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治理投資效益的區域性比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攀升.如今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使得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為保證可持續發展.政府在環境保護工作上的力度不斷加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空氣質量指標好于二級的天數明顯增多。面對我國在環境上取得的成效.我們不禁要問.在影響環境的眾多因素中.治理投資對環境污染改善發揮怎樣的作用。已有文獻在環保投資規模、結構、效益等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分析.但深入研究環境治理投資效益的文獻并不多見。因此本文想通過實證分析明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效益.并就此方面進行區域性比較。
二、理論模型的構建
已有文獻對我國環境治理投資效益的測度尚有一些不足.一是忽略了投資效益的區域性差異研究.;二是已有文獻的解釋變量選取有很多具有多重共線性;三是已有文獻多數沒有考慮制度因素對于環境污染的影響。本文理論模型的構建的基本思想是力求改進上述已有文獻存在的不足.在模型中要包含環境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最后得出在其他因素得到控制下的環境治理投資效益值。對于環境治理投資區域性效益差異通過使用面板數據系數模型來體現;解釋變量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變量或多個解釋變量提取主成分來解決;對于制度性因素沒有合適的數據量化的問題.通過加入虛擬變量解決。依據上述建模思路.首先分析環境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經濟規模、技術水平.、環境治理投資以及制度因素。假定環境污染與其影響因素之間是線性關系.由于面板數據有著時間和截面兩個方向的數據資料.這很好的契合了本文主旨.故理論模型設定為如下面板模型:(1)理論模型(1)式中.“Y”表示環境污染程度;各解釋變量分別代表上述影響因素。
三、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及數據處理
選定將SO2排放年增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在模型嘗試階段.選擇了與SO2排放量密切相關的宏觀經濟總體指標.但由于此類變量之間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使得模型回歸效果并不理想.故從中選擇一個對二氧化硫排放量有重要影響的煤炭消費量作為規模指標。污染治理投資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投資完成額.政策制度發生改變用虛擬變量反映。反映技術進步因素的能源利用效率由于沒有數據.該因素沒能選進模型。制度虛擬變量的引入是有其必要性和現實依據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本文以2006年為界定義虛擬變量.2006年以前虛擬變量等于0.以后虛擬變量等于1.以此來表現2006年之后政府在環境管制與治理方面的政策制度等對環境的影響。此面板數據回歸模型搜集了2003年—2011年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外)的各變量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SO2排放年增量與煤炭消費年增量是由SO2排放量和煤炭消費量各自進行差分得來。模型中的投資額是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縮減過的2003年價格的實際值。
(二)模型估計及分析
(1)單位根檢驗在進行回歸之前.需要對參加回歸的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模型所選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SO2排放年增量與煤炭消費年增量是平穩的;而對于廢氣治理投資完成額.5%的顯著性水平雖然Fisher-PP檢驗沒有通過(5%顯著性水平).其他檢驗方法都通過。根據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仍然認為它也是平穩的。
(2)模型估計本文研究目的是在模型中考慮了被解釋變量必要的影響因素.并控制影響環境其他變量的前提下.重點突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效益.并進行區域間比較(回歸參數的不同).所以模型的形式設定為個體固定效應變系數模型。因為用于此次分析的面板數據時間跨度較小且截面單位較少.為了修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問題.在估計時我們選擇了截面加權廣義最小二乘法法。最終模型回歸結果。
(3)結果分析如表3所示.污染治理投資效益系數為負且通過檢驗的省份共有14個;四川、重慶系數雖然表現為負值.但并未通過檢驗;而其他各地區投資系數表現為正數且通過檢驗。但由于受一些無法避免的因素影響.使得投資額效益不是特別明顯.對SO2排放年增量的解釋作用就沒有達到理論狀態.呈現出虛假的正相關。好比用前后兩個方向的力拉動小車.向前和向后的力同時增大.但是向前的力絕對值和增量都更大一些.如果我們只看到向后的力.則會得出越向后用力小車越向前跑的錯誤結論。制度虛擬變量作為政府在環境污染方面政策制度的代表.很好的解釋了這一影響機理。其回歸系數為-66762.95.一方面.系數為負說明相關政策制度確實起到了降低環境污染、抑制企業污染排放的作用;另一方面.較大的絕對值說明政府的這一舉措對降低環境污染所起的作用是較為顯著的。
四、政策建議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在污染治理投資方面.各地區政府應當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投資治理決定。投資效益比較高的地區應在原來投資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更大程度的減少環境污染。而不顯著地區.政府要完善污染治理投資結構.建立起一定的投資監督機制。其次.政府應積極制定有關環保的政策措施來防止與減少污染、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出臺可行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積極引導企業改變封閉僵化的老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最后.煤炭消費仍然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政府應加大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力度.提倡和鼓勵新能源的使用.逐漸減少對煤炭的依賴;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比如進一步擴大集中供熱面積。
作者:衛軍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