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教育創新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我國旅游管理教育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1978年到1983年,旅游管理教育發展緩慢;1984年至1988年,旅游管理教育發展速度有所加快;1989年至1992年,其發展速度減弱;從1993至今,旅游管理教育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旅游管理經過有效的分化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學科體系的基本雛形。旅游高等教育把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起點,已有了高職、高專、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這樣完整的教育層次系統,展示了旅游管理教育發展的歷程和成果。現階段我國旅游業迅速發展,已成為一支新興的經濟增長力量。旅游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旅游人才教育事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已經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專科和中等職業四個層次的教育體系。至2004年底,全國旅游院校1313所,其中高校574所,中等職業學校739所;在校生57萬人,其中高校2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0萬人。從總體上看,我國旅游院校教育整體規模擴張迅速,旅游院校層次結構總體趨于合理;從單體上看,單體規模發展緩慢,高層次教育實力不強、培養人才的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校綜合實力的增強,有待進一步的優化和整合。
旅游管理教育的需求分析
市場需求分析。目前我國旅游業從業人員600萬人,實際需要專業旅游人才800萬以上,市場需求“缺口”較大,尤其是賓館、旅行社的中高層管理人才、熟悉國際旅游業務,以及熟練掌握出入境旅游業務的骨干需求量較大。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未來10年,我國每年將增加旅游從業人員100萬人,而我國的旅游院校每年僅能提供10萬名畢業生,旅游專業人才緊缺。從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狀況看,我國已有20多個省提出了“旅游強省,旅游建省”的發展戰略,把旅游作為優先發展的行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及國際性酒店集團在我國的擴張,將把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人才結構分析。目前我國旅游業現狀是人才資源供不應求。據統計,我國旅游行業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六類:旅游產業國際化,旅游管理本土化需要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集團運作,資本運營的職業經理人才;緊缺通曉管理、規劃的領導人才,他們對于旅游業的理解和認識對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旅游理論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訓師資人才,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實踐良性運轉,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旅游人才開發的質量;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育人才,優良的師資隊伍將為旅游行業儲備良好的后備力量;緊缺熟悉國內外旅游市場、熟悉客源市場、精通消費者行為和營銷策劃的專業人才;緊缺具有專業技能過硬、服務意識強的協作型和應用型服務人才。
旅游管理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德國《財經周刊》的調查顯示,50%以上的跨國公司因我國缺少合格的人力資源,而把目光轉向其他國家。一直以來,我國重文憑輕技術的現實造成學生所受的教育只注重理論、缺少有針對性的實用教育和團隊工作的技巧訓練。教育體制的落后導致畢業生缺乏實際能力,無法適應企業需要。英國麥肯錫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曾指出,我國的問題不在于大學培養的畢業生數量,而在于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我國教育仍被死記硬背的傳統束縛,鼓勵對老師的無條件聽從而非創新,英語差和實用技能低是突出問題。我國旅游管理教育發展較晚,與西方旅游管理教育相比存在許多不足。回顧旅游管理教育在西方的發展,歐洲重教學與培訓、美國強調研究指導實踐、德國是雙元制教學模式、加拿大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BE教學模式、澳大利亞TAFE職業教育模式以國際勞工組織的MES(職業技能模塊)為主,西方各種先進的辦學理念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為此,我國的旅游管理教育應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基礎上,建立一種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具有我國特色的旅游管理教育創新體系。旅游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旅游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而旅游人才的培養也逐步成為制約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長足發展的瓶頸問題,旅游業的發展呼喚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依靠人才體系、課程體系的建設。為此,我國的旅游管理教育應從人才培養創新、教學內容創新、課程體系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旅游管理教育資源整合創新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質量。
旅游管理教育創新的內容
(一)人才培養創新
