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案例教學法用于高校公共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這勢必不利于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樹立專業自信,也會造成公共管理專業的專業吸引力降低,教學模式轉變勢在必行。轉變后的教學模式必須關注公務員考試及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和職業潛能的培養。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和職業潛能可概括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分析、推理、判斷、論證及綜合運用知識原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基本的理解、表達、溝通、勸說及提升的能力。這在學生日常管理及教學過程外顯為“讀、說、寫”及表演、主持、導演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模式正好切合和這樣的專業培養需求。
二、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障礙及其原因
目前,我國高校的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與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案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案例教學運用范圍窄、應用層次淺、教學效果差的突出問題。有學者將其形象地概況為“三多三少”即舊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這些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本土化公共管理案例制作成本高
案列搜集成本和案例編寫成本是公共案例制作成本的決定性因素。在我國,政府信息公開雖然作為政府改革的重要議題日益受到尊重,但和歐美等國相比整體上政府信息公開程度不高,這就使得我們搜集公共管理的第一手資料處處遭遇掣肘,增加了我國本土公共管理案例的搜集成本。同時,作為我國當下本土公共管理案例編寫主體的是高校從事公共管理教學與研究的專任教師,他們大多缺乏公共組織從業經歷和相應的公共管理組織管理經驗。要求這些專任教師們根據搜集來的公共組織調研資料,結合教學實際制作高水準教學案例自然會增加案例編寫的成本。
(二)學生參與意識不強
長期的“灌輸式”教學使得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訓練和相應的能力與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不愿主動學習、不愿參與討論的惰性。而家庭背景的差異和性格特征的殊異,又會導致很多學生即便對討論的問題有想法也羞于表達。這都會影響到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
(三)教師缺乏從事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和相關技能
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思想認識上還過于保守。他們既擔心難以適應案例教學對知識結構、專業水平、教學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也擔心因學生不能適應案例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而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更擔心因難以把握案例教學過程和效果而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缺乏推行案例教學的熱情與動力。他們沒有意識到案例教學是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大轉變,是促使使教學效果明顯改善的好契機。另一方面,高校從事公共管理的教師大多數缺乏公共管理實務經驗和相關培訓,在推進案例教學過程中面臨能力不足。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流程中存在著諸多復雜的環節,從案例的選擇、編寫、預習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每一個環節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要能夠辨別真偽、去粗取精,選擇合理的教學案例。其次,要求教師能夠在案例中發現與理論知識緊密相連的問題癥結,為案例教學的價值實現準備條件。最后,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為案例教學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此外,行政管理的實踐經驗也是教師成功開展案例教學的重要支持。總之,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是促使案例教學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
三、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的改進策略
針對上面分析的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問題及成因,提下以下改善策略,以期克服障礙,推動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
(一)加強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庫建設案例庫建設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
以案例教學法聞名于世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特別注重專業案例庫的建設。首先,肯尼迪政府學院根據教學與科研的需要在組織結構的層面上設有公共政策案例庫和公共政策案例中心,更進一步,該中心又設有專門的案例編寫小組,并為編寫小組核定專職工作人員和穩定而充裕的經費。這個小組的專職人員承擔了肯尼迪政府學院絕大多數案例的編寫工作。國外的這些做法啟示我們,國內高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引進和使用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案例,更應該學習他們在案例庫建設方面的成熟做法,對本土的公共管理案例庫建設從人才、經費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譬如,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成立專門的案例采集制作部門,加強和政府及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門的交往以期獲得更多更高質量的第一手資料。此外還可以聘請一些公共組織的工作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幫助制作案例,定期和學生交流,既能保證案例的真實性、及時性和指導性,又能使學生接觸到更加貼近實際的素材。我國時下正處在全面改革縱深化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公共管理領域不乏熱點話題和創新之舉,為我國高校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只要善于研究和開發,就能夠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案例庫。
(二)增加教學對象社會實踐經驗,有效鞏固學生主體地位
案例教學的目的主要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通過動員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討論和交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效果與教學對象的知識存量和既有體驗有較強的關聯性。所以,案例教學要盡量避免教學對象對所選案例的完全陌生,而且要盡可能將有著多元背景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通過不同經驗、觀點的交流碰撞挑動并推進案例討論的開展。目前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普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管理崗位的歷練和管理實踐,案例教學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因此,要對本科生開展有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必須采取參觀考察、課程實習、實地調研等方式增加其社會實踐經驗。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切記案例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以公共管理主體的身份去發現典型案例中的問題癥結并進行探索解決,所以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必須要極力鞏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第一,教師應積極構建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準備良好的物理環境和精神環境。第二,教師應積極構建師生、生生自由交流的有效渠道。第三,教師應積極給學生創造講課機會,促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形成學習自信。第四,教師應積極轉變講課方式,以“合作學習”取代“指導型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形成學習主體意識。第五,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角色意識,要敢于并善于接受學生的批評及專業挑戰。第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的增長逐漸增加教學案例的復雜度,使案例教學隨著學生的成長逐漸深化。
(三)加強師資建設,提升教師案例教學能力
案例教學的最終實施者是公共管理專業教師,其職業素養的高低影響著案例教學效果的實現。對此,第一,教師必須要努力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案例教學的有效應用與實施比較復雜,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要求較高。首先,要求教師要能夠辨別真偽、去粗取精,選擇合理的教學案例。其次,要求教師能夠在案例中發現與理論知識緊密相連的問題癥結,為案例教學的價值實現準備條件。最后,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為案例教學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第二,教師必須要有效增加行政管理的實踐經驗。一方面可以鼓勵專任教師走出去,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服務,重視各種到公共部門調研和掛職鍛煉的機會;另一方學校積極與公共管理部門合作,聘請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中有豐富公共管理實踐經驗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改善師資結構和師資力量。總之,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是促使案例教學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
作者:汪靜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