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發展學科,其有著一定的不成熟性,存在一系列理論問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文章闡述管理會計發展,分析現代管理會計目標,對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及相關邏輯關系展開探討,旨在為如何促進管理會計學科有序發展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發展
引言
相比較于財務會計而言,管理會計發展長期以來飽受著諸多的爭議與批評。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發展學科,其有著一定的不成熟性,存在一系列理論問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在構建全面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之前,務必要理清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
一、管理會計發展概述
就歷史層面上而言,先有管理會計實務發展,后有管理會計理論。就實務層面上而言,倘若將管理會計視為內部報告會計,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前的會計大體為管理會計。針對管理會計學科的形成、發展,結合相關專家學者的梳理,可將其劃分成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執行性管理會計階段(上世紀初~上世紀五十年代),該階段管理會計主要特點為基于美國管理學家Taylor科學管理學說的執行性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期間管理會計以成本會計,也就是標準成本控制、預算會計為主要內容,以幫助制造企業改善生產效率,也就是改善勞動利用率、設備利用率等為主要目標、任務。第二階段———決策性管理會計階段(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該階段管理會計主要內容發展成幫助企業預測,開展短期、長期決策,進而引入了極為復雜的數學模型,以為企業決策分析提供依據,講究“先將事情做對,再將事情做好”。第三階段———創新管理會計階段(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該階段以美國管理學家羅伯特•卡普蘭為首要代表,重新審視了管理會計理論之于管理會計實務的指導作用,消除了與管理決策關聯性的不足,剔除了關鍵實踐復雜的數學模型,建立起各式各樣科學實用的現代管理會計新方法。
二、現代管理會計目標
在市場經濟逐步深入背景下,現代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現代管理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其主要是為企業提供管理信息支持,應該以顧客價值最大化為其根本目標。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價值增值依舊可采用財務指標,好比經濟增加值EVA來開展衡量,也可選取非財務指標,諸如核心競爭能力指標來開展衡量。
三、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及相關邏輯關系
整個管理會計工作在時展新形勢下,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引入先進發展理念、成功發展經驗逐步促進管理會計學科有序發展。
1.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
學術界普遍認為,對組織中人的價值創造活動提供支持及控制的具備會計特性的部分均為管理會計。由此要對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予以確立,第一步就應當對“什么是會計”形成明確認識:1)會計有著統計核算或有著統計謀劃與打算的特點;2)會計有著一定的意義。而在為組織中人的價值創造活動提供支持、控制及滿足上述特點的事項或活動均屬于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按照時間秩序開展劃分,人的價值創造活動可劃分成價值創造活動前、中、后。也就是說,可以將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據此開展區分。在人的價值創造活動前,滿足會計特性支持、控制的內容多是經由統計核算開展預測及謀劃的,涵蓋有預測分析、目標成本確定、經營決策分析及全面預算等。在人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滿足會計特性支持、控制的內容多是開展即時核算及控制,涵蓋人的行為價值核算、標準成本控制、責任核算與控制等。在人的價值創造活動后,滿足會計特性支持、控制的內容多為開展事后綜合結果的核算及控制,涵蓋業績核算、業績評定激勵等。
2.管理會計學科內容相互間的邏輯關系
傳統管理會計學科內容有著龐雜無序的特征,不成體系,使得該學科長期以來都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次研究認為,管理會計學科內容相互間邏輯關系是相對明確的。過去會存在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龐雜無序內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們對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及財務管理相互間關系未做到正確梳理。管理會計學科內容可依據人的價值創造前、中、后該時間秩序開展區分,不過管理會計學科內容相互間深層次邏輯關系對應原則則為“控制論”。控制論一方面是科學技術高度分化、高度綜合的延伸,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實踐階段性的產物。有學者指出,作為一個科學概念,控制指的是人們結合給定前提、預定目的,經由對條件的轉變及創造,促進事物朝可能性范圍內確定的方向發展。還有學者指出,控制系統同樣可理解成一個信息系統,控制論體系中的反饋即為信息反饋。管理會計是指對組織中的人的價值活動的支持、控制的會計。管理會計對應開陣的謀劃、控制及產生的核算信息,均對控制論理念進行了很好地詮釋。而此部分控制論理論的具體化,即為對組織中人的價值創造活動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管理會計內容體系邏輯關系。事前控制,又可稱之為前饋控制,指的是通過開展采集信息數據、了解規律及預測趨勢等工作,合理評估今后可能發生的問題,預先構建科學適用的應對措施。人的價值創造活動應當開展事前控制,其首要表現是通過“預測分析”、“經營決策分析”來對價值創造活動的結果開展評定;基于上述評定,獲取資源配置計劃,也就是全面預算。此外,對于某些企業而言,為了更好地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力地位,達成“事前算贏”的目標,則可考慮推行目標成本法來對目標成本予以確定。事中控制,大體表現于即時核算、糾偏兩方面,而即時核算是糾偏的重要前提。即時核算主要目的是第一時間掌握每一位行為人行為價值形成的狀況,并且為企業全面價值流轉環節管理提供依據。控制則是對偏好計劃且負面內容予以優化調整。鑒于此,事中控制具體而言涵蓋了人的行為價值核算、成本核算、責任核算與控制等。事后控制,可等同于今后活動的事前控制。就企業而言,物是相對靜止的,價值的創造離不開人以及人的行為。事后控制的重中之重即在于如何調動起人創造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管理學、社會學相關理論,唯有客觀地核算出每個人的行為貢獻并予以科學的激勵,方可真正意義上推動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鑒于此,事后控制主要由業績核算、業績評定激勵構成。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即便管理會計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加上由于管理會計經驗數據獲取的高難度,致使如今眾多年輕學者望而卻步。然而,依舊可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實務界卻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管理會計幫助企業價值增值的價值越來越可觀。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管理會計發展歷程,全面分析現代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學科內容體系范疇及相關邏輯關系等,積極促進管理會計學科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運國.關于現代管理會計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J].現代管理科學,2010,(2):9-11.
[2]邱暉,秦潔.對管理會計基本理論中若干問題的見解[J].現代審計與會計,2007,(1):48-48.
[3]潘飛.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研究框架———以價值為基礎和戰略為導向[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1):3-12.
作者:孔祥全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