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經濟發展與齊魯文化關系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山東省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近年來,山東省的經濟一直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據統計,2014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5942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在農業方面,2014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919.3億斤,比上年增長1.5%,連續第十二年實現增產。在工業方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其中,重工業增長10.1%,輕工業增長8.5%。從收入指標來看,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4元,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
(一)山東區域經濟發展對齊魯文化的積極作用
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為地域文化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經濟保障。山東省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使政府有足夠的財政實力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組織和傳播齊魯文化,有力的促進了社會文化消費需求,如參加文化旅游等,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對齊魯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山東區域經濟發展對齊魯文化的消極作用
在肯定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對齊魯文化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消極弱化的一面,近年來,隨著山東經濟的發展,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社會文化消費需求增長,外來文化不斷滲透,如熱衷西方節日和對韓劇的追捧等,對我國傳統的齊魯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直接導致齊魯文化建設的弱化。
(三)齊魯文化在山東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獨立性
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并非總是保持同一步調,地域文化在沿襲、發展過程中經常表現出自身的獨立性。正如經濟發達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繁榮,齊魯文化的發展除了受制于山東的經濟基礎之外,還會受到山東各地的地形地貌、人文積淀、傳統習俗、河流山脈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從歷史發展來看,由于種種原因,山東有些曾經經濟上很是繁榮的地區盡管出現了衰落,但其地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慣性仍然保持著應有的影響。
三、齊魯文化對山東區域經濟的反作用
美國知名經濟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在當今社會生產中,具有決定作用的要素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土地和勞動,而是文化。文化的本質和屬性決定了它不但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一)齊魯文化對山東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
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齊魯文化重視道德人格的塑造,重人才,重教育,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為山東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以此孕育出的文化生產力擺脫了資源稀缺的問題,催生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的推動了山東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地域文化創新內在地推動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祭孔大典、在全球開辦孔子學院等,帶動文化產業創新,隨之不斷衍生新的產業門類,從而催生新的市場需求,同樣的,齊魯文化的創新也轉化為富有創造精神的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和創新作為,成為山東經濟強省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二)齊魯文化對山東區域經濟的阻礙作用
齊文化和魯文化兩種文化的差異對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歷史上齊國重商,富有變革和創新意識,魯國保守重視農業發展,因此今天的沿海地區及魯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仍然強于魯西北、魯西南地區,導致山東省內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政府應當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充分利用文化產業的優勢,推動經濟發展。一些傳統的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山東區域經濟的發展,比如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以和為貴,重義輕利,與現代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存在沖突,同時山東作為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官本位思想非常嚴重,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便是儒家君臣思想的產物,導致山東經濟在發展中有一定的劣勢。因此應當對傳統的齊魯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運用到商業運作中去,使得山東經濟有著健康持續的發展。
作者:康琳琳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