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效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體現為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它是我們教學的最高追求。也是一種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激發為一體的教學,要想做到高效,教師與學生這兩個方面非常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教師與學生的完美、和諧、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呢?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根據本人二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的準備是高效課堂實施的首要條件
上每節課前教師首先要認真備課,想一想怎樣突破難點,怎樣把握重點,怎樣做好對新知識的鋪墊,做到水到渠成。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識,這一點非常重要。還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想想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識的系統性,了解不同教材就這一個知識點的內容,都是采用哪些方法來突破這一難點的。哪一種教材的方法更好,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只有這樣,教師個人站在了知識的尖端,才能使所教的學生有更高層次的理解,更加容易接受所學的內容。
二、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實施的重要條件
傾聽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好的傾聽習慣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不好的傾聽習慣可以斷送學生美好的前途。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讓每位學生發言,這樣才能暴露學生的思維特點。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才能針對學生思維的優點和錯誤點,有的放矢地去幫助他或表揚他,這時學生的心情也是很愉悅的。特別是當教師聽到學生獨特的解題思路的時候,常常是為之震撼,會豎起大拇指說:“你的思維太好了。”學生聽到后,頓時增加了自信與活力,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喜歡聽課。作為教師要善于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想法,特別是學習思維偏差的學生的思維,這是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與駕馭課堂能力的最佳表現。我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當我講完一道數學題,我叫了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成績好的學生,基本上講得思路清清楚楚,甚至講得一字不落;中等生只能說對一半;后進生支支吾吾,沉默不語,可見傾聽的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在高效課堂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直接決定著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使學生感興趣的教學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反之,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接受知識會大打折扣。
(一)新課的導入至關重要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前導入使學生產生興奮、激情的感受。充足的興趣,可以抓住學生的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猜謎語、講故事、看視頻。如:我在“營養含量”一課的開始,引入了這樣一段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夢,我夢見了智慧老人,他告訴我,每個人都能成為非常有智慧的人,原來智慧有秘訣?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一下子勾起了學生想做有智慧人的欲望,為新課進行作了鋪墊。
(二)題綱引導學生學習
每節課前教師想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直接拋給學生,但往往考慮到學生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充分利用小提綱來引導學生自學,一步一步來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如在“營養含量”這一課,為了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我安排了這樣的自學步驟:
1.線段圖。
2.是如何列式的?能不能說一說你的想法?
3.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思維過程?
4.組內交流訂正。
5.組代表匯報。這樣的步驟可以引領學生的思路,教給學習的方法。有時學生需要獨立思考;有時需要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有時需要競賽的方法。
四、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決定著高效課堂的成敗
良好的數學思維對每一位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有直接計算法、排除法、操作法、代入法等等。現在我就小學生感覺最難的簡便運算和分數應用題來說說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從簡便運算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簡便運算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上加難,為了使學生的簡便運算迎刃而解,我教給學生兩種方法:一種是湊整十、整百數。另一種是應用運算定律。從分數應用題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分數應用題是小學里面最讓學生頭疼的事情,那么,如何來解答這樣的應用題呢?如:一條公路,已修長度與未修長度的比是1:5,如果再修900米,已修長度和未修的長度相同,這條公路總長多少米?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這道題里的單位“1”是誰?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這條公路總長”。“已修的占這條公路總長的幾分之幾?”“16”學生回答,“那未修的呢?”“56”,我又問,“這道題的等量關系是什么?”學生想了想說:“已修的+900=未修的-900”,會寫方程嗎?學生迫不及待地說:“x+900=x-900”,同學們還會用別的方法解答嗎?一聽說還有別的方法,學生交頭接耳,開始竊竊私語起來,等了好一會,沒人回答。“會畫線段圖嗎?”我問,學生開始畫線段圖。“未修的比已修的多了幾份?”“2份”“這2份是多少米?”學生頓時醒悟,“900米。”“一份是多少米?“450米”。“6份是多少?”“2700米。”看著學生思維如此活躍。我立刻又寫了這樣一道題,某經營公司用甲、乙兩個倉庫儲存彩電,甲、乙兩倉庫之比為7:3,如果從甲倉庫調出30臺到乙倉庫,兩倉庫儲存的電視機就相等了,甲、乙兩個倉庫原來儲存電視各多少臺?學生很快舉起了手,我叫了幾位學生回答,他們思路都非常清晰。這一刻,我懂得,會思維的習慣,已經在學生的心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五、過渡語為高效課堂錦上添花
過渡語言可以使高效課堂的結構更加緊湊,更加完美,達到巔峰。它也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導向性。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開啟學生思維的閥門,使學生的學習達到玩學雙贏上的目的,由被動的學習狀態轉為主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更有趣味性。如:“營養含量”這一課,在復習后,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語言也特別的豐富,接著白板出示了,十全十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十二分滿意,學生邊猜邊學,頓時興趣盎然。總之,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教師終身去研究,去探索。隨時隨地都具有突發性、生成性,這就注定了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需要我們要以自己所學的教學理論去引導教學,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不斷地實踐。在一堂堂精彩的課上,要留給學生好的解題方法,拓寬解題思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最終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
作者:吳貴彥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金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