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年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關注老年人的需求已成為居住區設計時的重要任務。在居住區規劃與設計中,不僅要在建筑內部考慮適老性設計,因室外空間作為老人重要的活動場所,其適老性設計顯得更為重要。室外環境設計的好壞可直接影響老年人居住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環境設計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人的特征,然后提出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要求,最后針對老年人需求提出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建議,可對今后新建居住區適老化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居住區;老年人需求;適老化;室外環境設計
1前言
隨著我國老年人的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的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社會的各個方面也都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其中也包括建筑設計。居住區作為人們棲息、生活的聚集地,其設計是否滿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居住區無論是外部空間還是住宅內部設計都應該體現適老性。特別是室外空間可以給老年人提供一個交流、鍛煉和休息等的場所,其設計是否合理、舒適直接影響老年人的使用感受。因此,室外環境設計的適老化設計是居住區規劃與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2老年人特征調查
研究老年人的特征是設計前的首要任務。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覺機能存在衰退的問題,對于事物反應遲鈍;另外,老人的肢體靈活度降低,運動能力下降,遇到有高差的地方容易跌倒;同時,老年人在心理方面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他們的安全感下降,適應能力減弱,特別是對于一些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差;從行為習慣上看,日常購物、鍛煉、交往、接送孩子等是他們的主要行為;從家庭人口構成上來講,居住區內大部分年輕人常年忙于工作,老年人獨自在家的時間較長。
3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要求
3.1安全舒適性要求
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安全性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適老性居住區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室外環境設計中應處處考慮是否安全,例如人車分行的規劃可給老人創造一個較安全的家園。為達到安全性這一目的,居住區室外花園設計以及入口空間等位置首先應該考慮無障礙設計,避免臺階。有高差的地方盡量做成坡道的形式,斜坡的坡度不易大于5%,如必須設置臺階,臺階數量最少3級以上,避免太少無法識別。不同地面之間的銜接應保證平滑,地面應選擇平整、柔軟、防滑且無強烈反光的材料,保證室外環境的安全性。舒適性也是人們居住的普遍要求,老年人因對空氣、溫度、濕度等更為敏感,因此他們對于舒適度要求更高。為達到居住舒適性的要求,居住區的室外環境應保證良好的物理條件(光照、通風等),例如室外活動場地應設置在陽光充足、通風佳的位置,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休息區的位置及形式、材質等都應注重細節設計,以期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3.2滿足多樣的需求
在設計居住區時,應考慮老年人室外活動的多樣性,設置符合老年人的多種活動需求的場所,不僅要有老人開展集體活動的場所,又要有滿足個別老人喜歡獨處的外部環境,既要有陽光充裕的地方也有遮陽的區域,以此來達到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的目的。
3.3歷史文化性要求
通過對老人的走訪發現,老年人對于舊事物比較懷念,他們普遍對于以前的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居住區室外環境在設計的時候可以突出地域特色,結合當地特有的文化或者歷史事件塑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例如采用帶有歷史印記的鋪地或特殊主題的雕塑等形式進行設計,可滿足老年人懷舊的心理。
3.4易于識別的要求
隨著老年人記憶力的衰退,加強居住區的可識別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居住區的室外環境中可運用多種具有識別性的設計。可在不同樓棟入口處采用不同顏色的鋪裝來加以區分,方便老人的辨識。還可以通過不同的造景方式增強可識別性,如增加不同主題的入戶花園,打造獨特的入戶體驗。
4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建議
4.1改造入口空間
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應考慮急救時候的停車問題,留有救護車的回車場地,滿足緊急情況的使用。在入口布置休息座椅,座椅除了常規的固定式以外,還要預留輪椅停靠區域,滿足老年人特殊的需求。
4.2優化步行與慢跑道設計
