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如今,藝術設計教育存在著提供的人才知識面窄、能力弱、適應性差等問題。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單位的適應過程緩慢,導致實際項目難以開展,水平普遍較低。這個現象值得思考。科學、合理地提出適合高職院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改革的策略,不僅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而且符合藝術設計市場的職業需求。該文從背景入手,闡述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相關理論知識,指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中存在的問題和人才培養的現狀,并提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藝術設計工程技術高職教育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支持發展的人才。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高職院校要有自己的辦學風格和特色。高職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面向市場需求,只有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才能推進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校企合作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建立橋梁,讓學校的教育理念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創新創意人才培養的方法重在“四創”,即“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只有根據此前提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育的健康發展;只有服務區域經濟,才能適應市場,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文章基于藝術設計的內涵研究高等職業教育,通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總結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論述如何改革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以適應企業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職環境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產業發展具有明確的規律,可以為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定位模糊,高職教育失去了特點
目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迅速發展。為了多部門開展綜合研究,高職院校設計教育盲目模仿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的目標不明確,授課計劃和教學內容主要參照藝術類學科。藝術類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是精英教育,照搬藝術類本科專業,會導致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和盲目,人才培養與本科院校重疊。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沒有確立專業教育的概念,缺乏堅持市場、服務社會的理念。教學目標定位沒有形成行業目標市場的專業特征,導致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特點不清晰,難以形成對本科教育的補充,致使高職教育質量堪憂,藝術設計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這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最迫切的要求之一。
2.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并不完善,一些高職院校盲目效仿本科院校,忽視院校的實際情況,沒有建立職業教育的目標,教學沒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的是本科生,而考慮到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只能壓縮理論性課程的授課時間,注重專業實踐課程和設計技能的教學。高職院校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許多簡化的地方,其教學面臨尷尬的局面,學生對實習或者畢業后的實踐環節不熟悉,導致就業難。同時,高職環藝設計教育中有廣泛的職業素養追求和狹義的專業化,有明確的專業領域,但缺乏各專業的交叉和整合,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如,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存在隔膜,環藝設計的基礎教學變成手繪技能培訓課程,有能力和創造力的學生在此類課程中難以施展其想法。而在基礎課程結束后碰到的一些專業課程,因為學生的學習缺乏連貫性,導致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沒有呼應式的課程銜接。在基礎課程結束后的一些專業課程中,模仿現象屢見不鮮。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采用的基本教學模式仍然是建立在本科院校課程建設基礎上的應用,如以設計造型、設計色彩和軟件應用技術為教學的主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主線,但忽視了工程技術類的課程。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總共只有2到3年的學習時間,最后一學年一般用于畢業設計實踐或頂崗實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只有通過專業教學。一些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仍采用理論灌輸的教學方法,忽視了需要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課程,理論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性,而實踐課程又缺乏經驗豐富的導師的指導,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模糊,因而導致高職教育藝術教學與市場脫節的現象。
3.人才定位盲目,存在過高期望現象
在高職環境藝術教學中,存在盲目定位導致過高期望的現象。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對工作需求理解不充分,二是學生就業指導未能與導師梯隊培養目標掛鉤。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幾乎沒有機會了解社會和市場,更不用說城市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這導致課程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資源浪費。一些畢業生認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校教學不充分,畢業后要自己培養技能。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市場需求不貼合,這充分暴露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滯后性。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處于相對盲目的學習狀態,其對職位認識模糊,缺乏自信和學習熱情。他們進入社會后,往往不能滿足設計實踐的需要,許多概念與市場脫節,很難在行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另外,就業導向存在偏差。就業指導是一門課程,用以幫助學生提前適應自己所在專業的職業道路。它對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個性、經驗、志向、情商、智商、體力、家庭和社會環境開展綜合分析,并根據各專業的需要反哺專業建設,在專業教學中建議他們選擇適合自己性格與特長的環境藝術設計崗位就業或創業,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訴求和工作目標。高職院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專業教師研討會、專業教師與企業設計師對接論證會、專業教師與企業設計師解答學生學習與實習相關方面的討論會、環境藝術設計就業指導課程,以指明高職環境藝術人才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提高工程技術實踐技能和景觀建筑與規劃設計能力。通過研討會、論證會等形式,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市場的針對性需求,增加核心課程的課時量,不斷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糾正學生的就業方向偏差。如今,教育和就業之間存在脫節,這是職業技能教學實踐信息滯后導致的。因此,校企合作在這方面更加凸顯出彌足珍貴的優勢。
二、藝術設計和工程技術角度的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建議
1.明確專業培訓目標
目前,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國家與社會的發展方向逐漸脫離了粗放型經濟的影響,擺脫了使用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狀態,轉向注重信息和知識的流動性,這也促進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轉向社會文化、社會環境方面的培養。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知識和品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審美與造型技能、商業與營銷知識、組織與管理、溝通與協調、創造性思維與想象力、團隊精神、判斷與應變等。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行業還處于解決社會實際需求的發展階段,速度、數量等基本需求仍然是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及相關各方追求的主要目標。能夠創造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創作的設計師,很容易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脫穎而出,滿足中國原創并與國際接軌的追求。
2.藝術設計和工程技術共同培養人才
環境藝術設計是在藝術設計學科理論指導下融合了美學、藝術學等所形成的表現方式多樣的、內涵和外延豐富的設計學科,不僅要融合建筑學和區域規劃學的知識,而且要融合工程技術手段,才能形成多學科交叉發展的結果。環境藝術設計既包含室外空間設計,又囊括室內空間設計,是一門藝術與技術雙軌交叉發展的學科,二者共同構建了一個外延廣闊且內涵豐富的學科。多學科交叉發展是現在世界上學科發展的大趨勢,學科之間的交叉促進了學科之間的碰撞,從而產生了新的學科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同樣如此,不僅需要注重藝術設計與審美層面,同樣需要注意景觀園林中工程技術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重構勢在必行,由于其多學科交叉這一特性發展得還不夠全面和完整,所以還需要經過多學科、多層次的專業融合,才能達到多軌制的教學培養的目的。在知識經濟的基礎上,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關鍵在于走出中國特色的工程實踐與藝術設計并軌之路,從而幫助學科可持續發展。
結語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關注未來社會生態發展的趨勢,探索社會對環藝與環藝人才的需求,在明確定位之后,合理調整教學結構、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結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團隊“雙師型”教師培訓,培養以工程技術和以藝術設計為導向的綜合型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通過教學改革,逐步解決社會和市場需求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之間的矛盾,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郝衛國.環境藝術設計概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付子龍.環境藝術專業教育和從業現狀剖析.
[3]張綺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4]李靜.淺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中國高教研究,2001(10).
[5]黃天其.論我國城市規劃專業理論教育的多學科視野.規劃師,2004(4).
[6]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張弢 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