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前沿行業,在國家建設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為此,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資源、稅收及融資等諸多方面的支持。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然有相對嚴格的標準,只有企業成果真正能夠服務于國家發展的需求,才能夠達到相應的認定標準,從而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動。由此,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同樣是會計師事務所的重點內容,通過審計以規范行業發展形態。本文以高新技術企業為基礎,通過財務專項審計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企業財務;專項審計
一、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現狀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國家對新興領域的關注,使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方興未艾。目前,我國正處于高新技術領域轉型的特殊時期,而高新技術企業同樣處于爆發期,但快速增長的環境也給企業財務管理造成壓力,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研發項目管理混亂。當前高新技術企業正致力于結構完善,但財務管理能力缺乏也屬現實困境,特別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研發項目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但研發過程存在著創新性、創造性、探索性和不確定性,因而項目管理目標混亂,無法用具體的財務指標進行衡量。第二,無形資產比例偏低。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屬于其重要組成,但在管理上卻處在空白階段,當企業無形資產存在時,卻難以使用與之相適應的辦法進行核算,導致無形資產占比較小,與企業發展特征與性質相違背,給企業快速發展帶來制約。第三,財務管理水平受限。由于高新技術企業所面臨的財務環境復雜,在財務管理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加之管理者缺乏對形勢和格局的把握,因而無法在管理中作出準確判斷和衡量。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更應當加強財務專項審計,以實現其財務管理規范化的目標,優化企業財務管理發展進程。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中面臨的問題
1.技術領域界定的模糊性。毋庸置疑,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家的扶持下,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實現對社會的反哺,引領各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由此,國家不斷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并竭力提供資金、資源、融資等方面的便利。但在政策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政策紅利的驅使,部分企業會采用“包裝”的方式,將原本屬于普通行業的產品,利用各種方式和渠道進行包裝,使之避過高新技術產品認定標準。而會計師事務所雖然擁有專業的財務審計能力,但在技術領域卻并非有更深的觸及,進而導致對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認定陷入困境,給財務專項審計工作帶來潛在風險。
2.專項審計技術的局限性。對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評審抽樣審計,屬于審計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在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中,抽樣審計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局限性,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內容復雜,樣本所代表的領域較窄,并不能真正代表企業的整體,無形之中增加了專項審計的技術風險。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賬戶余額檢測及內部控制制度檢測等過程中,同樣也面臨著抽樣風險。并且在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中,僅僅是通過財務數據進行審計,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合法性,均與審計結果評價之間影響密切。加之高新技術企業財務核算內容繁多,政策干擾因素較為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專項審計的壓力。
3.研發費用審計的復雜性。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屬于關鍵財務內容,同時也是專項審計的重要構成部分。但由于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相對混亂,研發費用與一般財務費用一概而論,未進行準確的區分和統計,導致企業在財務會計核算中,僅僅具有總費用的支出,而并未形成研發項目的明細。因此,審計人員在開展財務專項審計時,應重點關注研發費用的審計,并采取分類核算的方式和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辦法。如此一來,勢必增加了審計的復雜性,對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三、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的應對措施
1.注重審計理論及技術的創新。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審計工作主體,必須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審計業務能力,立足于對審計理論及技術的更新,使審計人員具備更專業的審計技術和應對能力。特別是面向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要充分結合審計系統及財務分析技術優勢,注重網絡化與電算化的深度整合,提升專項審計的深度與廣度。在專項審計實施過程中,可以借助上述技術的創新應用,對企業財務體制內的管理情況、會計核算的規范標準、產品收入確認、研發費用核算等內容進行全面審計。此外,針對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界定上,要把握其實際特點,科學引入第三方部門或專家實施評估,尤其是在如今日益復雜的技術創新領域,專項審計難度增加,必須利用技術專業的對口評價,以實現專項審計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2.注冊會計師應具備審計敏感性。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工作,屬于新時期發展而來的特殊內容,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專項審計時,要以相關的政策為基本依據,深刻細致地進行學習和理解,切實提升審計工作的便利性。同時,審計敏感性應當成為注冊會計師的重要素養,在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中必須掌握其相互影響性。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主管機構,也要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確定,規范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收入核算,改變以往混亂的財務管理習慣,建立單獨的高新產品明細,并且對于缺乏研發支撐條件的企業,應直接停止后續的審計。另外,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專項審計中,要落實專業咨詢、業務承辦、項目執行、復核報告等步驟,對審計的程序及結論詳實說明,并對研發項目及研發費用間的相關性、合理性加強關注,以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
3.解決好研發費用兩套賬的問題。在高新技術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中,以“研發費用”科目實施財務核算,而在工作指引中卻需要企業以輔助賬發生額進行申報,但兩者之間的內容、標準及項目均存在差異,因而導致兩套賬的問題。為便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財務專項審計,必須盡快解決研發費用兩套賬的現象,切實將項目研發費用納入財務管理視野,建立與研發項目相符的賬套,以便實施科學核算。因此,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專項審計中,應當將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中所涉及的研發費用內容、標準及項目保持一致,將研發費用發生額作為財務核算基準,同時摒棄與研發費用內容、標準及項目不符合的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專項審計時一并扣除。另外,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研發費用時,應依據項目實施財務核算,在企業的研發過程中所產生的公共費用分攤,則應當選取適當的標準予以核算,如果高新技術企業所申報的研發內容過多,則可以建立輔助賬進行明細核算,但其發生額與總賬余額應當保持一致。總而言之,伴隨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的傾斜,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依托優惠政策給企業發展帶來便利。但由于受到企業發展意識及政策理解上的局限,無論是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還是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均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面對日趨復雜的市場經濟變化,必然要求企業深化財務管理,利用科學高效的財務管理方式推動企業發展。同樣,審計機構也必須更新思維,強化能力,為專項審計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苗永華.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審計若干問題分析[J].營銷界,2019(20):84+86
[2]李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業務研究[J].納稅,2018,12(30):195
[3]楊恩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業務風險控制探討[J].會計師,2018(09):56-57
作者:岳長銀 單位:海安中信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