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多方面、多層次打造立體化教學,借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便于教師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找到高效化課堂教育之路,為學生尋求更加適合他們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本文基于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新課改
一、巧設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社會科學家鮑波爾曾經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的最佳試劑,促使學生帶著強烈地求知欲望進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讓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可見,問題在小學數學中重要性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條件,巧設疑問,制造懸念,讓學生在舊知與新識之間產生矛盾,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操作,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大膽嘗試,主動去進行分析、探究問題,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升學生解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
小學階段開設數學科目的主要目的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最關鍵的是以數學課堂為土壤,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內涵與價值,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意識。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所以,想要構建數學高效課堂,自然離不開生活的啟示。因此,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當深度挖掘數學教學中的生活特性,巧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數學知識點更加生動、具體,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路,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相關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小數的意義,了解和掌握小數的內涵,筆者專門從網絡上搜集了一些生活中與小數有關的事物和場景,如,超市商品的標簽,各種優惠券,廣告傳單等等。利用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給學生一種熟悉感、歸屬感,從而有效打開學生的思路。接著,筆者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眼中的小數。有的學生說道:“小數與質量有關系,電子秤上顯示的數字就是小數”;有的學生還說道:“小數與人的健康有聯系,溫度計上的數字就是小數”;有的學生也說道:“小數跟我們的身高有關系,米尺測出的數字就是小數”……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見過”的小數,提高了學習效率,也達到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此外,筆者認為,想要真正構建高效課堂,有必要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幫助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意識。如,在教學完《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點之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問卷調查班級喜歡籃球運動,足球運動,乒乓球運動以及羽毛球運動的人數,計算所占比例,并且繪制統計圖,統計表;又如,在教學完“方程”相關知識之后,還可以給學生創設一次名為“省錢35元”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周邊的便利店和超市為目標,利用自己手中的35元分別購買一個文具盒,一套蠟筆和十二支鉛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買的東西最經濟、最劃算,評選出“省錢小能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課堂上巧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拓展新知,課下組織學生們進行實踐應用,不進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幫助學生樹立了應用數學知識的良好觀念,真正構建了數學高效課堂,達到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教學目標。以上是筆者的粗鄙建議,望廣大教育工作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張春國,李亞東.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踐與高效課堂實驗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
[2]陳碧桃.淺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科學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
作者:陳國華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