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綜合性。
公共管理學科一門綜合運用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研究公共管理主體管理公共組織及其行為的規律的科學體系,其不僅擁有厚重的理論背景,而且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公共管理學科研究所涉獵的內容也更為多樣化,有基于此也就要求所有運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更具有綜合性。
2、實用性。
公共管理學科實際上就是一門運用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的應用性科學,一般來說公共管理學研究多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如何解決某類公共問題方法或手段的內在規律,并進行具有普遍性意義的歸納總結。
3、交叉性。
公共管理學科的交叉性是基于其學科理論基礎和研究的問題內容而言的。公共管理學科以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為基礎,對某一公共管理問題的研究都必定涉及到多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
(一)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1、理論與現實結合,完善知識體系。
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就是一種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它不僅僅是教師講某一理論和相匹配的案例結合起來的一起分析,更是一種學科理論知識與社會的接軌。
2、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
一般來說,社科類學科教學總是顯得比較呆板,學生會認為理論性太強,課堂缺乏一個活躍的氣氛。然而案例教學正是破解這一困境的好方法,現實性的案例總能給學生一些可觸感,尤其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是讓學生感同身受,這樣案例教學不僅是對教學形式的一種豐富,更是能很好地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3、實現教學相長,促進教學工作接地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如若把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老師單向將只是傳輸給學生,總難免有些狹隘之疑。實際上,教學也是老師學習一個很好的形式,這種學習體現在老師對知識的熟練程度提高上,也更體現在老師對知識的再思考和更跟新上。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能夠幫助教師盡可能接觸更多的公共管理領域的社會性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都是很具有實時性的,在案例對認識收集、認知、分析、講授系列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幫助教師學習到了更多的新知識,并使得教學工作接地氣,不歸屬空中樓閣。
(二)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中關于案例選取的一些問題。
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早已不是一個新的研究問題,在理論研究上已然有很多成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案例教學也已是相當普及,但存在的問題也依然是很多,尤其是在案例選取上。本文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案例選取存在的一些問題小作闡述。
1、難離理論式講授,案例少。
雖然公共管理學科領域在教學中長期以來都在極力推崇案例教學,但或許是出于社科類學科的通病,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依然還是難以走出思辨的窘境,難離理論式的講授,選取案例很少,甚至是以老僧讀經般的精神去不厭其煩地帶領學生咀嚼無味的理論。
2、陳年舊事,缺乏時效性。
不容否認公共管理學科領域存在很多經典的案例。但公共管理學科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總具有的時代性又決定了其研究內容的時效性,如此說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案例也就必然不存在永世的經典。
3、不具典型意義,缺少代表性。
案例作為個案來分析研究,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或為了找出解決這問題的具有普適性的方法,無論基于哪個原因都無疑要求所選取的案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意義。而現實總會有不少教學案例的選取過于隨性,不能代表某一類問題或說不具備典型性。4、過于高大全,脫離實際。當知識也有了統一的標準,總難免會出現一些高大全的東西,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不外于此。在標榜了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標準化后,不少教師容易在教學中緊扣標準要求,在選取案例過程中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模范案例,而忽然了現實環境,嚴重脫離實際。
三、關于案例選取的想法
1、穿插講授,突破理論化的枯燥。
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中案例的選取不僅要考慮數量和質量,還應對案例出現的時機予以考量。案例扎堆出現容易偏離中心理論主題,理論過于集中又容易讓學生反感理論的枯燥,所以選擇在合適的時機穿插進去案例顯得尤為重要。
2、結合最新時事,注重案例的時效性。
前文我們已經對案例時效性的重要做了相關闡述,新的時事總會具有很強吸引眼球的功能。教學過程中選取新時事作為案例來講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案例相關理論學習的興趣,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會用更多理論知識去分析時刻發生在身邊的事物。
3、講典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
典型性案例不僅有很強的代表性,也很能加強人們對它的興趣。公共管理學科教學中典型性案例的一般都是一時間在一定范圍內廣為人知的事情,選擇這類案例來結合理論講解,能很好地帶動大家參與到課堂的案例分析中來。并且,由于大家都案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參與分析中也會有更多的同學能夠有較好的思考和發言,這也是案例教學中極為難得的。
4、案例接地氣重生活,解析要通俗易懂。
案例選取應該接地氣,即應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來。如教師跟學生講國家治理霧霾來作為環境治理的案例,肯定就不比與學生分析其家庭所在社區對公共衛生環境的處理更讓他們有親切感和參與較為強烈的參與愿望。在案例的解析中,也應該盡可能地通俗易懂,動輒就跟學生講大家們的公共管理理論多會讓課堂變得更為陌生和沉寂。
作者:郭恒 單位:河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