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做了進一步的探究,包括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知情感的技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借助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當前教育教學工作深入改革后更加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因此,在高中語文授課中,開始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和思想比較單一,學生容易感覺到枯燥和無聊,甚至失去學習興趣。現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可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一、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知情感的技巧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的語文閱讀授課,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控,使其具備更高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構建文章的框架,真正領悟文章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在日常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閱讀中感知情感的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1]。例如,在高中語文《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授課中,需要學生熟讀文本,體味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然后品味語言,感受恩格斯對馬克思逝世的悲痛與惋惜及兩個人的友情。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感悟技巧,通過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對文章的情感走向進行品讀。其次,可結合文章含義,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細致指導學生閱讀并評論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觀點,以便提升學生的語感、思想及情感,為培養核心素養打好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如馬克思主義是不是離我們很遙遠?他與我們中國的歷史有怎樣的聯系?思考你心目中的是馬克思怎樣一個人,或者如果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他,你會把他比喻成什么?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情感得到升華,能深入體會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尚友誼,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并感受到馬克思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偉大精神[2]。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從核心素養的理念出發,學生需要從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但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灌輸,忽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而今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將思維作為學生發展的主陣地,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思考中記憶知識,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閱讀表層。例如,在高中語文《雷雨》的授課過程中,需要學生體會劇本中連續緊湊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深刻理解劇中所揭示的階級矛盾的深刻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通過文中的人物性格、行為、語言等,找到現象的本質。并且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思考,自主理解和體會話劇的特點。與此同時,教師要利用一系列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如周樸園的性格特點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揭露什么社會本質?之后逐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資產階級的本質,找到文章內核。還可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啟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借助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其內容的選擇非常注重適用性及語文性,各類文章的語言結構都非常嚴謹,句子優美、格調高雅,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起重要的幫助作用,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語文素養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教材當中還蘊含了很多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借助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有益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康的成長。例如,在高中語文《蘇武傳》的授課中,學生需要對班固及《漢書》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之后養成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歸納整理知識點的能力和習慣,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在學生對文章的故事內容有充分地了解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蘇武被匈奴囚禁,與其貴族官宦的尖銳斗爭,堅強不屈,重義守節,誓死捍衛國家尊嚴的情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把握,從句子和詞語中,品讀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學習其中的傳統美德,感悟蘇武的民族氣節,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提升愛國情懷,塑造健康的品行,在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目前高中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構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閱讀感知情感的技巧,給予學生更多主動思考的空間,啟發學生發散思維,以及借助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仁堂.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言文字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8(30):49-50.
[2]劉千秋,董小玉.國際視野下高中語文課標的新變化:基于課程理念和課程結構的解析[J].語文建設,2018(19):19-24.
作者:徐少清 單位: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