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從業人員生態環保意識的樹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為了使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有效提高,讓大眾對生活中的各類環境問題具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強化全社會的環境保護理念。需要探索方法,使新聞從業人員樹立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在新聞報道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生態文明觀念、弘揚生態法治精神。本文主要對新聞從業人員生態環保意識的樹立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新聞;生態環保意識;工作責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并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1]。作為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宣傳社會生態環保理念,加強全社會對生態環保的認知。在平時的采訪過程當中,新聞從業人員會不時遇到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因此新聞從業人員自身應樹立生態環保意識,推動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不僅能使大眾更加關注生態環保問題,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大有裨益。所以新聞從業人員應當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引導社會大眾重視生態環境問題。
一、新聞從業人員的生態環保意識
在現代經濟社會之中,新聞從業者既是公共文化輿論的傳播者,也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占據主導地位。新聞從業人員通過傳達公共文化,反映社會的共同愿望,有效結合社會的思考與意見[2]。如通過報道生態環保意義,既能夠反映社會的整體生態環境現象,又能夠體現社會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新聞從業人員能夠通過實時采訪加深大眾對于目前生態環境問題的了解,讓大眾直觀地認識到對動植物的保護和獵殺、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和損壞等現象,從而有效加深大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更好地引導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對新聞輿論思想的引導,新聞從業者起著重要的作用,其能夠通過披露相關生態環境問題和事件,使大眾深入思考自然生態環境的倫理過程,全面分析環境保護的道德觀念,從而有效引導社會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并通過政府對生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讓大眾真正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二、新聞從業人員生態環境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向大自然索取資源,但是卻沒有合理控制索取度,就這使得自然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對于這些生態環境現象,新聞從業人員應當結合平時一點一滴的觀察,深入思考,樹立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新聞從業人員應當借助新聞,報道生態環境問題,使生態環境問題得到直觀的展現[3]。除此之外,新聞從業人員應當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完成自身的社會采訪責任,加深對公眾環保意識的了解。新聞從業人員的職責是以新聞采訪為基礎,使具有公眾立場意義的政治思想意識得以建立,使社會正確的價值觀念得到認同,使新聞采訪的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從新聞從業人員的思想上樹立良好的新聞采訪意識,加深其對社會責任的認識,確保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4]。目前來講,新聞從業人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自身的職責,但其道德修養還須提高。將生態環保作為核心,讓新聞從業人員以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源為主題進行采訪,可以加深新聞從業人員對生態環保問題的認知,更好地為生態社會環境的建設貢獻力量。
三、新聞從業人員生態環保意識的樹立
(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想社會不斷進步,就要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炒作、不獵奇、不媚俗。新聞報道要始終將五大發展理念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穿其中,保證新聞報道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而這就需要新聞從業人員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二)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于新聞從業人員而言,應當樹立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在新聞報道中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宣傳“八項規定”,不應炒作某些具有享樂色彩,攀比炫耀等不具有正能量的新聞,對于非正當或是偶然的破壞生態平衡上的一夜暴富行為也不應當過分關注,應當否定、抨擊此類行為[5]。另外,對于某種生物的特殊價值和功效,也不要過分夸大,應當以科學的態度辯證地看待事物。
(三)弘揚嚴正的法治方向完善生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能夠使新聞從業人員更好地宣傳破壞生態環境的后果,更好地宣傳環保法治、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方向,對于某些人因違反生態環保法律法規而受到相應處罰的新聞,要詳細報道,促使全社會遵守生態環保相關法律,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6]。
(四)營造共生的和諧取向人和自然處于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如果打破了物種之間的平衡,嚴重破壞了自然,不僅會影響生態環境,也會使我們自身受到傷害。因此要樹立新聞從業人員的生態環保意識,引導人民大眾成為生態的保護者,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和諧。
(五)加深新聞從業者的生態環保意識新聞從業者應當增強自身責任感,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關懷身邊的人、事、物,這是新聞從業人員應當具備的素質。培養自身的生態保護意識,更是新聞從業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六)加強新聞從業者對生態環保法律法規的學習生態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能為新聞報道生態環保內容提供支持。有相關法律法規可循,生態環保相關報道更具說服力,從而避免新聞采訪內容出現偏差。因此新聞從業人員應當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七)加強新聞從業人員對生態環保理論的學習對于新聞從業人員,加強其對生態環保理論知識的學習,能使新聞從業人員站在生態環保的立場上,加深對生態環保的認知,保證新聞從業人員生態環境知識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對于新聞從業人員,應當培養其生態環保意識,加深其對生態環保的認知,作出更好的關于生態環保的新聞報道,實現我國新聞學對環境保護新聞的合理引導,促使新聞從業人員樹立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更好地開展關于生態環保問題的采訪。
參考文獻:
[1]趙奎娟.淺議新聞報道中的生態環保意識[J].新聞傳播,2018(13):118+120.
[2]姚紅松.淺談當代新聞記者對于生態環保問題采訪意識的培養[J].視聽,2015(2):88.
[3]吳耀輝.生態環保記者如何履行社會責任[J].青年記者,2017(12):61-62.
[4]董姝.如何讓“生態、環保”這樣的靜態選題在民生新聞中動起來[J].新聞傳播,2017(5):79.
[5]陸玉方.用建設性新聞理念構建綠色輿論生態——蘇州廣電的實踐與探索[J].新聞與寫作,2020(2):28-32.
[6]劉宇.淺談新時代地方黨報生態環境新聞報道[J].新聞前哨,2019(11):38-39.
作者:余麗丹 單位:貴州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