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貿易項目化重塑課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進行學生調研,了解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明確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需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在課程設計之初,設計調研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明確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對學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調研,結果顯示:1.50%左右的學生認為在當前的教學模式存在問題,無法實現既定的課程目標;2.66.7%的學生認為當前教學內容缺乏應用性;3.30.1%的學生認為應保持教學內容先進性;4.55.5%的學生認為教學上缺乏針對性;5.29.6%的學生認為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的最佳比例是5:5,24.6%的學生認為是4:6;6.54.7%的生認為最佳的考核方式是作業+模擬實訓,取消閉卷考試。由此可見,原有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存在著教學內容不實用、不先進,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不科學,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二、進行企業調研,確定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和崗位職責
使學生“愿意學”的關鍵在于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其前提在于教學內容基于實際崗位的崗位職責,因此,整體教學設計的一大重要步驟在于企業調研,了解課程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和具體的崗位職責。為了解市場對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負責人利用互聯網,登錄智聯招聘網對2010年8月6日至2010年9月6日全國26個城市公布的外貿人才需求狀況進行調研。由于高職畢業生去向多為單證員、外貿業務員等,故本次調查局限于外貿業務員、報關員和跟單員三個崗位。通過調研發現,從招聘的崗位來看,全國26個城市中外貿業務員的崗位數最多,其次是跟單員(前兩項中包含單證員),最后是報關員。根據上文的調查結果,學校以外貿業務員崗位為基礎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為更充分地了解外貿業務員的崗位職責和企業對外貿業務員的崗位要求,通過走訪企業,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智聯網企業招聘信息調研等,發現外貿員崗位職責主要包括:1.收集市場信息,拓展海外市場,開發、維護國外客戶;2.主導進行出口訂單的洽談與簽約;3.進出口訂單處理,保證按照客戶要求交付;4.制作相應的單據,完成貨款收付;5.負責客戶管理及售后服務工作,迅速處理客戶投訴,維護、跟蹤和管理現有客戶。除了上述相關的崗位職責以外,應聘企業還對外貿業務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任職要求,調查發現,企業對于員工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要求較高,分別占調研企業的60%和43.3%,同時,有26.7%的企業關注抗壓能力,25%的企業要求責任心強,20%的企業要求員工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16.7%的企業則要求員工能服從公司的安排,有較強的執行能力。
三、以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確定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包括課程總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確定課程目標之前除了要明確崗位職責,更為重要的是要明確本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所承擔的任務,是否所有的崗位職責都必須在本門課程目標中體現,還是本門課程只需承擔崗位職責中的部分內容,其余的崗位職責由其他課程承擔。基于此,學校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發現,本門課程只需承擔:熟悉外貿流程,合同的磋商與簽約這一主要崗位職責。因此確定本門課程的目標如下:
1.總目標
總目標是課程的第一層目標,須與課程標準中相關表述一致,對于尚未制定課程標準的課程,由指定教師寫出初稿,課程組教師集體研討商定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總目標要求用完整的、精練的語言對總體目標進行描述,但形式上不同于傳統課程的教學目標描述。《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總目標是:以溫州誠美貿易有限公司對美國立博德男式皮鞋出口為貫穿項目,通過貿易準備、制定標準合同、交易磋商與簽約、履行合同等具體項目,使學生熟悉外貿業務流程,為后續專業主干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就業上崗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2.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是用清晰、具體、可檢驗的語言,準確描述學生學完本課程后“能用…做…”。能力目標是教師對學校和學生的承諾,表明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完成哪些具體的任務。因此,能力目標一定是可以檢驗的。本門課程根據崗位職責確定的具體能力目標如下:
(1)能運用外貿理論和政策知識閱讀相關外貿類分析文章,查閱相關外貿統計資料并做統計分析;
(2)能運用外貿統計指標和外貿政策作用機制對當前外貿政策變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進行分析,撰寫相關分析報告;
(3)能根據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管理相關規定熟悉外貿企業的注冊流程,并能模擬注冊成立外貿公司,完成各項注冊登記;
(4)能利用各種渠道尋找交易客戶,并撰寫建立業務聯系信函;
(5)能初步運用外貿英語與客戶就合同條件進行交易磋商;
(6)能根據往來函電規范、合理地擬訂進出口合同的主要交易條件;
