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經濟與公路運輸的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元明玉 單位:吉林省延邊州公路路政管理局安圖分局
公路運輸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所占比重很大,公路運輸成為了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成為地區間更直接、更有效的主要運輸方式。其發達程度能夠衡量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程度,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梯度發展協調性理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公路成為國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公路運輸是以公路為運行基礎,公路網由通道與結點組成,公路網覆蓋到了鄉村、城鎮、工礦企業、港站碼頭。公路運輸是由公路和汽車兩部分組成的,是以站場為基地,以車輛為工具,實現旅客和貨物位移的生產活動。如今,公路運輸所具有的優勢正逐步得到發揮,公路運輸的優點包括公路運輸的廣泛性與便利性,公路運輸因其公路網分布的廣泛性成為區域內唯一的運輸方式,使我們能夠隨時利用生產和生活運輸;公路運輸基礎建設的延伸性和通達性很好,是最為普遍適用的運輸方式。并以其通達程度深、延伸性較強等特點為農村運輸提供了便利,具有完善的交通工程設施和服務設施,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服務;公路運輸的缺點是運載量小、能耗大,運輸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安全性、舒適性低;公路運輸的適用范圍適合于補充和銜接其它運輸方式,能在短時間、低投入的情況下開辟,對國土開發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區域經濟是特定地區空間范圍內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稱,是指一定地區范圍內的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區域經濟的形成受到多方面條件作用,由此決定了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區域經濟的特征包括區域性、綜合性(系統性)、開放性和權益性。區域經濟最基本、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區域性,它受該區域的自然、技術和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區域經濟聯系是各種產業間和地區間經濟聯系的綜合與交叉,區域經濟發展要綜合考慮多種方面的系統協調,因此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系統性;隨著世界經濟的日益開放,區域經濟更加注重區際之間的流通與交換,使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能夠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為了獲得本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福利的增加。
二、梯度及區域經濟梯度發展
梯度的涵義是描敘事物在空間內不均勻分布狀況,區域經濟梯度發展是指經濟在地區之間呈現一種的不均衡發展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循環階段的變化,按順序由高梯度地區轉移到低梯度地區推進。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之間協調性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協調是具有目的的即實現系統的總體的演進目標,協調的含義包括:把協調看作是一種組織管理工作,把協調當作事物發展的一種態勢。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協調性是指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公路運輸子系統內部元素、區域經濟內部元素、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之間、區域經濟和公路運輸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統一狀況。主要由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相互發展、相互制約的特殊關系所決定。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協調性的表現形式公路運輸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之間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投入下產出最大或一定產出水平下的投入最小。梯度經濟發展理論將區域經濟發展分為高、中、低梯度區,公路運輸的區域效應是增強區域經濟系統的開放程度,使區域經濟系統內的分工協作愈加明顯和集中,使區域經濟系統的非平衡性提高,加強了區域經濟的集聚作用,增加對投資的吸引力,促使區域經濟系統向更高階段演化;區域經濟的公路指向效應意味著經濟活動的加強,運輸需求的增長是刺激運輸供給,提高的區域實力。
三、應用DEA評價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梯度發展協調性
公路運輸與經濟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協調,一個協調發展的系統應該是有效率的,要求和諧一致、良性循環,評價需要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的方法進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簡稱DEA,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借助于數學規劃和統計數據,以凸分析和線形規劃為工具的進行評價,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可以對經濟效益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建立線性規劃來求解出最優權系數和效率值。特點是適用于多輸出一多輸入的有效性綜合評價問題,建立模型前無須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輸入輸出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系,無須任何權重假設,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在具體應用時,首先要進行區域經濟梯度發展指標的選取。指標的選取原則是指標數據應易于獲取、指標數量不宜過多、指標要具有較強的分辨力、根據“決策單元”區分投入與產出、指標體系要保證其統一性。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很好的評價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梯度發展協調性,以刺激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公路運輸高效化、一體化。
四、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規劃公路的運輸結構以及公路運輸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它要求我們要做到加大公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路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管理力度,提高公路建設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合理規劃、統籌兼顧。應注重及時調整公路運輸與經濟系統的發展狀態,進一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要充分考慮等級公路的建設規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刺激經濟發展,加大移民力度,待條件成熟后再逐步修路通車,對地區進行公路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管理應考慮全面,堅持執行國家的實行松緊適度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公路交通的要求。
在加大公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道路的養護,先扶植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地區,兼顧已建成公路的運營效率,以加快公路運輸的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重建輕養的思想。應以市場經濟為調節手段,區域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步入一個新的臺階,讓公路運輸業為區域經濟貢獻更多的力量,以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