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工業設計領域歷經幾十余年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作為工業設計人才培育的主陣地在注重理論內容的學習及基礎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將實踐教育作為育人工作的核心環節。
工業設計專業作為包含眾多學科,且學科間呈現出交叉性的專業,重點解決的是人與產品的關系問題,是注重橫向知識法扎擬定專業。該專業要求學生不僅應掌握工科類有關理論內容,還要對心理學、市場學以及營銷學等專業有所涉獵。但當前,該專業教學內容在我國更為注重理論內容的輸入以及基礎技能的訓練,并未將最重要的實踐設計能力視作育人工作重心。特別是作為注重實踐的高職院校,存在著實踐和理論教育脫節的嚴重現象,致使學生設計能力相對薄弱。因而,探索高職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教育新模式,具有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育面臨的困境
現如今工業設計專業育人觀念依舊停滯在以往專業教育層面,對于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培育并未重視,忽略對于學生應用能力以及技術能力的培育。同時,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育并未融入國際仙劍教育理念與教育體制,進而致使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仍然停滯在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方面,科學性與實用性的欠缺更是十分突出。并且,在實踐教育中,教育理念并未實現與時俱進,針對國外諸多優質實踐教育理念并未落實合理科學的引進,致使實踐教育理念滯后。實踐和理論的脫節,致使學生實踐能力薄弱,并不真正具有將設計轉變成具體產品的能力。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專業教師間欠缺有效交流互動,課程間銜接不足,從而致使整個課程體系變成理論類課程與實踐類課程的簡單疊加,而這一課程體系所產生的結果便是理論與實踐互相獨立存在,設計學科難以真正形成。事實上,若想培育真正優秀的專業設計師,與綜合類設計實踐教育息息相關。
二、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新模式建設策略
1.校企協作的實踐育人模式工業設計作為充滿想象和創造的專業,若教師固定運用照本宣科這一單一的教育方式來傳授知識,便無法順利完成該專業育人目標。該專業要培育學生實踐能力,并調動其創作興趣。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后,需要進入企業或用人單位工作。因此,高職與企業聯動的實踐育人模式,對企業與學校而言可達到雙贏。首先,學校可憑借和企業共同教育,優化實踐教育內容與教學條件,將理論內容切實轉變成實踐能力,從而彌補高職課堂教育存在弊端。同時,學生參加企業實踐項目,開闊了眼界,豐富參加項目經驗并提升其項目設計水平和能力。其次,青年大學生總是充滿想象力,特別是高職學生群體更是把握著當下社會潮流與發展態勢的動向。企業經過培育學生,能夠為自身帶來更多創意靈感與潮流資訊,提高自身創新及創造能力,為自身發展輸入活力。
2.動態化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設計素養,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因此高職院校要貫徹理論內容和實踐教育融合的教育觀念,在教育過程中將實踐活動作為主體,有效激發學生創造力與積極性,培育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實操能力。學校應增加實踐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占比,可通過工作室制落實知識和技術并重,實踐和理論同步的教育模式設計。工作室制屬于開放式管理模式,擁有設計公司或者企業的基本特點,但是工作室是作為教育場地存在,承擔著育人的重任。工作室的設立使得學生擁有了項目設計與實踐的場地,對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拓展知識結構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還可使學生對于工業設計形成強烈的學習欲望,并在實踐設計活動中得到靈感。
3.提升實踐教育指導教師綜合能力唯有建設一支高素養、能力強的實踐教育師資團隊,才可真正有效的實現高職工業設計實踐教育任務。一方面,在教育新模式建設中,應將教師特長和教育內容特點實施優化分配。高職學科專業所具有的專一性特點,多數教師常常僅在特定領域實施長時間研究探索,導致教育模式單一,這便要求教師持續更新個體知識內容,克服專業面狹窄與知識老化等難題。另一方面,教師應轉變以往固定的教育思路及手段。指導教師起到的作用應體現在助力學生完善個體能力與自主選擇意識層面,而非替代學生做選擇;指導教師職責并非局限在知識講授方面,而是助力學生發現、組織以及管理知識內容,是引導學生而非塑造學生。因而,指導教師應運用多樣化手段實施實踐教育活動。此外,教師應持續接受專業培訓,在科技持續進步的當下,工業設計有關材料與設備的更新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唯有建設長效的指導教師培訓制度,才可真正解決知識不足與陳舊等問題。綜上所述,工業設計專業作為將實踐作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學科,若在教育活動中缺失實踐教育環節,將難以取得明顯成果。高職應提升該專業學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應積極創新與探索該專業實踐教育新模式,培育出契合市場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2]熊丹.創意經濟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30-131.
[3]孫芳吉,王嘉儀.工業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研究[J].設計,2019(8):106-107.
[4]吳志軍,邢江浩,王玥.基于“設計平臺+設計園區”的設計實踐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4):38-40.
作者:林國枝 單位: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