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旅游發展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人們對旅游吸引物認識的拓展,以“旅游+工業”組合出現的產業融合新業態得到迅速發展,并被高度關注。以工業制造和旅游發展均比較發達的江蘇省為研究范圍,通過調查各級各類工業旅游示范點,分析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和空間差異,并進一步提出優化建議,對于新時展全域旅游、推進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工業旅游;空間差異;江蘇省
工業旅游是以工業資源為依托,以工業企業為媒介,使旅游者直接面向工業生產活動,以此有效滿足旅游者基本旅游享受的專門旅游活動。作為一種融合型的旅游新興業態,工業旅游能有效地挖掘旅游資源價值,并且能持續推進工業遺產修復性和創新性開發,對全域旅游發展有著助推作用。國外工業旅游研究起步較晚,于20世紀50年代,歐洲的一些大企業和工廠向大眾開放,以體驗經濟為目的讓顧客參觀工業生產過程、產品特征和公司歷史等,即工業旅游的雛形,比如法國的雪鐵龍工廠工業旅游和德國魯爾區工業旅游都是比較成功的工業旅游案例。吳相利認為國外工廠觀光旅游興起與發展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和旅游產品的新舊迭代、旅游者旅游需求的轉變及經營者經營動機的驅動。隨后,工業旅游大致發展成為兩種類型,包括工業遺產旅游和工業觀光旅游。我國工業旅游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研究都比較滯后,早期的工業旅游出現于20世紀末,比如青島啤酒、首鋼集團等工業旅游項目在1997-2000年形成。盡管發展較晚,但我國工業旅游類型豐富,主要涉及工廠企業、工業遺產和工業項目3類。楊文森和付業勤0根據我國現階段工業資源類型和工業旅游現狀提出生產流程型、文化傳承型、創意產業型、工藝展示型、工業景觀型和商貿會展型6種工業旅游發展模式。
1江蘇省工業旅游開發條件分析
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毗鄰黃海。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穿省而過,并與魯浙皖滬4省市接壤,省內共設13個地級市,區域面積達10.72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中心省份,江蘇省依托國家戰略打造區域發展機遇,為發展工業旅游提供強大的開發優勢。
1.1工業基礎扎實
江蘇省作為發展民族工業較早的省份和全國第二大經濟省份,工業發展基礎較好。目前,江蘇已形成電子、機械、紡織等支柱性產業和環保、醫藥、新能源等創新型產業,其中紡織業到2017為止連續8年實現萬億級規模。2019年,江蘇省工業產業發展持續壯大,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營業收入達118768.30億元。扎實的工業基礎成為發展工業旅游的根本保障。
1.2旅游資源豐富
江蘇省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薈萃,并且已打造出山水園林、古城古鎮等旅游資源名片。省域內13地市共有世界遺產4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處。截止2019年,全省已建立24個國家5A級景區,占全國總數的8.57%;已建立27個中國旅游城市,占全國總數的8.01%。旅游資源豐富二號旅游業的較快發展,帶動省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為工業旅游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1.3旅游客源充足
從江蘇省人口狀況來看,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達8070萬,位列全國第5,在年齡構成上,0-14歲達1124.6萬人,占比13.9%;15-64歲達5759.9萬人,占比71.4%;65歲及以上達1185.5萬人,占比14.7%。工業旅游發展的目標客源主要集中于在校青年學生、追求體驗旅游的家庭和專業性投資團隊。以專業性投資團隊為導向,能推動一大批工業旅游項目落地成型,由此吸引旅游客源;以周末和寒暑假等假期為契機,能帶動一大批學生和家庭親子游,由此促進工業旅游理念的傳播和推廣。根據統計年鑒,2018年江蘇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達81422.84萬人次,實現12851.30億元的國內旅游收入。同時,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項目的建設和推進,江蘇省周邊、長三角周邊城市將成為江蘇工業旅游發展的潛在客源市場。
2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現狀
2.1工業旅游示范點數量和類型
根據統計,至2019年底,江蘇省共有省級及以上工業旅游示范點97個,其中國家級31個,省級66個。從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的數量來看,全國共345個,其中江蘇省31個,占全國總數的8.98%,位居全國第2位,由此表明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在全國范圍來看發展迅速。從建設時間來看(圖1),江蘇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建設數量隨時間變化呈現先增再減再增長的態勢。其中,2009年以前以建設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為主,建設數量增速在減少;2012年開始,江蘇省著力打造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并且在近3年發展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參考相關文獻的分類原則,江蘇省97個工業旅游示范點可以歸納為4類(圖2):工業遺產、工業項目、工廠企業和文旅博物館。