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機器人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突出職業素養培育已經成為新時期人才培育的重要理念和職業需求,對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領域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將為其夯實技能基礎、塑造職業品格、提升發展潛力、對接職業崗位起到關鍵支撐作用。本文以當前制造領域工匠精神的現實需求為切入點,闡述了貫穿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育全過程的工匠精神同步養成實施要點與組織策略。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技能人才;工匠精神
引言
2016年3月,總理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1]。工匠精神在國家層面的提出,為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2月,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印發《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在“制造業人才關鍵能力和素質”一節中提出“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倡導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工業精神,提升我國工業軟實力。推進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制造業人才”[2]。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宣傳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事跡和形象,培育和傳承好工匠精神”[3]??梢姡そ尘褡鳛楣I軟實力的象征和保障,它的培育已經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和職業需求。
1工匠精神的現實需求
當前,我國制造業處在轉型升級時期,制造業發展是軟、硬等各方面條件共同發展所支撐的,而我國制造業在軟件方面發展不充分的表征之一是工匠精神培育不夠充分。在職業素養層面,企業關注“愛崗敬業”“服務意識”“吃苦耐勞”“自信心”及“團隊意識”等,這些品質是員工職業健康發展的保障、企業不斷精進的基石,同時也正是工匠精神的直接體現。員工工匠精神的培育與傳承不僅是個體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是企業、行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領域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技術而言,需要相關技能從業人員更加扎實的專業技能、更加精進的專業態度、更加活躍的創新思維。職業院校作為技能人才的重要供給源,是開啟技能人才職業生涯的起點,工匠精神的培育將為技能人才的成長提供內在動力,幫助其夯實技能基礎、塑造職業品格、提升發展潛力、適應職業崗位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2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究
工匠精神培育是伴隨專業技能培養的漸進過程,就技能型人才培育而言,專業技能形成的過程從專業認知開端、到基礎技能訓練、再到技能綜合應用、最終到崗位實戰,工匠精神培養要與技能培育過程相輔相成、循序漸進,在技能培育的各階段同步以適當形式實施,注重和突出在學生技能培養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熏陶[4-5]和沉浸式學習感受。
2.1深度認知“專業”,樹立職業敬畏精神
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中專業的設置,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的廣泛需要,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每一個專業都具有自身鮮明的特質,包含特有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要求,深入認識專業的背景、了解專業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性,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形成、現狀及發展的理解,逐步樹立起學生對于專業嚴肅認真的態度和敬畏精神[6]。1)就工業機器人專業而言,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是國家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是當前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工業機器人使用與維護等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中、下游涉及到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已成為制造業的發展關鍵和戰略高地。2)讓學生認識到,工業機器人已經被深度應用到各行業的生產實踐當中,如裝備制造、物流運輸、食品醫藥、鋼鐵冶金等,同時也成為生產工藝過程中的關鍵執行單元,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業任務,與工業機器人相關的任何操作失誤或者偏差都可能對生產過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逐步樹立起對于職業的敬畏精神。
2.2言傳身教引導,樹立良好職業素養榜樣
教師既是專業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素質養成的引路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企業教師,都應當在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方面呈現出較高水準,為學生樹立榜樣。1)教師扎實的業務能力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傳承的最佳載體。專業技能的示范教學是學生學習最直觀的方式,其能夠完整展示技能應用過程、準確表達技能應用要領、詳盡闡述技能應用規范,示范功能不言而喻。因而,熟練的專業技能不僅是教師的業務能力的體現,也是為學生授業解惑的基礎,更是引導學生規范作業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嫻熟規范的技能示范,能夠向學生呈現一種對于技術技能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展示一種對于生產作業認真、細致、規范、盡責的職業態度,讓學生切身感受專業技能魅力的同時,逐步在教師的示范引領下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2)充分發揮企業教師的職業規范標桿示范作用。企業技能專家是技能人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優質資源,他們是在工業機器人相關崗位上具備突出綜合能力的典型代表,具備高水準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更加精準的以生產實踐的標準去指導學生合理作業、以崗位規范的細則去引導學生合規操作,通過以實踐為檢驗標準來打造學生作業的合理合規性,使得學生進一步夯實職業技能和素養,逐步掌握滿足職業需求的基本規范。
