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浪潮影響下,高校由傳統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向現代化、信息化進行變革十分緊迫,“互聯網+高校”這一運行機制是高校適應現代化教學管理的必然選擇。其中,承擔高校變革與發展工作的管理人員首先面臨新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但就目前我國高校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而言,專業的信息化人才培養與運行機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嚴重制約高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分析目前我國高校在信息化人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的提升與培養進行探討,通過對創新運行機制進行思考,以期對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帶來指導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管理人員能力培養運行機制
信息時代,“互聯網+”上升為發展戰略,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每一個領域。對于高校而言,在以“互聯網+”作為大背景進行的高校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推進信息化建設對提升高校發展質量,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加強高校核心競爭力具有強大的驅動力。高校建設發展必定依托于互聯網思維下的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人”作為發揮高校互聯網人才建設的內核,打造一支管理人員結構布局合理,業務能力水平精湛的高校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是根本要求。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如何開展高校管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培養,對運行機制進行創新性研究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產生重要意義。
一、“互聯網+”高校管理人員現狀
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在“互聯網+高校”發展模式的推動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成為促進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創新人才培養以及開展校園現代化治理的必由之路。高校互聯網信息化人才是指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承擔決策、建設、管理、維護和應用等業務的專業化人才。高校互聯網化建設是一個規模龐大、周期長的系統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對信息化專業管理人員的核心能力提出新要求、高要求。調查顯示,各大高校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信息化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現有的管理人員隊伍無法適應這一時代化進程。高校管理人員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高校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機制陳舊,專業化管理人員引進困難,成為影響高校信息化發展活力釋放,制約高校信息化發展形成良性發展的主要因素。
1.高校互聯網管理人員組織構成
對高校互聯網信息化人才隊伍核心能力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是高校響應支持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的直接體現,是現代教育機制改革由“數字型校園”向“智慧型校園”升級轉化的根本要求。我們通過對目前國內普通高校管理人員構成進行分析發現,高校開展互聯網化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三大類管理人員:一是高校互聯網信息化部門的專業管理人員;二是分散在黨政管理部門以及教學科研單位的兼職類信息化管理人員;三是企業合作或外包服務衍生的駐校開發維護人員。
2.高校互聯網管理人員面臨的問題
縱觀全局,為加強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提升,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高校信息化管理隊伍是發展所趨,然而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例如,目前國內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整合程度過高,管理規模較小,管理工作的重心集中在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維護上,對策劃推廣以及后續服務團隊建設投入匱乏,導致師生信息化服務體驗指數低,難以滿足高校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從高校互聯網管理人員的組成構架來看,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員在組成構造上比較分散,其中突出表現在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復合型領袖人物以及專業軟件開發類人才,高校頂層設計發展戰略對具備管理規劃、統籌協調能力的復合型互聯網管理人才的需求與現有的專業化管理人員從數量到能力方面均不對稱,長此以往必將導致高校現代化發展步伐滯后甚至脫節。此外,就高校現有人事構成體系而言,互聯網信息化部門在人事體系中大多數屬于教輔系列,對工作進行全局規劃、管理以及統籌協調能力明顯不足。專業類在職人員的職稱晉升和薪酬制度缺乏競爭力,而兼職類的從業人員在評價和獎勵機制方面制度尚不完善。由于高校對信息化管理人員工作定位低,職稱晉升和薪酬激勵制度受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信息化工作進行。與此同時,高校內外各類信息化管理人才之間沒有形成專門的人才技術交流平臺,導致資源整合力度不足,工作協同能力不高。
二、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建設
創新是“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內涵,互聯網的創新性成果將融合滲透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高校的信息化發展重在融合創新,高校管理人員互聯網思維下的信息化專業能力的培養提升,成為指導高校創新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要素,各大高校應著力加大對高校管理人員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完善信息化管理人才運行機制,打造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型管理人員,為加快高校現代化改革發展提供發展動力。
1.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培養原則
“互聯網+”時代更加注重人的主體性價值的體現與發揮,創新互聯網管理人才能力的培養機制,堅持以正確的原則為導向,促進高校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形成良性發展模式。其中包括堅持依崗定員的適應性原則,制定符合管理人才個人成長發展需求的發展性原則、出臺完善的員工評價機制、實施管理人員隊伍激勵性政策、堅持員工類型多樣性原則、建立靈活的人員管理機制、制定注重管理人員個人創新成果轉化創新性原則。
2.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培養思路
高校進行互聯網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是時代要求,是高校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互聯網+”的創新特性,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員能力的培養要以提升創新能力為導向。從上文提到的高校互聯網管理人員的主要組織構成來看,我們應從著重培養管理人員的三大方面核心能力入手:第一,加大頂層管理人員的復合化綜合能力的提升。頂層管理人員作為互聯網時代高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舵手,對其提出擁有管理規劃、統籌協調以及互聯網思維能力的多重要求,這類管理人員參與主持學校全局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實施,推進高校各項改革工作,實現“互聯網+高校”的全面融合運行方面將發揮主要力量。第二,大力培養具備互聯網專業知識的技術型管理人才。互聯網管理人員的構成是具有多樣性的有機整體,高校信息化改革離不開核心技術人員的規劃籌謀,其中包括擔任從技術層面規劃設計學校信息化改革發展的總技術工程師;走在互聯網技術前沿,開展創新性工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的專家型創新人員;負責各項信息化工作的協調推進,為隊伍建設提供后勤保障的管理類協調人員。第三,高校互聯網化工作落實推進階段應注重管理人員執行操作以及維護能力的提升。高校信息化改革是一個復雜龐大的有機整體,是一個需要持續注入人力物力進行開發維護的過程,互聯網高校管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培養離不開對基礎平臺的搭建、應用系統的開發、基礎設施運行的維護以及策劃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強化。
三、創新高校管理人員運行機制
“互聯網+”引領下的高校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賴于高校在信息化工作機制與人才引進、培養以及激勵發展機制等方面取得創新和突破。互聯網時代高校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應打破傳統觀念,秉持開放發展的眼光更新觀念,高度重視信息化管理人才隊伍的培育和建設工作。為促進高校互聯網發展改革的有效開展,加快高校發展步伐,高校內應設立專門的具有建設、管理和全面協調權利的信息化管理職能部門,配備具有相關專業素養與能力的人員,以便高效準確地完成信息化不同領域的工作任務。高校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涉及范圍廣,工作任務繁重,尤其是系統管理人員以及工程技術人員,不僅日常工作量大,因崗位性質不同對其個人技能也提出了高要求,這就需要學校出臺導向正確的人才培育政策,探索適合信息化人才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優化管理人員薪酬結構并向市場靠攏,縮減校企之間對信息化人才的待遇差別,打通企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向高校流動的脈絡,為高校管理人員核心能力的整體提升做好鋪墊。
四、總結
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生產走信息化之路乃大勢所趨,“互聯網+”影響下高校信息化建設成為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高校管理人員信息化能力的培養是提升高校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管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建設迫在眉睫,高校應放眼未來,大力培育高素質管理人員,培育一批強有力的新型人才隊伍,為學校取得長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武元,胡科.“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8
[2]沈舒南.基于績效評價的高校一般管理人員能力提升途徑[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
[3]張宏.“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
作者:劉競擇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