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貿易教學中融入主導—主體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主導———主體”模式是基于素質教學改革下形成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強調了學生在課程知識與技能學習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基于教學引導,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本文以國際貿易教學為例,從“主導———主體”模式內涵與特征出發,就其在國際貿易教學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加強對“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認知,促進該模式應用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主導———主體”模式;國際貿易教學;教學模式
一、對“主導———主體”模式的基本認識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有機結合下形成的一種“以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此,“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實現“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基礎理論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基礎理論的有效融合,取長補短、相互完善、相互促進效果,在創新創造型人才培養中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是九十年代前,我國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在于行為主義,以奧蘇貝爾“學與教”理論為典型代表。奧蘇貝爾“學與教”理論認為:1、以學習效果為依據,對學習進行劃分,學習可被分為兩種類型,即有意義學習與無意義學習(機械學習)。有意義的學習能夠是學生認知結構與知識(技能)之間建立聯系,實現對知識本質、規律等內容的有效掌握。2、有意義學習方式有兩種,即被動學習(接受學習)與主動學習(發現學習)。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發現學習適應性不強,僅在實驗教學中適用,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成為高效傳遞知識的手段。3、在被動學習(傳遞———接受)過程中,需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調動與培養,使學生通過注意力集中、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在教學中占據中心地位。由此可見,“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有利于科學知識的系統傳授,能夠實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主導———主體”教學模式集“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之長,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求教師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與知識進行問題求解與知識再創。因此,該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皆適用,更符合我國教育特征與教學要求。
二、“主導———主體”模式在國際貿易教學中的提出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對外貿易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為滿足社會發展與市場建設需求,各地方各級高校開設了國際貿易專業且國際貿易專業涉及到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較多,包括外貿英語、中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地理、電子商務、對外貿易政策與法規、管理學、會計學、金融學、市場營銷等等。加之,隨著國際貿易行業的不斷發展,貿易合作方式、對外貿易政策法規、對外貿易運輸模式等發生一定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出更多挑戰?;诖?,基于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針對國際貿易市場變化,面對市場人才培養要求,應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引入教學實踐中,通過合作、探究、實踐等教學方法的科學運用,構建適合國際貿易教學的“主導———主體”模式,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主導———主體”模式在國際貿易教學中的應用
要想實現“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提升“主導———主體”模式在國際貿易教學中的應用質量,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實踐。
(一)模式應用到國際貿易教學理念
在國際貿易教學中,“主導———主體”模式的應用,離不開相關教學理念的支撐。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對素質教學要求進行深入解讀,實現現知識論向主題教育論的科學轉換。與此同時,在國際貿易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意識、主動精神、主動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知課程學習樂趣,提升專業技能。例如,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可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教材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且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并以多媒體、事物觀察、案例分析等多樣化方式進行具體體現,從而能夠提升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進行問題的自主思考與分析,并在師生有效交流下,實現舊問題的解決與新問題的生成。
(二)模式應用到國際貿易教學內容
以學生為主體的國際貿易教學,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情況、學習要求等,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例如,在國際貿易專業《國際貿易地理》課程“亞洲主要經濟貿易區”教學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可將搜集到的亞洲地區(如東南亞)核心經濟貿易的最新動態,傳遞給學生,以便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經驗。與此同時,教師將中國“一帶一路”中與東南亞地區經濟貿易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創建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如“中國‘一帶一路’涉及到的東南亞國家有哪些?”、“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等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分別以日本為主導和以中國為主導,東南亞地區貿易伙伴關系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同時,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探討,進行問題分析與處理,實現重點知識的有效掌握。
(三)模式應用到國際貿易教學方法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強調教師通過教學引導,調動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對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國際貿易教學活動時,應科學選擇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入世對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相關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如“中國入世五周年特別報道”,讓學生通過節目觀看,實現學習興趣的調動,從而自主參與到知識學習與探索中,加強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如,在學習“對外貿易港口”相關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中國十大對外貿易港口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應用“主導———主體”教學模式開展國際貿易教學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以促進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例如,在“裝箱單填寫”相關知識學習中,教師利用模擬教學法,為學生設置裝箱單填寫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與實際情境演練,明確裝箱單填寫規則與要點;在“對外貿易合同”相關知識學習中,教師采用案例分析法,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對國際貿易合同簽訂規則、注意事項等具有一定的掌握與了解;教師可依托創新創業教育,組織開展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與實訓活動,如國貿運輸企業參觀,某企業某產品進易現狀調研,報關、報檢、跟單、投保定崗實習等,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四)模式應用到國際貿易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專業課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師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存在積極影響。對此,基于“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特征,可構建“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建設,讓學生能夠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中,發揮教學評價主體作用,從而加強對自身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的了解與掌握,能夠自主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貿易學習方法與措施,以促進國際貿易學習質量的提升。
四、結論
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世界的競爭、市場的競爭已經發展為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依托教育,進行人才培養與科學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對此,院校在進行國際貿易專業建設與發展時,需緊跟時代變化,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在教學模式中的有效滲透,在提升國際貿易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教育科學水平,實現國際貿易教學的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小想.獨立學院國貿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9(1)
[2]宋志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主導雙主體四驅動”模式探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3)
[3]崔海英,代冬芳.《國際貿易理論》課程創新能力培養構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8)
[4]周開權.基于“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五年制高職混合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五年制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輕工科技,2018(12
作者:龍倩茜 單位:重慶市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