2.3精準對崗教與練,高效培養職業技能與規范
崗位是教與練的標桿,崗位技能和素養的要求是技能人才培養的直接參考和標尺。從職業規范、崗位規范、作業規范,到專業基礎技能、綜合技能等都應是構建課程素質養成和訓練任務內容的堅實基礎和優良資源。1)采用從實踐任務倒推逐級分解的方式獲取關鍵知識與技能點,以此構建課程及實訓內容,從而優化教學與實訓體系。學校與企業專家合作研討、甄選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典型工作崗位,從典型工作崗位提取主要任務、職責和規范,從中分解核心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梳理技能和素養形成教學及實訓的重難點,圍繞這些重難點優化課程內容及訓練任務,形成精準對接崗位的課程體系,突出技能培養過程中職業技能和素養培育的針對性、實戰性。2)校企協同梳理企業文化、崗位職責、作業規范等反映職業素養的企業運行管理規范與崗位規范,根據人才培養過程的實際需要從中提煉核心要素,形成相應的職業素養培育通識內容及實操訓練作業與管理規范,與人才培養過程相融合,形成技能與素養培育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的育人方式。3)實訓任務的組織實施方式以及評價方式充分向實際生產標準靠攏,將基于生產實踐的過程性質控、評價與教學訓練相結合,從崗位綜合職業能力表現來整體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縮短在校學習訓練與崗位實踐的距離,為學生迅速適應職業要求,快速完成從學生到從業的轉換期提供有效支撐。
2.4創新性能力提升,保障職業發展續航能力
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領域高端裝備,無論從其技術還是行業應用而言,均具有較強的知識、技能綜合性和復雜性,特別是當前先進技術發展極為迅猛,機器人及其相關新工藝、新技術、新技能日新月異,只有保持良好的持續性的學習習慣、形成創新性學習思維和能力,才能緊跟專業領域發展動向,為自身技術技能的不斷精進提供支撐,保障職業生涯續航能力。創新型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樣是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要有明確的針對性,緊密與教育教學過程相結合。1)校企合作將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技能引入教學,并就技術技能發展的傳承脈絡引入技能培養過程當中,讓學生了解技術創新發展趨勢,理解生產實踐是如何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在不斷突破中推進技術技能的變革,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思考,激發嘗試突破的思維動力。2)專業課程體系當中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均帶有一定的探索實踐性質,要充分發揮這類課程對設計創新能力的訓練功能,加強課程的探索程度,鼓勵學生在所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靈活應用、開拓創新,同時優化課程評判細則,允許創新不足和失敗,創新的嘗試不論成果大小,鼓勵重在探索的積極態度。同時,根據課程要求,校企協同從生產實踐中精選相關任務進行提煉優化,構建既能有效保證基本技能訓練效果,又具有一定探索性質的設計內容,引導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培育孵化機制和氛圍,為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創新創業意識、認識商業領域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從創業大賽來看,技術應用的創新項目百花齊放,成為大賽的重要項目來源和成果輸出。要充分利用雙創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學專業用專業,積極思考和探索將機器人知識技能與生產、生活相結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樂于探索的思維意識,并為學生逐步形成用于求新、求變的職業作風提供支撐。創新性學習能力是學生職業生涯不斷成長的重要保障,用創新的思維認識新的業態發展、用創新的意識發現學習工作中的問題、用創新的態度探索新的解決方案,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形成較好的創新性學習習慣和能力,對于保障學生技能持續性成長以及職業續航能力至關重要。
3結語
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職業素養的集中體現,隨著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工匠精神已成為保障技能人才職業生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以及企業、行業保持競爭能力的基礎。職業院校作為工業機器人領域重要的技能人才供給側,要緊密結合企業、行業發展,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的全過程、全方面進行融合,校企協同充分發掘工業機器人相關崗位的標桿作用,通過專業認知引領、師資榜樣引導、課程體系遞進、創新創業培育等推動工業機器人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
參考文獻:
[1]耿銀平.建設制造強國需要“工匠精神”[N].光明日報,2016-03-10(06).
[2]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EB/OL].
[3]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
[4]夏張琳,馬丹.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6(6):81-84.
[5]張明明,肖偉民,孫汝君.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2018(11):71-73.
[6]季昌勇.基于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人才培育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23):51-54.
作者:姚鋼 單位: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