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對于社會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需要以創新創業為教學需求,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就如何在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發展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1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文簡稱綱要)提到“人才隊伍建設需創新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傳統高校培育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發展,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要求進行改革創新。基于目前學界的研究來看,有許多學者對于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提出了異議: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老化、師資力量不足、專業定位不準確等,總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和用人單位要求相差較大。比如學者李旭軒認為當前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善,專業技能缺乏等,導致了市場競爭力不足。而學者張才明和楊曉智則是從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這兩位學者認為當前國內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沒有任何創新,雖然說學生的學習的知識內容較多,但是沒有形成縱深的基本技能,導致了教學模式和現實行業需求脫節,無法培養出復合型的人才。近年來,部分地區針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一些創新建議,如“協同式”模式、“創業型”模式、“新蘇南”模式等。而這些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具有一定的創見,但是由于不同地區教學情境不同,很難以適應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但是大多數停留在教學方面,缺乏全局性的思考,并且有關的成果案例較少。
2民辦高校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要求的構建
2.1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當前的背景下,國家對于大眾創業的扶持力度越拉越大。民辦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緊密貼合國家政策制定人才培養培養的目標。了解創新創業規劃、基本流程、方法和技能。要實現這一目標,工商管理專業最終培育的人才需要在以下方面達到相應的要求。一是基本素質:必須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誠信品質、創新創業思維,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二是知識及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規知識,擁有專業的技術能力,形成創新創業的基本素養。三是信息處理和收集能力,掌握文獻的檢閱方法,可以快速收集行業的相關數據。四是理論素養,掌握市場分析理論和方法、企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等。五是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快速動員他人、組織和策劃活動,預測管理風險。六是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如進取心、意志力、受挫力情緒控制力等。綜上所述,在接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后的人才,具備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能力,成為一名復合型和應用型專業人才。
2.2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第一階段,校內學習。本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教學實踐為一到五個學期。其中教學內容主要如下:一是理論教學。教學主要學習經濟學、管理學、創新創業等理論知識,包含了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等。二是實踐教學,主要開展技能教學,主要有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如織領導、信息收集與辨析、創意與項目策劃、風險預測能力等三是寒期和暑假實踐,在大一、大二、大三等環節中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體驗的機會。組織學生到京東、阿里、萬科、保利等知名企業實踐體驗,為學生實訓以及實習做好準備。第二階段,綜合實訓。本階段的教學時間在大三下學期,教學時間為1~10周,教學內容包含了人力資源薪酬體系設計(1.5周)、物流供應管理(1周)、會計綜合實習(1周)、職業規劃(1.5周)、商業計劃書(1.5周)、經管綜合仿真實訓(1周);畢業拓展(0.5周);企業人職實訓(1.5周)。該階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在校內的實訓基地,布置實訓任務,讓學生將自己的專業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處理上,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并讓學生在企業和學校的引導下完成入職的訓練,從而為學生進入實習階段打好基礎,幫助學生提升理論水平以及專業技能。第三階段,實習階段。實習階段的主要是學校組織學生去企業實習,讓學生快速形成社會經驗,并在企業實訓過程中能夠應用自己專業所學。一般而言,學校方面會提供校企合作、訂單班、師徒制等方式,進一步指導學生就業,同時學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完成畢業論文,和專業老師交流社會經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3民辦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點
3.1“專業知識”模塊的創新和優化設計
基于當前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現有專業知識體系進行完善,以創新創業為要求,設計專業課程。具體優化設計如下所示:一是完善專業教材,專業教材理論教學內容能夠反映當前的教學前沿,教學課程設置需要更加精煉,學生可以從教材中了解最新的教學理論成果。二是進一步開發專業知識教學聶榮,調查民辦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為后續教學體系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三是通過教研項目,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從而提升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水平。
3.2“實踐教學”模塊的創新和優化設計
結合國內各大民辦高校中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來看,其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模塊,分別是基礎技能實踐培養環節、專業技能實踐培養環節以及專業綜合技能實踐培養環節,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企業家精神以及自我成長能力,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包含了以下幾點內容:一是專業技能培養的優化。在專業指導、高級班培訓和單獨培訓等方式,使其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二是建立完善的實踐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個人發展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三是學時和學分優化。從目前情況來看,學校實踐教學的學分和學時與理論教學的占比為1∶0.3,在本培訓教學模式中,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學時和學分比例和專業理論教學比例要達到1∶1.5,并且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要努力達到1∶1,從而進一步發揮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3.3“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模塊的創新和優化設計
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既需要滲透到理論教學環節當中,同時也要滲透到實踐教學以及實習等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承擔社會責任能力以及變革創新能力。具體的實施要點如下所示:一是豐富理論教學方法,吸收信息教學的優點,采取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施課前、課堂、課后教學的一體化,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校內的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和社會接軌的實訓基地,模擬企業經營,拓展專業訓練,創業決策等方式,完成課程的訓練。三是企業家面對面活動。在暑假期間開展企業家面對面活動,邀請企業家和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指導,讓學生感受企業家創業、管理的體會,從而拉近學生和企業家的舉例,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四拓展本企業家庫資源。如萬科集團分公司經理、聯想電腦華中地區負責人等,形成專業企業家的信息庫,通過定期邀請企業家講授經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經驗。
4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策略
為了能夠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本文認為需要從高校、政府、企業三個方面采取措施,為面板高中工商管理是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保障。
4.1高校層面
一是以項目為基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比如在學校層面上舉辦創新競賽項目,吸引學生參與項目活動,幫助學生鍛煉專業技能,拓展學生創新視野,幫助學生提早建立起抗挫折意識。二是構建創新創業實訓課程。一是學習創業創新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創新創業精神。二是開展職業培訓項目,通過組織學生實施項目,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創業思維。三是成立項目孵化器,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項目開展創新創業,并將項目內容孵化落地。
4.2企業層面
一是企業家“走進”課堂。和企業家建立聯系,一方面可以通過企業家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開始創業,讓企業家分享自己創業過程中的經歷,從而讓學生從中找到創新創業的靈感,以及學習創新創業過程解決困難的經驗。另外一方面,通過介紹成功案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創業熱情。二是提供更多實習實訓機會。學校挑選企業進行合作,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平臺,對學生的人機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加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深入學習業務,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環境和流程,讓學生快速融入企業集體當中。
4.3政府層面
一是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專項資金,成立創業創業項目評估小組,專門評估各大學校的學生的創新項目。對于優秀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二是放寬學生的貸款政策,學生身份嚴重限制了獲得貸款的機會,政府應適當放寬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貸款政策,并為其提供資金。三是加快構建“三位一體”孵化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一個平臺,整合各方資源,讓優秀項目孵化落地。
參考文獻
[1]王鳳蓮,謝榮見,王邦倫,等.“互聯網+”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7,37(01):32-37.
[2]陳煒.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簡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
[3]董曉東,金玉然,宋偉,等.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改革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8):74-74.
[4]朱震宇.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簡析[J].環球市場,2017,(13):122.
作者:謝淑鑫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