因此具有非常生動的灰度感。在后期調色中,需要在調色軟件中細心地圈出微小的色彩差別,并且逐次分開所要調整的色系,進而進行統一的處理。
(三)后期調色在電影其他方面的應用
影視后期制作人在當前數字影視制作技術的幫助下有了更豐富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為了打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在影片調色中開始超越傳統調色中還原現實世界色彩這一基礎步驟,向其他方面突破。在實際的應用中,后期調色可以從整體或者局部出發,如為了呈現夢幻的效果,后期可以進行單色或者去色處理;為了表達某種情緒,可以對不同的影調畫面進行整體的調色。[4]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調色應用在電影中,需要對主題色和補色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處理,一些視頻中無法體現所需要的色調,在制作中需要人為來傾向這種主題色,消除不和諧的色系,使畫面干凈清晰。
三、結語
在現代電影制作過程中,后期調色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渲染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和擴大電影作品本身的表現能力和空間,使其呈現良好的視覺效果,情感和主題得到升華。在應用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影片色調的整體和諧,首先是初步的校色處理,使畫面的飽和度和對比度達到真實統一的效果,進而再實現藝術化的調色處理。在一部電影作品中,雖然后期調色是尤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但要達到美學藝術效果,藝術調色并不是必須實踐的內容,需要多個要素共同協作來完成。
參考文獻:
[1]韓菁.調色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J].影視制作,2019,25(1):90-93.
[2]祝嘉禧.4K制作背景下電視劇后期調色探究[J].科技傳播,2019,11(21):75-76.
[3]謝沛君.試論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數字調色技術[J].才智,2018(3):212.
[4]孫恒一,孫磊.色彩的詩歌——談數字調色在影視色彩表現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中),2017(12):123-124.
作者:尹翔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