旅游管理教育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針對不同教育層次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上,必須主動與旅游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溝通聯系,及時了解旅游行業的基本情況,分析旅游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與分布情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確保培養出能適應旅游業各類工作,適應能力強、有進取心和敬業精神的多層次、多元化人才。在人才培養與開發過程中,應注意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管理能力的培養并舉。建立起多層次的培訓體系,著力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引入不同級別的國內乃至國際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培訓,鼓勵學生獲取跨行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培訓,以適應學生擇業謀職的需要。旅游管理教育要拓寬培訓渠道,廣泛與社會各界接觸,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要重視高層次教育,注重管理和實證研究,積極用理論指導實踐。注意提高高層次教育的質量,提高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指導我國的旅游實踐,為旅游業及其相關部門輸送所需的中、高級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教育要適應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管理教育還需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要把專業思想教育、愛崗敬業教育列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擇業觀念和服務意識。
(二)師資隊伍建設創新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鼓勵教師完成學歷進修;輸送部分優秀年輕教師到辦學經驗豐富、實踐教學有特色、專家學者集中的國內外院校進行繼續深造和進修,以保持辦學活力。加強校際間的學術交流,旅游院校還可以在不變更其所屬人事關系、戶籍等前提下,根據專業設置及課程結構的需要吸引知名專家、教授來校講授本專業的前沿專業知識,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及技能培養,充實師資隊伍,改善師資結構。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既能熟練準確傳授課程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指導能力,這是旅游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鼓勵或要求旅游專業教師到優秀旅游企事業單位實職、兼職鍛煉,系統地獲取實踐經驗和最新的行業信息。鼓勵教師到政府相關部門了解方針、政策及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了解行業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運用所學知識為政府、行業及企業提供可靠、可行的運營方案。
(三)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創新
旅游院校要倡導創新的旅游管理教育體系思想,即“以教學為核心基礎,以實踐為紐帶,以科研探索為發展方向”的教學→實踐→科研一體化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做到理論和實踐并重,不斷推出課堂教學課程與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以科研探索為發展導向的課程設置體系。在教學計劃及培養方案上,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管理能力、綜合素質為宗旨,加強實訓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教學、實踐和科研一體化是旅游管理教育辦學特色的關鍵。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科學合理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客觀性、適應性較強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應以教育與市場接軌、學校與企業聯姻。教育供給必須滿足產業要求,只有與產業實踐相關聯,旅游管理教育才有根基。在課程設計上突出旅游專業綜合性特征,實行寬泛式教育,加大選修課內容,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機會。在教學計劃的設定上不要拘于形式,要敢于創新,以市場為導向,與企業聯合培養定單式人才。從教學條件上看,必須實現教學主體的雙元化,即產業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有效合作,并擁有完備的實訓手段。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聘任一些在旅游部門、旅游相關行業擔任過職務的管理者授課,把行業的新發展、新動態、新問題帶進課堂中。引進案例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擺脫傳統語言培訓的束縛,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建立旅游人才培養層級體系,把外語作為重點和突破口,培養一支有較高專業水平、各語種配套的導游人員隊伍及一大批有較高素質、精通兩門以上外語的高等專業人才充實到眾多旅游行業中來。要加強學生外語能力、溝通技巧、人際關系、緊急事件處理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駕馭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能力要均衡發展。
(四)旅游管理教育資源整合創新
完善教學和培訓體系,要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為主體,學歷教育與學位教育為方向,在職教育與崗位培訓為主要手段,辦好職業學校和職工培訓中心,各行業內部都應建立自己的培訓部,全方位地大力發展旅游教育。旅游人才的短缺,也為旅游院校的興建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將校園與景區高度融合,教學與實踐雙向互動,集學習、科研、培訓、觀光、休閑、娛樂、美食、健身、療養、體育競賽為一體,涵蓋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高專生各個層次教育及各類培訓。整合教學資源還包括要積極引進行業中一些有特色的培訓課程和高水平的培訓教師,以增強教學的專業化程度,促進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要以開放的姿態走出國門,與國際上先進的旅游管理教育機構和旅游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開展教師進修和互派留學工作,運用國外旅游管理教育優勢,共同促進我國旅游管理教育的發展。旅游管理教育要樹立開放的教育觀,適應旅游業國際化的要求,開展國際范圍的合作,走國際聯合辦學的道路。加強與世界各國旅游校院合作,為旅游業提供全球化、國際性高素質旅游專業人才是各旅游學院發展的方向。整合教育資源還要政府的重視和扶持。從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的經驗可以看出,要想在短期內快速發展旅游業及旅游管理教育,僅僅依靠教育機構或企業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即使在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政府在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仍然是必要的。我國正從占主導地位的制造工業向以研究為基礎的工業轉變和服務業轉變。我國旅游管理教育急需進行改革,大膽創新,按市場需求培養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