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區劃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水熱因素的地帶性分異規律為依據、以局部環境條件為制約,以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設和管理為前提,將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域分為3個植被區、11個植被亞區。從宏觀上反映了山西省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氣候和植被類型的經向、緯向地帶性分布及各區域的海拔、地貌特點。
【關鍵詞】山西;高速公路;植被區劃
1引言
山西地處華北,東西南北,四面分別與河北、陜西、河南、內蒙古為鄰。山西省屬典型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東西兩側都是群山布列,中部則為列陷盆地,呈現東西高中部低。全省地貌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河谷縱橫,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0%以上[1,2]。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有明顯垂直變化和南北變化,恒山以北為溫帶半干旱氣候,以南則從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區過渡到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3]。在溫度、水分條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影響下,山西全境主要植被類型共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灌叢、灌草叢、草原、草甸和栽培植被8個[4]。植被區劃,又稱植被分區,是根據植被空間分布及其組合,結合其形成因素而劃分的不同區域。它是在研究區域性的植被類型、植被與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分析植物區系及植被歷史與演替的基礎上,對地區植被地理規律和空間結構的總結。之前,已有很多專家學者對山西省的植被區劃進行過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5~7]。但尚缺乏針對山西省高速公路的路域植被區劃專項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擬開展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域植物的區劃研究,為該省路域植被人工恢復過程中種類選擇和配置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黃土高原路域生態環境的建設恢復提供參照。
2區劃的目的與原則
2.1區劃的主要目的
在山西省地形復雜多變、氣候南北差異較大的條件下,從高速公路綠化的科學性和保證綠化質量2方面著手,將有可能在山西省各個地區生長良好、固土效果較好且經濟美觀的植物按其生態適宜程度和潛在分布范圍進行劃分與歸類,制定山西省高速公路植被區劃,區分各區域不同環境綠化植被之間的差異性,進一步為遴選適合于山西省高速公路各區域的綠化植物種類提供依據。
2.2區劃的主要原則
區劃的主要原則有:1)綜合地質、生物、土壤、氣象、水文、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參考作用;2)科學性、簡便性、實用性的原則;3)考慮高速公路植被養護管理部門的工作區域與組織形式,不受限于行政區界限劃分;4)遵循各區域的地域文化及建設需求原則;5)總體上與山西省氣候分區、植被分布、生態功能分區相協調,并與中國植被分區、山西省城鎮園林綠化植被分區之間相銜接。
3區劃的依據
自然地理條件是制約高速公路綠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自然、地理、區域環境的基本自然規律以及區域特征規律是區劃的重要依據。參考前人的植被區劃的理論,從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設的實際特點和區劃成果的應用需要出發,提出山西高速公路植被區劃的基本依據:1)以水熱因素的地域分異規律為依據。自然因素(如氣候、土壤等)特別是溫度與降水是影響喬灌草種植物生長與分布的決定性因素。2)植被分布的地帶性規律。環境因子的地帶性決定了植被類型的地帶性,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種選擇的基本對象。3)植被分布的地域性規律。植物的生長與分布還受到地形地貌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山西省地形地貌復雜,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類型會形成一定的區域性局部環境,從而改變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使得植物種類比較豐富,植被類型也比較復雜,植被分布規律也與周邊各省有明顯不同。因此,本區劃研究難度較大,區劃研究成果對于路域植被建設工程的指導意義也將是較為充分的。
4研究方法
4.1區域劃分方法
在農、林、植被、地理、氣候等領域的區劃研究中,常使用指標圖疊置法。本區劃研究即采用此法。分析山西自然條件,并參照山西省氣候區劃、生態類型區劃和林業區劃、植被分布等資料[8~1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有關圖進行疊置分析后得出山西省高速公路植被區劃。利用山西省各市縣的相關氣候資料統計相關數據,如≥10℃的年積溫、年降水量、無霜期等,并作等值線劃圖,再與其他學者的山西氣候區劃研究成果進行比對,吻合性較高,可以使用。研究山西省土壤類型和地形地貌分布,將大的地貌和土壤類型繪到同比例圖中。分析山西省天然植被分布資料及前人區劃研究結果,對山西省植被分布作圖。進一步加入對山西省林業區劃和生態功能區劃、立地條件區劃的綜合分析,校正后得出山西省高速公路植被區劃圖。
4.2區域命名方法
本區劃采用區、亞區二級分區體系。各級分區命名方法歸納如下:一級——區:以大地理位置及區劃熱量分異和植被景觀的分異規律3大要素進行整合(大地理位置+氣候帶類型+植被景觀)進行命名。二級——亞區:以局域地理位置、大地貌類型和植被群系或群系組進行命名,即地理位置+大地貌類型+主要植物群系。
5區域劃分結果
依據上述高速公路植被區劃確立的原則、依據和方法,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區劃將分為3個區和11個亞區(見圖1和表1)
6結語
1)與以往前人述及的植物生態區劃的原則相比,本區劃不僅考慮了環境要素(如氣候、土壤等)和植被景觀的自然分異特點,還考慮與整個山西省內復雜環境下的林業、生態、立地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區劃的結果相對來說更趨于合理與客觀。2)鑒于高速公路植被管理維護單位的組織形式與縣市級行政區劃之間聯系并不緊密,所以區劃方案并未涉及行政區界限等因素,這和國內目前眾多類似研究有不同之處。3)此區劃研究的一些方面仍有進一步討論和研究的可能性。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微地形和植被群叢或群落類型進行3級分區;嘗試其他科學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信息系統相關材料和軟件的輔助研究等。
作者:喬瓊 任曉華 武小鋼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城鄉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