其中,工業遺產是指具有社會價值和開發價值的傳統工業產業的遺址遺跡;工業項目主要為融合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水電科普站、文化創意園等產業生產過程的項目;工廠企業是對生產流水線等內容進行改造和轉型以此直接面向旅游者的項目;文旅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打造的文旅工藝產品陳列基地。工業項目建設數量最多(38個),占39.2%;工廠企業類型僅次于工業項目;工業遺產類較少,為17個(17.5%);文旅博物館建設數量最少,只有5個,占5.2%。由此反映出當前江蘇省工業旅游項目集中在工業項目和工廠企業兩種類型的建設和發展。
2.2省內工業旅游發展的區域差異
根據江蘇省各工業示范點的空間分看(圖3),蘇南、蘇中和蘇北3大區域工業旅游發展空間上不均勻,“南密北疏”的特征明顯。大部分工業旅游示范點分布在蘇州、南京等蘇南地區。其中,蘇南地區的國家級、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數量分別為20和36個,占比為64.5%和54.5%;而蘇北和蘇中主要以省級工業示范點為主,蘇中地區的國家級、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分別為5、10個,占比為16.1%和15.2%;蘇北地區的國家級和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數量為6家和20家,分別占各自總數的19.6%和30.3%。由此表明,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性,蘇南發展較好,蘇北次之,蘇中相對較少。從類型來看(圖4),蘇南地區的工業項目、工廠企業和工業遺產3種類型比較受重視,數量均已超過10個,但文旅博物館建設數量較少,僅有4個;蘇中地區工業旅游類型齊全,但建設數量相對較少,均少于10個;蘇北地區主要發展工業項目和工廠企業,工業遺產和文旅博物館建設相對滯后。由此說明,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區域重視程度不同,蘇南和蘇中地區類型齊全,并且蘇南地區建設現狀優于蘇中地區,此外說明蘇北地區應重視工業旅游類型多樣化發展。
3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優化建議
3.1科學安排,合理規劃
從宏觀層面,在江蘇省旅游發展規劃和工業發展規劃中要相協調;其次,在精準把握和區域聯動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特色和企業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工業旅游發展規劃,推動蘇南地區穩中求進,蘇中地區項目挖掘,蘇北地區文旅結合,以此打造具有發展特色的工業旅游體系。
3.2優化配套設施,提升整體價值
良好的配套設施建設是旅游者選擇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所在。首先,提供現代化和人性化的參觀條件和服務設備,加快觀光休閑娛樂體驗等功能性區域的建設;其次,在原址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景區化改造,提升項目的時代價值;最后,優化工業企業發展工業旅游項目的配套設施,增設觀光體驗專用通道,完善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
3.3凸顯特色,挖掘旅游價值
文化旅游項目是近些年旅游的熱點,江蘇省作為文旅結合發展的領先省份,其工業企業本身都有著深厚的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融入工業旅游項目中去,通過游客體驗和傳播,提升旅游項目的價值;深度挖掘工業旅游項目的優勢資源,打造富有創意和特色的文旅博物館,以文化價值帶動工業產值,實現工業旅游資源的深度利用。
3.4示范引領,培育品牌項目
品牌項目的培育對工業旅游產業體系的建設起著關鍵作用。圍繞王牌產業打造一系列高素質的工業旅游項目,以此提升企業價值,推動可持續發展;利用減稅和專業扶持等政策性優惠推動國家級和省市級工業旅游項目的申報和審批工作,以此完善的工業旅游示范體系。
3.5加大宣傳,擴大影響力
采用多種形式宣傳和推介江蘇省工業旅游項目。充分利用特色推介會等平臺帶動市場關注和資本投入;運用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重視大眾傳媒和實體旅游的相互融合,以此推進全媒體營銷;注重搭建江蘇省專業的工業旅游網站,以完整的網絡體系提升游客對工業旅游項目的參與度。依托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指引,江蘇省工業旅游的發展將會與時俱進,并會逐步減少區域差異,進一步完善省內工業旅游發展體系。針對現有開發狀況,依托合理的規劃和媒體推介,培育示范引領品牌項目,利用產旅融合理念,深度挖掘企業文化,打造江蘇省工業旅游發展新業態。
【參考文獻】
[1]楊文森,付業勤.工業旅游資源類型、發展模式與產品設計研究—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3,15(01):107-112.
[2]吳光煒.加快工業旅游發展對策研究——以山東省菏澤市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9(06):35-38.
[3]成英文.陜西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西部,2019(33):20-21.
作者:袁夢圓 婁彩榮 單位: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