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節目后期剪輯與包裝技巧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電視節目作為社會大眾文化生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中,不斷涌現大量精品電視節目,也讓受眾有了更多選擇。無論何種類型的電視節目或是媒介傳播渠道如何變化,對節目的后期剪輯與包裝工作必不可少,同時也是保證電視節目精彩程度與收視率高低的關鍵工作。所以,一檔電視節目要想獲得成功,必定要提高后期剪輯水平與包裝設計,確保節目能夠脫穎而出,表現出足夠的競爭力。
一、電視節目的后期剪輯技巧
1.把控節目內容結構
現階段的電視節目經過長期發展與新媒體制作理念的影響,其形式出現了多樣化發展態勢,不過整體上的架構經過市場驗證還可行,所以基本得以保留,也就是“總體布局,結合段落”的構造形式。所以,在后期剪輯過程中,首先要全面統一節目的整體架構,不得輕易破壞節目已有的架構形式,同時也不能太局限于框架,在細節方面要多做創新。其次,對節目內容的情節及段落要良好把控,比如首尾呼應、過渡自然、邏輯清晰明了。所以,后期剪輯中需要將各個鏡頭場景內容予以梳理,對其中涉及的人物、環境、情節發展把握清楚,然后結合事件發展鏡頭剪輯。
2.確定畫面剪輯點
電視節目的后期剪輯工作中,關鍵要素在于各個剪輯點,通俗來講便是各個片段之間的銜接鏡頭一定要確保銜接順暢。因此,在電視節目后期剪輯過程中,要先對節目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各片段剪輯點位置,合理確定而不得過于機械化操作。現階段,絕大部分電視節目在后期剪輯中會將音樂作為剪接點,用畫面去契合音樂的節奏。找準剪輯點,能最大限度確保節目流暢度。
3.鏡頭組剪輯保證邏輯清晰
在電視節目后期剪輯工作中,首先必須要有大局意識,對節目整體素材做出大致了解,形成初步思路,梳理出節目框架。其次,調用素材剪輯,通過鏡頭的取舍及排列組合,在符合觀察規律和思維邏輯的基本要求下,整合出節目剪輯邏輯思路。剪輯鏡頭時全、遠、中、近、特各景別搭配使用,遇到多個鏡頭同時對某一樣事物進行拍攝的情況,在后期剪輯中需要確保多鏡頭剪輯的同步進行,保證剪輯銜接順暢、合理。
4.把握適當的剪輯節奏
這一步就是在初步剪輯完成以后,對鏡頭節奏的準確掌控,所謂節奏就是對電視節目架構與鏡頭時長的調整。目前,電視節目中的節奏感體現基本上由人和物的運動、鏡頭運動及景別的正確組合所決定。不同電視節目,需要有不同的剪輯節奏,需要控制好畫面感、節目音樂、節目節奏,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電視節目的節奏張弛有度,在凸顯節目主題的同時也能達到提高收視率的效果。
二、電視節目的包裝技巧
1.節目包裝需注重統一性
在對電視節目進行包裝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包裝的統一性。從電視節目采編到后期包裝制作,一定要保證整體效果的統一,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則要在包裝制作中進行統一化的策劃及實施。一檔電視節目的包裝涵蓋片頭、片尾、標志、角標、字幕、轉場等各個方面,在設計這部分包裝內容時必定保證風格統一。
2.合理配置節目包裝設計元素
在對電視節目進行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畫面、音效、片頭、片尾以及字幕等元素進行合理配置。
2.1片頭與片尾
電視節目包裝設計中要格外注重片頭與片尾的包裝,能夠確保電視節目質量與效果的提升,畫面設計要提高視覺沖擊力,也要讓受眾快速了解欄目的核心內容。而片頭與片尾的包裝中,要重視音樂、字幕、特效等元素的融合,凸顯出電視節目的特色與風格,為觀眾帶來良好感受。
2.2音效
對音效的處理同樣是電視節目包裝中的重要環節,音效作為烘托節目氣氛以及彰顯節目空間感的重要元素,能對觀眾起到極大吸引力。包裝過程中,對音效的選用需要結合電視節目的風格及主旨,優選合適的音效。比如,在紀錄片的包裝設計中,需要選擇更多氣勢磅礴的音樂;在故事類電視節目中,則可選擇極具情感且舒緩的音效,能引導觀眾逐步走進節目人物的內心。此外,電視節目的配樂還要處理好音樂風格與節目風格的搭配問題,也要保證音樂與畫面的契合度,強化電視節目的觀感。
2.3對LOGO、角標、轉場及字幕重點包裝設計
LOGO、角標、轉場及字幕在電視節目制作包裝中不可或缺,這幾個要素的設計體現了欄目的整體包裝風格,在提升節目觀感及效果表現方面作用重大。現階段,它們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不僅范圍極廣,同時也表現出了眾多類型。比如,在綜藝電視節目當中,這類包裝會出現多種表現形式,與欄目畫面搭配,能夠起到強化節目效果的作用。如今可使用多種強大的包裝軟件進行制作設計,包裝制作水平均有全方位提升,大大提高了電視節目的后期包裝制作水準。綜上所述,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后期剪輯與包裝是提升節目質量的關鍵,所以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工作中積極探索這方面的技巧,通過提高自己的藝術、技術水平,以及對各種相關軟件的深入學習,以提高后期剪輯、包裝水平;合理配置節目包裝設計元素,創新節目包裝形式,實現電視節目觀感的全面提升,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收視率。
作者:吳曉峰 單位:山西廣播電視臺影視節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