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經濟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圍繞優化民營經濟“留才環境”,不斷創新工作機制
1要優化服務機制
建立縣級領導和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對聯系民營企業人才制度,主動關心人才的工作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根據民營企業實際需求,從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懂經濟、會管理、有專業知識的優秀干部駐民營企業開展服務,為企業培育熟練掌握關鍵技術、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完善立體多元的人才服務網絡體系,健全人才關愛幫扶制度,充分發揮黨支部、共青團、科協等組織服務人才的優勢,切實解決人才在生活、學習、工作、創業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在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開設民營經濟人事人才服務窗口,安排專人負責,提供民營經濟招聘人才、人事、職稱評定、養老保險金繳納等服務,打通民營企業公共人事服務綠色通道。
2要優化宣傳機制
對有突出貢獻的民營經濟優秀人才,通過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宣傳,擴大社會影響,為他們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和能夠得到尊重理解的社會環境。
二、圍繞壯大民營經濟“領軍方陣”,不斷創新培養模式
把民營經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全縣人才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民營經濟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分層次、分類別培訓民營經濟人才,重點培訓民營經濟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一是要創新研修培訓方式。建立政府、企業、培訓機構長期合作培訓機制,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加大培訓力度。有計劃地選派部分民營經濟優秀人才到高校對口培訓,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舉辦民營經濟高級研修班;繼續辦好伊通經濟大講堂,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就民營經濟發展、企業管理、投融資等強人才工作創新加推民營經濟發展助相關內容為民營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專題授課;深入推進民營企業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圍繞民營經濟需求,邀請院士專家來伊通開展咨詢服務,給民營經濟“把脈開方”。今年以來,組織全縣重點民營企業的35名企業家和項目經理,參加清華大學研修班1期,赴蘇州學習考察7天,并邀請企業運營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來經濟大講堂作專題講座。二是要創新學習考察方式。按照帶著課題學習考察、聆聽專家科研經驗、感知科技攻關方法、促進學以致用效果等考察學習方式,分行業、分層次組織民營企業優秀人才到國內和省內先進地區、先進企業開展學習交流和考察洽談活動,促進企業間交流,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三是要創新規范管理方式。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搜集登記民營經濟人才學歷、專長、業績等基礎信息,建立民營經濟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搭建企業家參政議政平臺,實行企業家列席縣委、縣政府相關會議制度,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三、圍繞構筑民營經濟“人才洼地”,不斷創新政策扶持
構筑民營經濟“人才洼地”,是加快優秀人才向企業集聚、加速民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需要不斷創新政策措施,激勵民營企業人才創新創業。一是要實行民營經濟優秀人才“綠卡服務”制度。明確持卡的民營企業優秀人才在創業、子女入學以及健康檢查、手續審批等方面享有的優惠政策和特殊服務,最大限度地為民營企業人才工作生活提供便利。二是要實行大學生入園創業政策。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建設人才基地,對入園區創業的大學生放寬注冊條件,提供小額貸款和創業培訓補貼等優惠。三是要實行人才“柔性交流”機制。對民營經濟急需引進的人才不變、單位不變的“三不變”政策,聘請的專家和人才,來去自由,待遇從優,成果重獎。四是要鼓勵民營企業自主引進高端人才,對民營企業自行聘請專家、中介機構強化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作者:李杰軒 單位:中共伊通滿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