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綜合護理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方法選取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38例喂養不耐受早產兒,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例。分別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以及攝奶量。結果觀察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以及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分別為(3.27±0.58)、(3.19±0.69)、(3.28±0.64)d和(3.52±0.61)d,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的(4.85±0.64)、(4.78±0.83)、(5.13±0.97)d和(4.84±0.74)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攝奶量為(92.01±18.25)ml/(kg•d),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3.54±14.23)ml/(kg•d)。結論對于喂養不耐受早產兒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施,有助于縮短患兒各種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縮短患兒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提高患兒的攝奶量,有助于保障患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綜合護理;早產兒;喂養不耐受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38例喂養不耐受早產兒,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例。觀察組男性患兒11例,女性患兒8例;胎齡29~36周,平均(32.69±4.37)周;體質量1427~2268g,平均(1952±284)g。對照組男性患兒10例,女性患兒9例;胎齡29~35周,平均(32.28±4.16)周;體質量1484~2302g,平均(1984±295)g。將兩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基本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被所有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父母知情同意,并且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
分別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措施主要包括:(1)非營養性吸吮。護理人員通過訓練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吸吮和吞咽反射,有助于胃腸功能發育,早日實現經口喂養;護理人員可以在胃管喂養前10min給予患兒消毒過的無孔橡皮奶頭進行吸吮,5~10min/次,6~8次/d[6]。待患兒可以自行吸吮后便可以停止訓練。(2)喂養護理。對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開展經口喂養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發育、消化酶的分泌和激素的生成。如果經口喂養過晚容易導致喂養不耐受的風險增加。母乳中含有早產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有助于早產兒的健康生長發育。如果母乳不足不能開展母乳喂養時可以采用配方奶粉進行喂養[7]。通常來說,對于心率>60次/min,胎齡>34周的早產兒可以進行經口喂養,如果胎齡<34周可以暫行使用胃管。通常情況下,初次喂養量每次為1~2ml,每次喂養間隔2~3h,后期根據早產兒的耐受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是不能超過20ml/(kg•d)。(3)體位護理。新生兒胃容量小,并且呈水平位,在喂養后非常容易出現溢奶或者吐奶,因此在喂養結束后,應將患兒頭部抬高15°~30°,取右側臥位30min,可使水平的胃處于下垂狀態,助于胃內容物順利進入十二指腸,可以有效避免溢奶或者吐奶的發生。(4)腹部撫觸護理。腹部撫觸護理通常在對早產兒進行喂養后60min或者洗澡之后,護理人員首先將雙手搓熱,然后以早產兒臍部為中心,采用順時針環狀方式用掌心對早產兒腹部進行按摩,15min/次,2次/d[8-9]。在撫觸過程中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來平靜早產兒的情緒。同時需要注意在腹部撫觸護理之前應該將室溫調整在30℃左右。(5)藥物干預。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對>34周的早產兒采取藥物干預,可以對早產兒靜脈滴注3~5mg/(kg•d)的紅霉素,有助于提高早產兒的血胃動素水平,促進胃排空,有效緩解嘔吐以及胃潴留等癥狀,增加攝奶量[10]。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以及攝奶量進行觀察。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以及攝奶量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以及攝奶量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腹脹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以及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分別為(3.27±0.58)、(3.19±0.69)、(3.28±0.64)和(3.52±0.61)d,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的(4.85±0.64)、(4.78±0.83)、(5.13±0.97)和(4.84±0.74)d;觀察組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攝奶量為(92.01±18.25)ml/(kg•d),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63.54±14.23)ml/(kg•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文以我院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早產兒的各項癥狀緩解時間以及攝奶量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對于喂養不耐受早產兒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施,有助于縮短患兒各種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縮短患兒體質量開始增加時間,提高患兒的攝奶量,有助于保障患兒的健康成長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白東梅,王春芬,白媛.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220-222.
[2]梁家敏.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模式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4):88-90.
作者:董倩 單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