(7)能運用合同條款相關知識看懂不同版本的進出口合同;
(8)能依據單據或合同相關條款合理安排一般貿易進出口業務各環節具體工作。
3.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對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以“了解…”“掌握…”等形式進行表述。教師在整體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明確我們的設計是一體化設計,理論和實際不能偏頗,在強調實踐的同時也要重視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因此,我們的知識目標應作為能力目標的載體,與能力目標配套表述。如本課程的知識目標為:
(1)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和相關概念;
(2)掌握外貿政策對進出口的作用機制;
(3)熟悉外貿公司設立的注冊登記程序及提交的文件;
(4)掌握獲取業務信息的方法和途徑,了解開發客戶的途徑與方法;
(5)掌握制定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主要條款的內容和制定方法;
(6)掌握交易磋商的途徑與方法;
(7)掌握履行進出口合同的程序;
(8)熟悉外貿業務流程。
4.素質目標
在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中,素質目標是以通過闡明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以“通過…培養…”或“通過…使學生具有…”等形式等對培養學生的某種素質的表述,對素質目標進行表述必須明確、具體,可檢驗。在本課程設計中,素質目標體現為職業崗位對任職人員任職要求的具體體現。本課程的素質目標如下:
(1)通過要求學生分組模擬進出口商詢盤、發盤、還盤、接受、簽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溝通意識;
(2)通過學生分組角色模擬完成公司業務注冊和與對手進行交易磋商全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3)通過簽訂一份完整、準確的銷售合同并履行該合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和執行力。
四、根據課程目標選取項目,設計情境
1.項目設計
選擇、設計一個或幾個貫穿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作為完成課程目標的主要載體,這是能力目標項目化課程改造的原則。項目有三層含義:第一,項目是一項有待完成的任務,且有特定的環境與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組織機構內,利用有限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第三,要滿足一定性能、質量、數量、技術指標等要求。因此一個好的項目必須是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之下,要求學生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具體的任務要求,并能根據企業相關標準對工作成果進行檢驗評價。最好的項目是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實踐當中去,但若有些課程由于資源的限制或課程性質,無法參與真實項目,則可以選用高度仿真的項目。此外,在項目設計上可以設計課內項目與課外項目雙線并行的方式,通過課上項目演練到課下獨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一個項目,使學生真正參與,給學生獨立判斷、決策和行動的空間。采用項目化教學,通過項目完整的工作過程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串聯,必定打破課程原有的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與安排必須要做一定的調整,有些與項目無關的教學內容就會舍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采用雙線并行項目,課內項目為溫州城美貿易有限公司與美國立博德公司的皮鞋進出口業務;課外項目為學生與北京二元通泰貿易有限公司不同商品的進出口業務。
2.情境設計
正如上文所說,項目實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下展開的,所以,對于項目的執行應根據項目進程設計相應的情境。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引出任務,情境設計盡可能全面,可以運用常規情景、技術情境、管理情境、正常情境、意外情境、違規情境等。此外,情境盡可能引用企業實際情境。
五、項目化課程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
根據選定的項目,結合項目進行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機的串聯,依據教學計劃對課程教學進度做一個合理的安排,確定課程的教學進度圖。教師在確定教學進度時,一是按照項目進程合理安排;二是要根據總學時合理分配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
六、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因人而已,因課而已,沒有定論,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六步法:即提出資訊、作出決策、明確計劃、具體實施、任務檢查、效果評價。同時實施全課堂滲透式案例分析,構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的課堂。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相關知識的引入、總結。
七、考核方式設計
課程的考核應與課程目標相對應,體現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按照企業對員工考核模式,根據項目成果,以及工作態度等進行考核,包括作業、課堂表現、出勤管理考核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考核由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綜合而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60%(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表現)、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40%。學生考核總成績必須至少達到60分,其中,期末考試必須達到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