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2012—2018年廣西高新技術企業和地方經濟相關數據,運用計量分析方法進行了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與GDP的關聯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與三大產業的貢獻分析。結果表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廣西經濟及三大產業的增長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區國民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經濟貢獻
引言
廣西地處西南,沿邊沿海,既擁有北部灣海上貿易港口,又擁有東興等對外通商口岸,輻射東盟十國,首府南寧更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廣西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工作圍繞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了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廣西科技與創新的引領及工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國內許多學者開展了高新技術發展對地區經濟貢獻的相關研究,朱云鵬等人[1]基于灰色關聯分析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林中元[2]開展了高新技術產業對廣西工業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任鴻鑫[3]開展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分析;由雷[4]開展了科技創新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本文采用2016—2019年度科技部火炬統計、《廣西統計年鑒2019》及《2011—2015年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研究報告》相關數據,利用SPSSStatistics25.0軟件建立相關數據模型進行計算分析。
1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各項數據均顯示,廣西高新技術企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已成為地方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人才實力的新指標,直接反映出地區的發展潛力。2008—2019年,廣西擁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63家增長到2388家,參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累計超過了4500家,培育和發展了大批有技術競爭力、有輻射帶動、有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帶動了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使得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經濟效益顯著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根據2019年國家科技部火炬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廣西有效高新技術企業共1868家,高新技術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5221.26億元,同比增長8.52%;總收入為6456.02億元,同比增長22.60%;高新技術企業出口總額為213.3億元,同比下降了9.36%。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為654家,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92.58億元,同比增長8.44%;主營業務收入為6214.58億元,同比增長18.71%,占同期全區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33.22%;利潤總額為307.05億元,同比增長18.99%,占同期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27.91%。在自主創新方面,共專利申請8161件,增長22.4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662件,增長9.24%;專利授權5633件,增長44.7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11件,增長17.03%;獲得軟件著作權共2587件,增長104.18%。可以說,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廣西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為廣西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高新技術企業對全區經濟的直接數據貢獻
2012—2018年度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及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企業數、工業產值、收入及全區GDP情況相關數據見表1。數據表明,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規模以上企業僅為5.84%,貢獻了全區GDP的18.62%、貢獻了全區規模以上收入的16.4%。同時,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發展,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比重由2012年的5.84%增長到2018年的14.61%(如圖1所示),規模以上高企產值占全區GDP比重由2012年的18.62%增長到25.5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收入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16.44%增長到33.22%(如圖2所示)。
3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計量分析
3.1廣西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
通過對廣西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及其收入兩項指標與GDP及人均GDP做相關性分析,研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對全區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與GDP、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與人均GDP這兩對關系作出散點圖進行分析(如圖3、圖4)所示。從兩對關系的散點圖可以看出,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和總產值的增加,GDP與人均GDP的值呈正向增加,二者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呈現出正相關性。結合SPSS25.0統計分析軟件對兩對數據做了相關性分析(見表2),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與GDP的“Pear-son相關性”為0.833**,且在0.000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進一步說明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和GDP呈現明顯正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較高;同時,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與人均GDP的“Pearson相關性”為0.687**,并且在0.007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進一步說明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和人均GDP呈現明顯正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較高。這項分析結果從側面驗證了上部分中高新技術企業對全區經濟的直接數據貢獻。
3.2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及各產業貢獻度分析
3.2.1人均GDP與產業的關系構建一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衡量人均GDP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關系:其中,Y為因變量,X為自變量,e為誤差值,b0為常數。分析變量Yi與Xi的線性關系,尋找人均GDP與三大產業的內部關系。采集2008—2018年廣西GDP與各產業值情況(見表3)。利用SPSS25.0統計分析軟件對人均GDP與三大產業進行回歸分析,其中因變量為人均GDP,自變量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值,可以得出回歸分析結果,整個方程P值為0,F值為7234.343,調整R的平方為1,DW值為1.390,說明方程總體通過檢驗。從顯著性來看最大為0.01,均小于0.05,VIF值均大于10。各變量通過檢驗,模型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從表4可以看出,第一產業每增長1%,可以帶動全區人均GDP增長4.274%,第二產業每增長1%,人均GDP增長2.327%,第三產業每增長1%,人均GDP增長1.219%??梢钥闯?,在廣西農村人口近半數的情況下,雖然2018年度第一產業只占GDP的13.1%,但是第一產業對人均GDP的影響最大。
3.2.2高新技術企業對各產業及人均GDP的貢獻分析取表3中2010—2018年度數據,利用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分別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GDP及人均GDP做回歸分析,得到表5的結果。可以看出,擬合優度R平方最小為0.630,每個模型的擬合度均較好,F值分別為68.930、11.924、137.293、49.887、41.732,均通過驗證。結果表明,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每增加1%,可以分別帶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長0.354%、0.835%、1.632%,從分析數據顯示,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對第三產業拉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小,這主要由于全區產業結構分布的影響。同時,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每增加1%,可以帶來人均GDP增長5.432%,大于三大產業中任何一個產業對人均GDP貢獻的影響,側面反映出高新技術企業的高投入性、高人才密集性、高創新性和高成長性。
4結語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性,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排頭兵,它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本文從廣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出發,分析了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性,主要內容有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與GDP的關聯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產值與三大產業的貢獻分析。不難看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全區經濟及三大產業的增長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區國民經濟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1高新技術企業以較小數量的規模,貢獻了較大經濟數據
從2012年開始,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規模以上企業僅為5.84%,貢獻了全區GDP的18.62%、貢獻了全區規模以上收入的16.4%。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比重不斷提高的同時,對全區GDP及規模以上企業收入貢獻也不斷提高。2018年,全區規模以上高企占規模以上企業比重為14.61%,規模以上高企產值占全區GDP比重達25.5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收入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收入比重達33.22%。高新技術企業以較小的數量規模,貢獻了較大的經濟數據。
4.2對全區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水平與GDP呈正相關性
隨著各地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和總產值的增加,其GDP與人均GDP的值呈正向增加,二者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呈現出明顯正相關性且相關系數較高。從側面驗證了上部分中高新技術企業對全區經濟的直接數據貢獻。
4.3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經濟帶動作用明顯
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每增加1%,可以帶來GDP增長2.820%,其中對第三產業拉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小,與全區產業結構分布一致。同時,帶來人均GDP增長5.432%,大于三大產業中任何一個產業對人均GDP貢獻的影響,側面反映出高新技術企業的高投入性、高人才密集性、高創新性和高成長性。
參考文獻
[1]朱云鵑,涂敏,陳曉艷.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29(9):912-915.
[2]林中元.高新技術產業對廣西工業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高新科技,2017,1(3):26-29.
[3]任鴻鑫.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230-232.
[4]由雷.科技創新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以沈陽市為例[J].經濟師,2018(2):12-15.
作者:卓志昊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