根據調查發現,散步與慢跑是老年人鍛煉的主要方式。因此,步行與慢跑道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步行道的尺度要求至少1.5m以上,可以保證輪椅和步行者并排通過,同時路面材料也有使用防滑防水材料,保證路面的安全性;在道路的轉角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或標志物價,便于老人尋找方向。另外,在步道上每隔一段可以標出步道距離,利于老人給自己制定鍛煉目標。在步行和慢跑道周圍應多設置一些休息空間,以滿足老人因身體不適能快速離開進行短暫休息。
4.3合理設置多種活動場地
老年人生活豐富多彩,他們喜愛在廣場上跳廣場舞和交誼舞,或打太極拳、練習武術等活動。因此,在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時要留有滿足他們集體活動的場地。這一場地空間面積較大,場地平整,視野好,陽光充裕,同時與車行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愛好不同,有些老人喜歡小群體性的活動,經常與三五好友打牌、聊天等。為滿足這類需求,這一類型空間尺度可小一些,以容納4~6人為佳。這類型空間需要與外界有一定的距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能夠保證夏季有陰涼,冬季有陽光。因性格的差異,有些老人喜歡安靜的環境,喜愛獨處。針對這種情況,這一空間類型在設計時周圍要有灌木的遮擋,與人流多的集體活動空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走訪調查,居住區內很多家庭是三代共同居住,年輕人大多忙于工作,老人負責照看孩子。因此,居住區室外活動的主要人群是老人和兒童。針對這種情況,在設計時應考慮親子活動空間,在兒童活動地旁應設一部分供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同時在周邊應設有休息座椅,方便老人照看孩子時使用。
4.4增加園藝勞作空間
國內外的不少住區內都會設置一個專門供老人動手的園藝活動空間。老年人進行園藝活動具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好處,同時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會獲得幸福感,還能增加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機會。這類空間可設置成封閉或半封閉的空間,設置一部分菜園讓老人多親近自然,同時也要設置抬高種植池滿足乘坐輪椅時的使用。
4.5改善綠化及植物配置
大部分居住區雖然有大面積的綠化,但是缺乏必要的功能,另外植物的配置也沒有考慮適老化。根據老人的需求,綠化應增加一些必要的功能,如綠化與卵石步道的結合,將卵石采用立砌的方式,老人可赤足行走在上面,起到按摩的作用,利于老人強身健體。適老性居住區更應注重植物的配置,植物能釋放人體所需要的負氧離子、抗生素等,可為老人創造具有保健功效的住區環境。植物應選擇觀賞性強的植物,樹種以冠大濃蔭為佳,這種植物可有一定的遮陰防風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空氣濕度,利于老人的身體健康。另外也可種植具有治愈性植物,特別是花卉的種植,它們的香味利于老人的身體健康,可達到安神、降壓等功效。植物的選擇上還應考慮植物的季相問題,盡量使住區不同季節都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
4.6加強燈光照明
老人的視覺能力衰退后,對于外界反映越來越差,特別是晚間出行會帶來一系列麻煩。因而夜晚的燈光照明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道路的邊界、水岸的周圍都需要增加照明,同時燈光應選擇柔和類型,保證光線的均勻度,使老人夜間出行達到安全的目的。
4.7注重景觀小品設置
景觀小品作為居住區景觀構成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居住區的品質。景觀小品的顏色應選擇暖色調,好的景觀小品設計可以給老人帶來視覺的沖擊力,提高老人對于居住區的記憶,增強了識別性。景觀小品的設置需結合周圍環境,最好和休息空間相結合,方便老人停留觀看。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除了要保證視覺佳,另外也可以增加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因素的影響,讓住戶有不同的居住體驗。
5小結
室外環境是居住區內重要的一部分,除去居住區的室內空間,室外空間是人們使用較頻繁的場所。過去,我國的居住區對于適老化不重視,導致建成的大部分小區都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不利于老人的居住。隨著老年人群體數目的持續增長,我國已經逐漸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的社會。面對這一問題,設計師也應考慮對應的設計策略。文章針對居住區室外環境的入口空間、步行與慢跑道、各種活動場地等方面提出了設計建議,以期能對今后的居住區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居住區是設計時接觸到較多的項目,無論是一般類型的居住區項目還是養老型的居住區項目都應該考慮老年人的需求,應將適老化理念始終貫穿在居住區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給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任鵬飛.復合型養老院環境空間設計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8.
作者:吳怡雯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