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性腸胃炎優質護理臨床價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優質護理服務在急性腸胃炎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高唐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急性腸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服務,比較護理服務前、后的焦慮程度及抑郁程度,觀察護理干預服務依從合計率。結果護理服務后,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優于護理服務前;且觀察組焦慮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抑郁程度明顯優于護理服務前;且觀察組抑郁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服務依從合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腸胃炎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體現出了較好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急性腸胃炎;依從性
急性胃腸炎為胃腸黏膜的一種急性炎癥疾病,患者常存在腹瀉、腹痛等多種癥狀表現,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需要開展盡早的治療以及對應的護理服務,進而提高其預后質量,明顯減少患者的痛苦[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腸胃炎患者歸入指標統計資料,評價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腸胃炎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的護理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7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腸胃炎患者納入數據值分析資料,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1.36±2.54)歲;觀察組平均年齡(31.42±2.33)歲。納入標準:患者經由臨床診斷存在急性腸胃炎;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存在溝通障礙;患者存在精神異常。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行傳統護理服務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給予用藥方面指導,實行常規健康宣教等。
1.2.2觀察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1)環境優質護理服務:維持病房空氣較為清新,定時對病房消毒,擺放少量綠色觀賞植物,放置魚缸等。(2)心理優質護理服務:和患者交談的時候保持微笑,詳細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法等,糾正其存在的不正常認知,實行針對性心理方面疏導,緩解患者負面心理。(3)飲食優質護理服務:急性期患者建議多吃流質飲食,比如白粥等,不可進食較為生冷以及過于油膩的飲食;癥狀消除后,建議患者多吃軟質以及半流質飲食,不可進食含脂肪較多、含蛋白較多的飲食;(4)對癥優質護理服務:指導患者在規定時間內用藥,如果患者存在比較嚴重的腹部疼痛,可在醫生囑咐下采取解痙藥物緩解疼痛;若患者體溫≥38℃,可在醫生囑咐下采取藥物降低體溫,并囑患者多喝溫水;若患者出現脫肛,隔紗布實行局部按摩,排便之后采取涼開水清潔肛門等。
1.3觀察指標
評價護理服務前、后的焦慮程度及抑郁程度,同時評估護理干預服務的依從合計率。判定標準: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焦慮程度實行評價,分數越小則代表患者焦慮程度越輕[2]。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抑郁程度實行評價,分數越小則代表患者抑郁程度越輕[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護理干預服務依從合計率采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焦慮程度、抑郁程度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服務前、后的焦慮程度比較
護理服務前,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服務后,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明顯優于護理服務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焦慮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服務前、后抑郁程度比較
護理服務前,兩組患者抑郁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服務后,兩組患者抑郁程度明顯優于護理服務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抑郁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服務依從合計率比較
護理服務后,對照組護理服務不依從人數為10例,護理干預服務依從人數為27例,護理服務依從合計率為72.97%(27/37)。觀察組護理服務不依從人數為1例,護理服務依從人數為36例,護理服務依從合計率為97.30%(36/37)。觀察組護理服務依從合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49,P=0.003)。
3討論
急性腸胃炎為細菌感染及毒素感染所導致的一種胃腸道感染疾病,急性腸胃炎的常見致病菌包含沙門菌屬以及嗜鹽菌,其患者多存在惡心、嘔吐、發熱、腹瀉等癥狀。急性腸胃炎的發病因素和日常飲食不干凈、暴食及暴飲等具有一定關系,在夏天及秋天比較多見[4]。急性腸胃炎患者如果沒有獲得盡早治療,容易出現體內水電解質失衡,發生敗血癥情況或是腸穿孔現象等,嚴重損害患者身體健康,同時威脅其生命安全。近年來,我國急性腸胃炎患者人數較多。對急性腸胃炎患者實施臨床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對應護理干預服務也非常關鍵,有助于促進其機體盡快康復。然而傳統護理干預服務缺乏護理全面性及針對性,將傳統護理干預服務用于急性腸胃炎患者中多難以獲得比較理想的護理服務效果[5]。所以,探究急性腸胃炎患者的新型護理方式非常必要,以提升患者的護理干預服務質量,促使其病情及病癥緩解,改善其預后情況。優質護理服務為新型護理方式之一,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中心,同時結合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能夠明顯加強患者的舒適性,促進其護理服務滿意情況提高,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服務質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開展傳統護理服務措施的急性腸胃炎患者比較,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措施的急性腸胃炎患者在護理服務后焦慮程度、抑郁程度明顯優于開展傳統護理服務措施的急性腸胃炎患者,在護理干預服務依從合計率方面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優質護理服務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涵蓋環境方面、心理方面、飲食方面、對癥方面等護理內容,保證環境舒適,改善患者負面心理,維持健康飲食等,能夠促進急性腸胃炎患者癥狀盡快緩解,促使其身體盡早恢復。綜上所述,在急性腸胃炎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有較佳的護理效果,明顯改善了急性腸胃炎患者焦慮及抑郁程度,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服務依從性,體現出了在臨床應用于急性腸胃炎患者護理服務中的優越性和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文麗芬.60例急性腸胃炎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8):271.
[2]李嬌.優質護理在急性腸胃炎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9):115.
[3]謝冬梅,許秋平,劉飛燕,等.優質護理在急性腸胃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9):172-174.
[4]張小雯.優質護理在急性腸胃炎患者中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8):217.
[5]王超,郭政鋒,劉光優.優質護理對于急性腸胃炎患者的護理的臨床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2):206-207.
作者:侯婷婷 田華 單位:高唐縣人民醫院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